如今有些外國人,跑到抖音上,就說一句:“我愛中國”,立馬轉發點贊如潮,賺得盆滿缽滿。
咱就愛看這個,就吃這一套,就覺得倍有面子。
要面子,古已有之。
面子是人情社會的產物,人情發達、關系密布的環境,是面子產生的溫床。
面子文化,就產生在了人與人距離最近、角色邊界最模糊的中國人身上。
“面子”這個詞兒,很難翻譯成外語詞匯,因為這是我們特色,其他民族難以理解,甚至我們自己也沒搞明白——
它不是臉,長得美或丑,和面子沒有直接關系;它又是臉,不要面子,就是不要臉。
它來的快,去的也快:出一次洋相,就是丟臉;下一次做好了,就是長臉。
它也不是尊嚴,在笑貧不笑娼的時代,沒尊嚴的娼,照樣有面子;它又是尊嚴,丟了面子,人就抬不起頭。
它也不是人格,破了以后,還可以“忍辱負重”、“掙回面子”;它又是人格,沒了面子,有人心態崩潰,農村老太太吵架輸了,有的就喝農藥。
它時而比天還大,誰敢糾正領導的錯誤,誰敢駁領導的敬酒?它時而比紙還薄,連潘子都知道,面子值幾分錢?腆著臉上躥下跳掙“達不溜”。
既能用錢來買到它,譬如商人花錢捐官,頂戴花翎,知府見了也得拱拱手;它又能賣錢折現,請大人物疏通關系、平平事兒,他“三分薄面”也能換個黃金萬兩。
它既靠自己掙,也靠別人給,也靠相互掙、相互給:人抬人,坐轎子,開個座談會、研討會,全都吹一遍,頒獎今年給張三,明年給李四,人人有份。
它可大可小,來回切換,就像川劇變臉:看見上等人,它就變小了,也變矮了,低人一等;看見下等人,它就變大了,也變高了,趾高氣揚。
它隨著身份轉變:有錢有勢時,面子就大,人人尊敬;沒錢沒勢時,面子就小,人見人嫌。
它隨著實力而變化:沒實力時,看誰都是爸爸,大腿抱不完,馬屁拍不完;有實力時,就要擺譜(臉譜),等著沒實力的人過來拍馬屁。
面子與實力相符,這就叫名副其實,又叫恰如其分;面子大,實力小,這就叫自命不凡;面子小,實力大,這就叫虛懷若谷。
努力掙面子成功了,這就叫光宗耀祖;努力掙面子失敗了,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遭人恥笑。
不在乎面子,就是不要臉,沒出息;太在乎面子,就是鬼迷心竅,旁人啐一句:你也配。
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里子。但光有面子的人,遲早要沒面子;有了里子的人,終極夢想就是要有面子。
清末時,終于有洋人觸及到了和中國人打交道的精髓:面子就是辮子,只要抓住了,就能將他們耍得團團轉。
或許,他們只學會了如何對待“面子”,但和今天的我們一樣,始終沒辦法給“面子”做一個精準的概括和定義。
因為面子簡直就是中國人精神上的圖騰,總領一切,怎么想、怎么動、怎么活,都由面子來支配,可謂是綱舉目張。
面子無所不包,是我們生活文化的概括和象征,所以,再想辦法去概括和定義這個“總概括”,未免難如登天。
要面子,有其積極作用——
要臉,總比不要臉好。面子中,也有人格、尊嚴的成分,講人格、要尊嚴,就是好事。讓人做起事來多一點顧忌,在關鍵選擇上拉一把,就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但是,面子里面功利的部分,卻把人往歧途上引:追求成功、追求地位、追求財富、要做人上人。為了面子,有人禍害鄰里,有人禍國殃民。
如何定義“有面子”,是時代決定的:風氣淳樸的時代,品德高尚的人有面子;笑貧不笑娼的時代,戲子和商販有面子。
面子本身無對錯,它折射出的問題,只能是大環境的問題。
面子,不光是人的面子,也是整個時代的面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