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為我們帶來兩個柔弱又堅強的人兒——成年男子黃四毛,少年學生易水生。看名字,一個“四毛”,一個“水生”,或許已經(jīng)承載了兩個人的命運。
“四毛”,不知是本名還是外號,每日撿垃圾、賣破爛,有時候還會干點“偷雞摸狗”小營生的他,是妥妥的社會小人物。當然,大的惡不會做,不過偶爾從工地順兩根鋼管,還能被工人們發(fā)現(xiàn)追過幾條街,被包工頭摁著地上揉搓……所以,寒來暑往,足夠辛苦,卻沒發(fā)過什么大財,住著廢棄的公房內(nèi),混沌度日。
“水生”這樣的名字,在南方,特別是靠江靠湖靠河的地方,尤其常見。因水而生,依水而長,名字起得隨意,人也成長得無感,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那種。在《不期而遇的夏天》中,水生如同許許多多的孩子一般,爸爸媽媽去外地打工,自己在家頗受大伯母白眼,到了鎮(zhèn)上的姥姥家借宿讀書,又常被班內(nèi)的小惡霸追趕欺負搶錢……
四毛與水生的相遇,或許都可以照見到彼此身上的自己。而對于我們來說,觀影之時或許也會想,是不是,四毛的童年就如水生,水生的未來就是四毛……不忍多想,但現(xiàn)實的故事,確實這般一幕幕一場場的發(fā)生。
就在這個烈日當空的夏天,雖然一段忘年交的友情在不斷滋生和發(fā)展,但他們各自所面臨的困境,卻一點都沒有減少。幸運的是,都多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但對于銀幕前的我們來說,誰又能有這樣一個類似四毛或者水生一樣的好友可以無話不談,可以相互依存呢?他們的孤獨,我們的孤獨,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這個世界越發(fā)達,身為人類的我們越孤獨。雖然四毛和水生還沒有被電子設(shè)備所俘虜,但人與人之間的陌生與隔閡,卻早已將弱勢的他們給邊緣化。四毛沒有朋友,水生也沒有相熟的同學,這并沒有阻擋他們有著美好的愿望與夢想。對于水生而言,就是希望家庭團圓,生活平安,而對于四毛而言,那個他日思夜想的女人,卻如身在高處隨風飄揚的旗幟,或許那時支撐他一直留著這個小鎮(zhèn),支撐他一直辛苦掙錢的動力所在,所以面對著幾百塊的一件紅色大衣,他沒有多少猶豫就買了回來。
不得不說,這個舉動,是整部影片的一處點睛之筆,看似荒誕,實則是四毛對愛情的無比忠誠。當然,圍繞那個他暗戀的女人,圍繞這件紅色大衣,后來又發(fā)生了許多的事情,在不劇透的前提下,筆者想說,這件大衣,有著許多的寓意,它是黃四毛的人生之夢的物化寄托,也是拴住了黃四毛不敢遠走的牽絆。影片的“不期而遇”其實在冥冥之中有著許多的注定,看似平常的場景,看似平凡的劇情,卻能在瞬間引發(fā)我們連番的回憶,觸動我們許多的共鳴。
這是一部相當有后勁的作品,皆是因為,導(dǎo)演并沒有滿足于對現(xiàn)實生活細致入微的刻畫,以及對平凡小人物的真實感呈現(xiàn),而是要在對生活感悟的厚積薄發(fā)中,讓作品有了一種力透紙背的批判價值與警醒能量,讓觀影之后的我們每個人,都開始審視自我的存在,自我與身邊人的關(guān)系,以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善良與赤誠。
當然,觀影之后還有一層收獲,那便是讓我們看到了宛如在石頭縫中開出的花朵兒的黃四毛和易水生,他們不懼環(huán)境艱辛,不懼人情淡薄,看似懦弱,卻能頂著最烈的艷陽,直面未來,這就足夠讓人振奮。皮肉的傷痛,反倒錘煉了他們的意志。黃四毛最終的強勢反擊,與包工頭在地上的連番求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僅僅是一個場景的戲劇化處理,更是兩種不同人生的生死對決。那么問題來了,觀影之后,你選擇站哪一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