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超財經原創作品
緊趕慢趕,每日優鮮終于趕在叮咚買菜的前面戴上了“中國生鮮電商第一股”的帽子,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前兩個交易日里,每日優鮮的股價從13美元的發行價持續下跌,以6月28日8.84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每日優鮮的股價下跌了32%,市值也從32億美元跌至21億。
資本市場是把雙刃劍。在帶來融資和估值紅利的同時,每日優鮮的缺點也在被資本市場不斷審視和放大。多年持續的虧損、業績增長的停滯、戰略方向的飄忽,再加上競爭對手的快速發展,這些都使得每日優鮮對資本的吸引力不斷下降,表現在市場中就是上市的每日優鮮不但融資金額遠低于預期,而且又發生了這次“災難級的破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搶到了新title的每日優鮮這次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呢?但無論輸贏,這些“果”都是來于此前的種種“因”——曾經占據先機的每日優鮮在發展了7年后,在內憂外患中被競爭對手不斷超越。
01 競爭加劇,風光不再依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鮮電商行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這對于2014年就開始做社區零售的每日優鮮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機會。
在激烈的競爭中,每日優鮮可以說是踩著“敵人的尸體”才迎來了今天的市場地位——不僅“送走”了易果生鮮和呆蘿卜這兩個行業最早的先行者,而且主動的進擊使得另一個競爭對手美菜網虧損嚴重。從2014創立一直到2020年以前,每日優鮮在整個賽道中的表現都可以用大放異彩來形容。
然而,隨著賽道的持續火熱、玩家的份量不斷增加,每日優鮮的增長勢頭卻戛然而止。
從2020年開始,美團、拼多多、滴滴親自下場,相繼推出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再加上背后是阿里的十薈團和背后是京東的興盛優選,各個巨頭悉數進入整個社區零售的大賽道中,整個行業的競爭頓時急速加劇。
競爭的加劇也使得每日優鮮曾經漲勢強勁的業績變得增長乏力。報告顯示,每日優鮮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35.467 億元、60.014 億元和 61.304 億元——與前兩年大幅的增速相比,2020年的營收增長已經接近停滯。不僅如此,每日優鮮2021年第一季度15.302億元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1.6億元。此外,從有效用戶數來看,每日優鮮2021年第一季度的年有效用戶數量競爭下降了784萬之多。
與此相對應的則是其他競爭對手數據的不斷增長。2021年第一季度,美團新業務同比增長了136.5%;另一家和每日優鮮在生鮮領域直接競爭的叮咚買菜今年一季度的營收也同比增長了46.15%,規模達到了每日優鮮的2.5倍。
這一點,每日優鮮在招股書中也承認,社區零售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我們當前或未來的一些競爭對手可能比我們擁有更長的經營歷史、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更好的供應商關系、更大的消費者基礎、在某些地區的更高滲透率或更多的財務、技術或營銷資源。”
02 燒錢加速,資金持續吃緊
一方面是外部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另一方面,在經過了連續多年的“燒錢”后,每日優鮮的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
在本次上市前,每日優鮮累計完成了11輪融資,融資規模高達142億元。但即便如此,融資速度和融資金額也趕不上燒錢的速度。
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每日優鮮分別虧損人民幣 22億元、29億元和16億元。眼看著2020年的虧損金額終于收窄,然而到了今年,每日優鮮毛利率的大幅下降也使得虧損金額大幅增加:今年第一季度,每日優鮮的經營虧損為6億元,同比增長了221.1%。
在持續的虧損下,每日優鮮此前的融資迅速被消耗殆盡。到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優鮮賬上現金僅有19.6億元,然而第一季度的虧損額就達到6.1億元。也就是說,如果虧損速度持續下去又不能繼續再融資的話,每日優鮮甚至都不能再撐完這一年。
深陷巨虧深淵的每日優鮮自身的造血能力嚴重不足,只能完全靠資本驅動。在融資渠道不斷收緊,現金流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赴美上市成了每日優鮮最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在這個關系自身存亡的問題上,每日優鮮的上市進程突然提速,將遞交招股書到上市的時間縮短至16天,搶在叮咚買菜前完成了上市。
按照原有的計劃,每日優鮮以13美元的定價開盤,IPO將募集至少5億美元、至多10億美元用來緩解緊張的資金問題。然而,最終的市場表現卻差強人意,上市只為每日優鮮帶來了2.7億美元的現金。
03 臨兵變陣,戰略搖擺糾結
在生鮮行業中,每日優鮮被稱為前置倉模式的鼻祖。
所謂前置倉簡單來講就是將每個門店都變成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總部中央大倉只需對在市區內鋪設的門店進行供貨,因為倉庫設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因此在消費者下單后,商品將從附近倉庫中發貨,而不是從遠在郊區的某個倉庫發貨。憑借這點,每日優鮮實現了門店3公里范圍內60分鐘送達的承諾。
雖然前置倉模式優勢在于便捷,但是在建造成本和運營成本上卻都面臨著重資金的壓力。前置倉模式需要建立網絡來覆蓋觸及區域,一個一線城市想要達到完全覆蓋,往往需要二十個以上的前置倉,如果使這個模式在全國進行擴展,所需要的則是天量資金。
終于,到了2020年,前置倉成本高到連每日優鮮自己都開始承受不了,在經歷了一輪大規模關倉后。每日優鮮前置倉的數量從2019年的1500個減至今年第一季度的631個。
在關閉了一半以上的前置倉后,每日優鮮將公司的戰略從“前置倉”模式變為了“(前置倉即時零售+智慧菜場)x零售云”模式。其中,智慧菜場和零售云所針對的是傳統菜市場和中小商超在硬件和數字化等方面的改造,每日優鮮希望能夠通過對這些傳統業態運營能力的提升和賦能來促成他們入駐,從而將自己由垂直電商向平臺電商的方向發展。
然而,要從品牌型企業向平臺型企業來轉變,這其中所面臨的壓力當然非常巨大。平臺類企業所需要的大量用戶顯然不是每日優鮮的3000多萬所能滿足的;另外,面對要服務的菜市場和中小型商超,平臺化模式帶來的品控不足、管理成本高昂的缺點又會反過來影響每日優鮮的品牌。
業績成長高度承壓、未來戰略在2B和2C的道路上糾結搖擺、行業競爭態勢的整體加劇都加深了資本市場對每日優鮮發展模式和經營能力的懷疑。
憑借著不斷融資完成續命的每日優鮮曾經是資本的寵兒,然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資本對其業務信心的基礎上,當業績和想象都無法滿足資本市場期待的時候,股價破發可能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如果無法盡快用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曾經被每日優鮮打敗倒下的競爭對手們的下場可能也會最終成為他自己的下場。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