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青年
葛優躺,指的是1993年《我愛我家》中混子季春生,去賈家蹭吃蹭喝的故事,經過引申,葛優躺比喻自己的“ 頹廢 ”的現狀,而今葛優躺演變為躺平,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潮流。所謂躺平就是青年人放棄奮斗,下定決心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孩子、不談戀愛、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然后以一種最“節能”的方式去生活,即經濟人的生存方式。
躺平不是中國青年的專利。
2015 年,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會》這本書中把討厭消費的年輕人構成的日本社會稱為“低欲望社會”。
放棄奮斗,甘愿就地沉淪?白巖松緊皺眉頭怒其不爭: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后工作到處隨便找?然后一點壓力都沒有?然后只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會吧!
但這次躺平青年沒有聽從說教,他們回懟: 在日本,即便房價最高的東京,新建住宅的房價收入比為 13.3 倍( 2019 年數據)。 也就是說一個東京人如果拿平均工資,不吃不喝要 13 年才能買一套房子。 這看起來確實已經很貴了,所以日本媒體天天吐槽年輕人生活壓力大。 但同期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深圳是 35.2 、上海是 25.1 、北京是 23.9……
當他們發現心靈雞湯無法撼動高房價時,于是將雞湯晾在一邊,躺平不再說話。
躺平的經濟背景——滯脹
躺平并非青年們率性而為,而是背后存在著經濟之癌——滯脹,經濟學家們束手無策,名嘴說教失靈并不足奇。
1. 理論推演
新古典經濟學將貨幣等同于實物,視作一層面紗,不能建立宏觀層面的貨幣循環,從而無法找到市場經濟內在不穩定的根源,對現實中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采取無視的態度。
凱恩斯主義盡管承認危機,但它將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混合為總需求,同樣迷失了方向。
傳統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儲蓄是動力,但是,在當前的貨幣經濟條件下,它反而是阻力,典型表現為節儉悖論,這是需要迫切解決的理論難題。
新宏觀指出:央行出現后為貨幣主導的經濟,獨立的貨幣循環形成,設初始投資為1,儲蓄率為s,則消費率為1-s,因為s>0,故1-s<1,即初始投資必然虧損,具體表現為大企業虧損,負債累積,比如中國鐵路,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墨西哥石油公司等,而儲蓄再投資必然血本無歸,由此導致養老金保值增值難題,以及儲蓄過剩,它們開始脫實向虛,炒作房地產、大宗原材料,從而推高生產生活成本,形成滯脹;流入股市、匯市、債市,由于無法實現最終增值,于是資產泡沫周期性破滅,這就是債務主導的金融周期,它可由月度GDP公式加以量化,其路徑可劃分為以下四大階段:
市場是由大企業帶動的,對于大企業而言,項目初始投資期,由于折舊的影響,利潤表靚麗,誤導企業積極借貸增加投資,而追加的投資又會進一步美化利潤表,于是在良好預期的推動下,形成物價上漲與產出增加的復蘇;
由于央行對儲蓄存款增量提取法定準備金,使貨幣流量不斷衰減,而隨著儲蓄存款存量的累積,債務利息支出同步加重,導致消費需求不斷萎縮;供給方面則由于技術進步與規模效應,產出增加顯著,商品普遍過剩;兩者作用形成物價下跌與產出增加 的繁榮;
隨著實體經濟出現嚴重通縮,宏觀投資必然虧損規律顯化,儲蓄資本脫實向虛,炒作房地產、大宗商品,推高生產生活成本,導致企業收益無法覆蓋債務利息,不得不減少投資還債,而企業的普遍減產使居民收入減少,需求進一步萎縮,于是再次減產,形成滯脹;
為了避免形成螺旋向上的惡性通脹,貨幣當局不得不緊縮,這又使得債務負擔愈發加重,即債務通縮,形成物價下跌與產出減少的蕭條。
即完整的經濟路徑是由菲利普斯曲線與反菲利普斯曲線組成。
滯脹的特征:產出減少、物價上漲;債務高漲;資產泡沫。
2. 現實確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2014年11月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表示:世界經濟面臨新平庸風險,其特征是一種持續的低經濟增長和高失業率狀態,它影響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很多經濟體。
如果橫向比較世界經濟體的物價,那么,陷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經濟體絕對物價水平也高,同時債務高漲化,資產泡沫化,它們是產出減少、物價上漲的結果,典型為歐美日等老牌市場經濟國家,其本質即為滯脹。
事實上,滯脹早在1893年就已出現,隨后1896年、1904年、1914年、1917年、1920年頻發,尤其是1917年的產出增長為-2.5%, 物價上漲高達23.3%,表現出極為顯著的滯脹特征。老牌市場國家歐美日先有滯脹,人口老齡化,然后產業轉移至中國,而今,中國也出現滯脹跡象,產業同樣向外轉移。它表明,滯脹并非凱恩斯主義帶來的,而是市場經濟的共同宿命, 盧卡斯批判并不能成立,新古典需要對其做出重新解釋。
滯脹的危害
1. 產業空心化
企業投資虧損嚴重,成本高但又消費不足,無法持續,結果資本過剩;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土地、勞動力成本低,而產品返銷本國,有利可圖,于是產業向外轉移。
2. 人口老齡化
由于住房、教育、養老、醫療等生產成本高,加上產業空心化導致失業率高,撫養后代經濟壓力大,民眾紛紛選擇降低生育率,以至于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結果人口負增長,由于醫療技術的提高,老年人占比增加,表現為人口老齡化。
3. 階層固態化
隨著房價的暴漲,個人生活成本的激增,窮其一生全部勞動所得難以償付其支出,不得不壓縮欲望,形成躺平族;另一方面,某些群體的可支配收入卻明顯過剩,僅靠食利即可經濟自由,于是肆意放縱欲望,形成躺贏族。
躺平族:大學生,碩士、青年博士,自由職業者,失業者,創業失敗者,丁克家庭、男女單身狗。
躺平道路:升學、考碩、考公、考法、考會、考博、發論文、評職稱、爭內卷、還貸款、斷舍離,選擇丁克、了卻殘生。
個性養成:節制克己,謹小慎微,焦慮不安。
躺平不生,因為經濟困窘迫使其放棄生育權,養育權,老來失去了天倫之樂,屬于被動適應,會累積對社會的不滿。
躺贏族:古有先秦世襲貴族,后有大明皇子皇孫,再有晚清八旗子弟,今有拆二代,炒房團,富二代,明星。
躺贏道路:開豪車、住豪宅、品盛宴、打高爾夫、環游世界、吸毒賭博、坐莊設局、逛夜店、約美女、包二奶、能生盡生、呼風喚雨、志得意滿、橫行天下。
個性養成:五體不勤、五谷不分、驕奢淫逸。
躺贏族一方面沒有經過世事艱辛磨礪,導致能力退化;另一方面,習慣于自我中心發號施令,藐視一切,稍有不順,會挑戰法律與社會。
4. 國家衰落化
商品國際競爭力弱,進口大于出口,形成貿易逆差,然后借貸消費,累積債務,這樣就形成了兩大經濟增長模式:債務拉動與順差拉動。
經濟史表明,順差拉動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債務拉動: 大英帝國敗于 20 世紀初的美利堅; 美利堅敗于二戰后的德國日本; 美日歐敗于世貿后的中國。
由于順差拉動依附于債務拉動,因此,順差拉動只適于小的經濟體,對大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日本快速增長后陷入平庸的根源。
可見,債務拉動才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要避免債務拉動陷阱必須盡快找到新的方案。
失效的應對
1. 凱恩斯主義避免流動性過剩形成的流動性陷阱,但不得不承接市場轉嫁的債務,導致國債高漲,時刻面臨債務清算的強大壓力,最終求助于央行。
2. 貨幣主義解決日常流動性不足,清算時,無限量寬救助國家、廠商、消費者,但由于沒有改變貨幣的債務性發行與儲蓄導致的債務累積,只能是越救債務越多,即依靠長期通脹使債務貶值。
3. 綁架剛需,刺激窮人消費
房價漲跌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是被坊間廣為傳頌的任澤平口諭,然而,房子如同其它商品一樣,無論長短期,房價都是由供求決定的,供給方面為土地、建安等成本,需求方面為有效需求。有人講,人口增加,支出增加,自然需求增加,但這是微觀視野,因為居民支出來自于收入,而收入又來自于投資,如果投資因為虧損而減少,雖人口多也會無需求。
如果強行綁架剛需,讓窮人借貸買房,那么,將醞釀次貸危機。
指望多生孩子創造剛需拉動經濟,無異于用繩子推火車,徒勞無功。
4. 提高富人消費傾向
有經濟學家企圖讓富人提高消費傾向增加需求,但由于富人們的消費絕對值太高,結果導致競相追逐奢靡浮夸,顯然有背于中央厲行節儉的一貫主張。
2021年5月23日,前《時尚芭莎》總監蘇芒在參加《五十公里桃花塢》時,提議大家先交伙食費,宋丹丹開玩笑說每人每天650元,沒想到蘇芒直接說650元真的不夠,為什么呀?你早上不喝牛奶呀?你早上不吃雞蛋?我們要吃好一點嘍,我不能那么差的伙食啊。
早在2011年王菲簽約的某份合作協議書中,她的餐費標準是2000元一天,就連一個不知名的18線藝人,他的餐費標準也是1000元一天,可是這些并不算什么,還有一位女明星,一天可以吃掉四位數。
5. 放開生育
2015年10月,中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出生人口1791萬,比2015年的1659萬多出生132萬,但隨后急劇下滑,2017年1728萬,2018年1523萬,2019年1465萬,2020年1200萬,可見,二孩政策并未達到預期。
誰能生三孩?
躺平青年不生,兩頭剩下極富的與極窮的都可能生,甚至提前完成,因為兩者都不在乎錢。
在“放開三孩”的消息上熱搜后,張藝謀妻子陳婷發文:“提前完成任務”。隨后張藝謀工作室轉發支持。
富人生三孩,基本生活保障與個人發展都不是問題,但窮人生三孩,基本生活保障就成問題,教育發展無從談起。
富人三孩不可能作為勞動力的,而窮人三孩缺乏基本的教育與技能,只能充當廉價勞動力,但廉價勞動力不是中國未來的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人口老齡化是因為計劃生育嗎?美日歐沒有計劃生育,早就進入老齡化;同樣計劃生育的中國,房價領先的北京上海率先老齡化。
是滯脹使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與產業空心化,表現為經濟增長放緩,即生育率下降是滯脹的結果,而非原因,人口紅利消失導致經濟衰退論顛倒因果,簡單放開生育治標不治本。
可見,傳統的逆周期政策面對滯脹無能為力,因為寬松則繼續累積債務且鼓吹資產泡沫,緊縮又使債務加重破產增加助推蕭條;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結構性改革一頭扎在供給側,與最終需求無補,結果助推滯脹。滯脹呼喚經濟學根本性變革。
儲備需求助力化解滯脹
目標:為企業創造貨幣利潤空間,擺脫宏觀投資必然虧損規律約束。
兩大著眼點:變革貨幣發行,補償最終需求;變革稅法制度,引導儲蓄,降低生產生活成本。
1. 貨幣發行變革
引導儲蓄購買公益資產,比如高速信托基金;全社會車輛免費通行;央行支付通行費,保障儲蓄的投資回報。該舉措可以顯著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變儲蓄阻力為動力,增加最終需求,從總量上化解滯脹。
公募REITs是非常好的儲蓄投資方向,但如果沒有儲備需求在宏觀上為其實現貨幣利潤,未來難免如同PPP般的大坑。
2. 稅法制度變革
蒙昧老秦縱有白起伐戰,張儀伐交,亦有不逮,而終能鯨吞六國,在于商鞅變法,變法之要,在于廢貴族世襲,以耕戰軍功立國,由此打開了廣大農奴的上遷之門,激起社會昂揚向上的不竭動力。
富一代擁有杰出的機遇識別能力、臨機決策能力、識人用人能力,故能成功積累巨額財富,其后代并不一定具有上述能力,因此,簡單繼承遺產,結果大概率為耗散,即富不過三代。林則徐有云: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要防止后代躺贏,增益其所不能也,這不僅是個人私事,而且關乎民族強弱。
新的稅制要遏制躺贏,激勵躺平,引導達者兼濟天下,寬容窮者獨善其身,扶實抑虛,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產業的對外競爭力,從結構上化解滯脹,要點如下:
● 大幅降低增值稅,遏制脫實向虛,輸血制造業;
● 大幅提高房產、股票、期貨、外匯等交易所得稅稅率,使該類所得稅取代增值稅成為主力稅,抑制炒作,降低工資所得稅稅率,鼓勵勞動;
● 提高遺產稅稅率,降低代際依賴,減少食利階層,激勵個人奮斗;
● 提高奢侈品稅率,抑制高消費,鼓勵節儉;
● 嚴格偷稅漏稅執法。
END
第1經濟,致力于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版權所有,非授權不得轉載
點擊標題共享新宏觀連載
▲掃碼下載第一經濟APP,看更多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