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單車基械匠。
2021年環(huán)法第五賽段剛剛結(jié)束,正好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賽場上的這些時間機器,看看這些頂級的時間機器上都暗藏了哪些秘密武器。
計時賽自行車的騎行角度,也就是車座位置一般會設(shè)置的比公路車更為陡峭,也就是說車座相對五通更為靠前,可以讓車手具有更為激進的騎行姿態(tài)。
比如移動之星和歐倍青車隊今年使用的Canyon Speedmax CFD碟剎計時賽的車座角度就達到了80.5°,而Canyon Ultimate CF SLX公路車的車座角度則約為73.8度(根據(jù)車架大小略有變化)。
今年賽場上計時賽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整合式的頭管設(shè)計,讓頭管的高度更低。還以上邊兩輛車為例,計時賽高度僅為83mm,而公路車則為155mm。
飛機把高度幾乎是和頭管齊平的,而氣動把的位置則因人而異。今年賽場上已經(jīng)沒有早些年的獨立車把的組合了,全部都是重新設(shè)計整合的一體頭管和車把的組合。
計時賽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車架管型整體寬大,扁平,并且都有非常優(yōu)異的氣動外形。
美利達 Time Warp TT管型就是典型代表,頭管整合在車架內(nèi),并且向后延伸達到規(guī)則極限,水滴形剖面。座管和和車輪融合在一起,減少擾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氣動性能。
上圖可以看到下管和前輪的位置也做了包圍設(shè)計,用來減少車輪和車架之間的擾流。前叉臂設(shè)計的更薄,更寬,增加氣動性同時,還減少正面的投影面積。
車架的上大部分管型都采用了虛擬尾翼的技術(shù),就像切掉后緣的機翼造型。既可以減輕重量,還可以比水滴造型具有更好的氣動性能。
目前來說,幾乎所有的計時賽都會進行風(fēng)洞測試,或者是現(xiàn)場的,或者是計算機建模模擬的。
Pinarello Bolide的下管除了有貼合前輪的造型以外,在側(cè)面還有專門的凹陷設(shè)計,用來讓氣流可以更為平順的從水壺上通過。
甚至前叉的快拆固定位置都專門做了空氣動力學(xué)的優(yōu)化處理。
為了讓TT車的氣動性能達到最大化,設(shè)計師無所不用其極地把一切都隱藏在車架內(nèi)。把立目前已全部整合在頭管上,和上管齊平,用以減少正面投影面積。
美利達前叉上的內(nèi)置式剎車,配合整流罩可以為車手節(jié)省3W的功率。
Pinarello Bolide同樣為剎車安裝了整流罩,并且在下管專門做了一個shimano Di2集線器的安裝位,提高了設(shè)計的一體性,減少空氣擾流。
在這輛車上,Di2集線器被安裝在了氣動車把的尾部內(nèi)部。
針對性的氣動水壺,讓水壺和車架融為一體。
現(xiàn)在全內(nèi)走線的設(shè)計已經(jīng)相當成熟,并開始向各種車型上普及。而在像TT這種超級自行車上,整合設(shè)計更是做到了極致,在外觀上你幾乎看不到任何線頭。
氣動車把可以讓車手的騎行姿態(tài)更為氣動,賽場上的車手都會在風(fēng)洞中進行測試,以尋找一個既氣動,又可以長時間舒適騎行的位置。
在UCI的規(guī)則下,從五通到車把的水平距離不得超過75cm,對于更高的190cm以上的車手則不得超過85cm。所以在環(huán)法上你不會看到曾經(jīng)的“超人”騎行姿勢。
今年賽場上大部分的氣動車把都是傳統(tǒng)的分體設(shè)計,并且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前后,左右,上下的調(diào)整。但是也不乏有些車隊為車手專門定制的一體計時賽車把。
博拉車隊的閃電SHIV上的碳纖維一體氣動車把,其休息把的小臂位置有專門的整流設(shè)計,可以進一步提升氣動性。但是像上圖這樣的超低設(shè)置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yīng)。
比如像Kasper Asgree的SHIV就在休息把下方加了一堆墊片。
同樣的,不同的車手對于肘托的位置也有不同喜好,像上圖的這種“排排坐”的肘托。
但是有些車友就不喜歡過分地縮緊手臂和肩膀,這樣雖然具有更好的氣動性,但是也讓呼吸不那么順暢,所以上圖就是一個比較正常的車把寬度。
英力士車隊的車把和上邊閃電的SHIV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在小臂位置做了氣動優(yōu)化。他們的車把是Pinarello旗下品牌Most為車隊3D打印的鈦合金車把。
打印這樣一個車把需要大約兩天的時間,是不是聽起來很長,但是這種技術(shù)可以一次性地把所有復(fù)雜的設(shè)計都制造出來,不用專門開發(fā)新的模具,可以根據(jù)車手的喜好和需要快速的制造出只適合他們的車把。
2019年環(huán)法比賽期間,巴林美利達車隊的Rohan Dennis所使用的Vision Metron TT車把,從肘托一直延伸到手掌,整個小臂都可以被支撐起來。
并且可以明顯看到 Dennis的延伸把在末端有一個明顯的上揚。UCI規(guī)定“車把加長件以及任何配件(包括控制器和變速撥桿或者其他相關(guān)配件)都必須在肘托和延伸把中心位置的±10cm范圍以內(nèi)。
雖然沒有辦法測量,但是從圖上不難看出,Dennis車上的配件位置已經(jīng)接近極限。
UCI規(guī)定肘托和水平面的最大夾角為15°。上圖的紅線夾角為15°,可以看到這輛車真的是把規(guī)則利用到了極致。
計時賽車上的一大特色,各種防滑貼。你可以在飛機把,氣動車把上看到各種為了防滑和減重的防滑貼,而不是像大組車上的把帶。
這輛車上還在防滑貼下方增加了一點海綿,可以提供一點點的舒適性。
如果是平路賽段,絕大多數(shù)的車手都會選擇封閉輪組。雖然封閉輪組比大組氣動輪組更重,但是在穩(wěn)定的輸出和高速騎行狀態(tài)下,可以帶來更多的優(yōu)勢。上圖的Rovla碟輪的重量剛好1kg。
前輪的選擇相對會多樣化一些,雖然多數(shù)車手都會選擇較高的輪框,但是也會有一些車手會從側(cè)風(fēng)和操控考慮,不使用過高的前輪。
除了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的前輪,還有上圖shimano PRO Textreme這樣的碳纖維三幅車輪。
兩年前我們介紹過FFWD的這款命名為“獵鷹”的2輻輪組,只有兩個支撐,輪輻采用機翼造型,高度也是從輪輻向后延伸,高度從90mm減少到48mm。
電子變速撥桿可以讓車手實現(xiàn)任何位置上的變速需求,不用再像機械變速時代,只能通過氣動車把末端進行變速。
Thomas自行車上的shimano Di2按鈕,左手可以切換牙盤,右手用來切換飛輪上下。
氣動車把上的按鈕各有一個,只用來控制后撥的上下移動,并不用來控制前撥。
Nicolas Roche使用的是shimano R9160 Di2鐵三指撥,雖然設(shè)計上略有不同,但是工作方式都是一樣的。
美利達車隊 Rohan Dennis的氣動把末端使用了帶有兩個按鈕的控制器,這可以讓他在氣動位置上同時控制前撥和后撥。
Campagnolo的變速按鈕比較特別,采用和傳統(tǒng)機械撥桿類似的設(shè)計,具有自動居中的功能。變速方式也保留了機械把端變速的方式,通過上下?lián)軇訐軛U來控制后撥和前撥工作。
萬能電工膠布再次出現(xiàn),通過把sram的無線變速按鈕纏繞粘貼在剎把一側(cè),完成了衛(wèi)星按鈕的安裝。
昨天的個人計時賽,幾乎所有車手都選擇了更大的盤片,還有部分車手裝備了單片的封閉式盤片。
在平路計時賽上,車手都會選擇更大的比如56或者58的齒盤來提高極速。比如上圖裝備的58-46的大盤片。
并不是所有的車手都會在計時賽上安裝專門的計時賽車座,只要他們喜歡,他們可以一直使用大組車座。比如上圖的飛賊Arione,這和Thomas在2019年所使用的的是同款車座。
不過,也有車手會專門在計時賽上使用專用車座。上圖的Por Aerofuel就是目前的主流設(shè)計。
由于車手在車上的位置更向前,也更低,所以更短更寬的鼻頭可以讓車手有更舒適的騎乘感受。
車座中心的開槽可以減少一些對敏感部位的壓迫,明暗的細條紋是一種防滑材料,用來防止在踩踏中身體向前滑動。
2019年環(huán)法賽場上,一名車手把一個標準車座的鼻頭切掉……所以說車座這個東西好不好用,不看廣告,看療效才是硬道理。
圖片來自:road.cc
好了,今天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我們明天再見,單車基械匠,給您帶來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實用的單車知識。拜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