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兩件事情恕我不能理解。
第一件事,是歐盟目前的能源危機。
今年摩爾多瓦總統和議會大選,摩爾多瓦這個國家很多人沒聽說過,屬于歐洲窮國,人均GDP4551美元,不到中國的一半。早先屬于蘇聯的加盟國,由于距離俄羅斯比較近,且能源依賴于俄羅斯,因此長期和俄羅斯保持較好的關系。
2021年11月總統選舉,親歐派反對黨候選人馬亞·桑杜擊敗親俄派總統伊戈爾·多頓,成為摩爾多瓦第一位女當選總統。由于議會被親俄派社會黨控制著,社會黨不樂意接納一個親歐派候選人,2021年4月28日,桑杜直接解散議會重選,議會投票率僅為48.4%,倉促的議會導致親歐的行動和團結黨獲得壓倒性優勢。
此后納塔利婭·加夫里利亞領導的內閣以61票宣誓就職,而這61票全部來自于行動和團結黨。
馬亞·桑杜上臺后,自然和俄羅斯關系冷淡,由于摩爾多瓦的天然氣百分之百的來自于俄羅斯,桑杜反復折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一直拖著不續簽,俄天然氣公司也有耐心,你不續簽我就等著。
一直拖到了10月1日合同到期,俄天然氣公司說,既然雙方沒有能就供貨合同達成協議,那么價格自然轉為浮動價格,摩爾多瓦急了,找俄羅斯續簽,俄天然氣公司說,供貨合同時期的標價為250美元,現在天然氣漲到1000了,我賣個友情價,750美元,你覺得怎么樣?
實際上摩爾多瓦的能源不但百分之百依賴于俄羅斯天然氣,而且摩爾多瓦自己的天然氣公司:摩爾多瓦天然氣公司一多半的股份屬于俄天然氣公司,摩爾多瓦80%的電力來自于俄羅斯在德涅斯特的一座發電廠,而偏偏這個發電廠屬于摩爾多瓦分離主義的地區。
許多在摩爾多瓦的公司已經受到了影響,大部分企業只能使用四分之一的天然氣。
既然摩爾多瓦現在親歐,按道理說歐盟應該給摩爾多瓦幫忙,摩爾多瓦也確實求助于歐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慷慨的表示,不要屈服于俄羅斯,歐盟給錢,大筆一揮,6000萬歐元,幫助摩爾多瓦購買天然氣。
6000萬歐元購買的天然氣能幫摩爾多瓦用多久?
一周。
一周以后怎么辦?
鬼知道。
無頭蒼蠅
你想象不到現在的歐盟多離譜,摩爾多瓦只是歐盟的一個縮影,在之前歐盟各國遲遲不肯和俄天然氣公司達成新的供貨協議,既然達不成,按道理說就應該按照浮動價格來供貨,很顯然,現在的天然氣價格不是歐盟能接受的,所以歐盟想了一個主意:以壟斷的名義來脅迫俄天然氣公司,要求其降價。
問題在于:歐盟40%的天然氣來自于俄羅斯,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
之前美國一直嚷嚷著要求德國停建北溪二號線,聲稱歐盟如果缺天然氣,可以從美國來運,這等到歐盟缺天然氣了,美國兩手一攤:對不起沒有天然氣。
美國天然氣去哪了?
東亞。
歐盟本可以自己實現能源獨立的,在2011年之前,德國擁有很多核電廠,一開始默克爾也是支持核電的,2010年9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公布將45.3億美元補貼用于更新核電站。
然后2011年福島核事故。輿論鋪天蓋地。
于是默克爾180度急轉彎,2011年3月,她關閉8個正在運行的核電站,宣布將在2022年前逐步淘汰核電。
德國停用核電,問題是德國還是需要能源,所以德國的電力怎么辦呢?
歐盟的國家圍著德國建了一圈的核電廠,這里面突出代表就是法國。
如果法國核電廠出事,會不會危及到德國?
答案是:會,因為距離太近了。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德國不干脆繼續使用核電呢?畢竟反正法國核電出事,德國一樣倒霉,如果德國缺電了,怎么發電?
答案:可能用愛發電吧。
離譜的還有歐盟現在的態度。
歐盟認為,俄天然氣公司已經壟斷了對歐盟的天然氣,因此要反壟斷。
按照這個說法,俄天然氣公司應該退出一部分市場份額,結束壟斷地位。
不行,俄天然氣公司如果退出了,那歐盟沒氣用了。
既然如此,那俄天然氣公司繼續供氣吧。
不行,如果俄天然氣公司繼續供氣,豈不是壟斷越來越強?
那歐盟自己搞能源獨立吧
不行,核電不許用。
你歐盟是準備飛天的嗎?
更離譜的是現在歐盟各國對于這次能源危機的態度。
法國和西班牙呼吁把電價和天然氣市場脫鉤,認為與核能價格很低,歐盟的定價體系對天然氣批發電價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為什么歐盟定價體系傾向于天然氣市場?很簡單,如果缺電,使用天然氣是最能有效的補充缺口的。
法國這么呼吁也是有他的小九九的,因為法國是核電大國,如果脫鉤對于法國大有好處。
法國的小九九被其他國家看到眼里,奧地利、丹麥、德國、愛沙尼亞、芬蘭、愛爾蘭、盧森堡、拉脫維亞和荷蘭這九個國家認為,應該采取短期措施,通過提價來幫助最弱勢群體,但歐洲應避免對其能源市場進行意義深遠的改革。
天然氣危機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歐盟問題解決不了,內斗挺勤快的。
更離譜的是,還有部分“環保人士”覺得這次天然氣危機好啊,好得不得了。
為什么呢?因為可以逼迫歐盟各國加快能源轉型啊。
凍死事小,失節事大。
德國的核威懾
講個笑話:一個無核國家,企圖以他國的核武器威懾一個有核國家,而且這個有核國家擁有幾千枚核彈。
從理論上來說,這純粹是扯淡行為,但是現實就發生了,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表示,北約在必要時采取軍事手段威懾俄羅斯,如果確實有需要的話可以使用核武器。
紹伊古怕是要笑趴在桌子底下去:德國連核武器都沒有,拿美國人的核武器去威懾有上千枚核彈的俄羅斯?
是的,德國不愿意建核電站,是因為怕核電站泄漏。
但是德國敢于和俄羅斯打核戰。
卡倫鮑爾此言一出,社民黨黨團主席穆策尼奇趕緊出來滅火:別再給未來聯邦政府增加負擔了,卡倫鮑爾最近關于與俄羅斯沖突中使用核武器的想法是不負責任的,卡倫鮑爾和俄羅斯毫無根據的威脅沒什么不同。
這是很嚴厲的指責,指責自己的國防部長的行為像俄羅斯。
然而對于卡倫鮑爾來說,這可不是她第一次出事,當年卡倫鮑爾是以“默克爾接班人”的形象出現的,在2018年12月基民盟的黨代會上,被選為基民盟黨主席,后來德國防長馮德萊恩榮升為歐盟委員會主席,卡倫鮑爾就接任了德國防長。
她接受基民盟黨主席后,1年內,人氣極速下跌,別說去競選德國總理,她甚至在黨內只能排名第五,2020年2月,因未能阻止該黨在圖林根州的分部與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共同推舉德國自由民主黨在該州執政,宣布辭職。
前段時間馬克龍因為澳大利亞潛艇的事情和美國鬧別扭,馬克龍又提議建歐盟軍的事情,其實這種氣話聽聽就得了。
但是卡倫鮑爾不一樣,找到了媒體說:“沒有美國人的力量,我們歐洲人是做不到的”,并且要求馬克龍“結束歐洲戰略自治的幻想”·
馬克龍本來因為這個事情在國內就丟盡了臉,咋能想到自己的“親密盟友德國”照著自己臉來一巴掌?怒斥卡倫鮑爾:觀點是“歷史性錯誤”,而且他還說默克爾不會贊同卡倫鮑爾這個觀點。
所有的人都在旁邊看:喲,歐盟德法內斗啊。
德國政府發言人賽博特表示:德國要“基于跨大西洋的理念,必須和美國一起應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但是“完全同意我們法國朋友的看法”。
兩不得罪。
看起來似乎是卡倫鮑爾瘋了,但是自己想想,這次大選社民黨贏了,社民黨已經說了不和基民盟共同執政,也就是說卡倫鮑爾的國防部長的位子鐵定保不住了。
為什么一邊得罪俄羅斯還要一邊得罪法國?從卡倫鮑爾的角度上看很簡單:“我都當不成國防部長了,這德國還有存在的必要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