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經常看到公司訴當地人社局的案件,主要原因是對人社局認定了員工工傷有異議,因此起訴到法院。
為什么有些單位這么不愿意員工認定工傷呢?
如果員工認定了工傷,對單位來說,具體有哪些成本支出呢?
01
手頭經歷過幾起工傷事件,在無法準確判定是否符合工傷的情況下,公司都主動進行了申報,將工傷認定的事情交給社保局工傷科,他們才是專家。
但有的公司,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一談工傷就色變。
能不申報就報申報,能不處理就不處理。究竟為什么?
其實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單位需要承擔幾筆大額的工傷費用。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涉及工傷的相關支出。工傷處理的主要依據是2003年4月16日頒布的國務院令第586號《工傷保險條例》。
02
一、 治療護理費用。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規定“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根據此規定,如果認定為工傷,范圍內的費用全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如果無法認定工傷,就只能走正常醫保支付。我們都知道醫保支付有起付線和報銷比例,因此自己需要承擔部分費用。
另外因工傷發生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也可以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二、治療期間工資。
因為治療期間無法正常提供勞動,如果不是工傷,就只能請假。一般單位的病假工資非常低,是當地的最低工資,而事假基本是無薪的。
《工傷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根據此規定,工傷無法提供勞動期間,單位需正常支付工資,最長不超過24個月。
三、補助金。
工傷康復后,首先需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勞動能力鑒定。鑒定的級別共分為十級。
《工傷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至三十七條:
(一)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1-27個月,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本人工資的75%-90%。
(二)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6-18個月。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60%-7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三)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7-13個月。
(四)一級至四級不得解除勞動關系,五級六級由勞動者提出可以解除勞動關系,七級至十級,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員工嚴重違紀可以解除,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敲黑板!一次性補助金主要有以下3筆:
1.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在職期間單位申請,工傷保險基金統籌支付。一級至十級都有。
2.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地方確定標準,員工離職前單位申請,工傷保險基金統籌支付。離職的有。
3.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地方確定標準,員工離職時由單位支付,北京地區與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準相同。離職的有。
以上提到的補償標準“本人工資”,一般指受傷前12月平均繳費工資(工傷保險繳納基數)。
四、單位工傷保險費用。
當單位工傷導致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達到一定額度時,會對單位的工傷繳納比例進行上調,這樣會整體增加公司工傷保險繳納的金額。
03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知道如果員工申報工傷通過,一級至六級基本需要公司一直支付相關成本費用,而七級至十級需要單位承擔最長24個月治療期間全額工資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及可能導致工傷繳費比例上調。
正是由于以上支出會極大的增加單位成本,才會有很多單位不愿意員工認定工傷。
最后用一張流程圖整理一下認定工傷之后可獲得的賠償和相關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