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畿部長
社會普遍對于商人有著不好的印象,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國古代把民眾分成了四類,即士農工商,商人是排在最后最沒有地位的階層。而在現代社會,商業行為也普遍遭到民眾的反感和抵制。這種情緒在平時不見得會有多強烈,但遇到特殊情況,或處于特殊時期,商人有時候往往就是民眾發泄情緒,肆意攻擊的靶子。當然我們知道不滿的情緒不會是一天醞釀的,如果說在平時,因為基于各種原因人們對于商人的不滿沒有表露出來,那么在特殊時期聲討表現的多劇烈,就意味著平時矛盾積累的有多大,就像一個火山口,最終達到了臨界點而噴發。無窮的民意攜裹著不同的目的鋪天蓋地而來,好像大家只有批評商人,批判商業就能獲得心中的正義一樣,這種社會心理是很值得玩味和分析的,如果我們理智的來解構和看待這件事情,那么其結論或許和我們看到的又將不同。
人們對于商人的不滿,首先一點是不需要對此付出任何成本。一些人認為,商業讓我們變得更糟糕。比如沒有電商,街上就不會有很多的實體店倒閉;沒有流水線,也就不會有血汗工廠的悲劇;沒有壟斷企業,也就不會有高價產品和服務的剝削。正是因為有這些現象的出現,讓人們對于商業普遍保持一種不信任的敵意態度,認為商業剝奪了我們的幸福,是造成我們困境的根本源頭,但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人類最不好的一個毛病,就是認為自己的痛苦都是別人造成的。自己調皮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就埋怨沒有遇到好老師;沒有一份高收入的體面工作,就埋怨社會的不公和領導沒有識人之明,但自己的困境總要找個宣泄的出口和對象為此負責,那么商人就是首當其沖的最佳選擇。你不能怪知識分子,因為罵不過,也不能怪其他組織,因為斗不過。相比較而言,罵商人就成了最安全且明智的一個選擇,因為對方不能把你怎么樣,你沒有任何經濟和行政的負擔,既然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商人就成了第一個被攻擊的對象和社會情緒泄壓閥。你不敢對縣太爺說三道四,但你真敢對普通商人評頭論足。
說到這里我要理清一個事實,就是你的處境和不滿情緒不一定全是商人導致的,但最終卻全部怪在商人頭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其次,就是認為商人剝削了原屬于我們的財富。在一些人看來,因為商業活動和商業行為的存在,使得大家辛苦付出所得到的收入在很多時候都被無情的剝削了,導致這種想法的原因是一種零和博弈的思維在作祟。這種觀點是把商業競爭當成了徹底的利益之爭,比如利益是一塊蛋糕,而蛋糕的量是固定的,你能多分一塊,那么其他人勢必少分一塊,這是錯誤判斷了商業在社會中所產生的價值和其本質。商業活動的本質是激活人作為獨立的個體能夠參與社會生產中進行創造,讓社會資源,也就是物質和精神財富流通共享得以更好的為人類社會生活服務,實現了人和財的社會價值最大化。正是因為商業和商人的出現,才實現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結果,將人力資源效用發揮到最高,并能不斷提升對物質資源的利用效率,最終通過貨幣將社會生產勞動的“過剩”商品實現等價交換,讓擁有不同“過剩”產品的人們能夠均沾社會分工協作的大成果,最終共同受益,如果沒有商業和商人的存在,你甚至都沒有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現在經常有一個論調,就是某某企業的成功歸功于這個地方人們的貢獻。這顯然是一種狹隘的觀點,因為這種觀點和論調很大程度上抹去了商人在企業中應有的角色價值和決策價值。你的貢獻固然重要,但商人的付出和智慧卻在這個經濟體的成功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也就是我最后要強調的工作價值的不同。如今人們總是混淆工作量和工作價值這兩個概念,并由此發出質疑和詰問。你認為商人并沒有付出與之收入和地位相匹配的心血,比如他沒有扛一麻袋菜,也沒有敲出一個字,他的財富都是靠剝削員工和其他人而來的,這種說法就有著一種邏輯漏洞。員工的勞動是價值,老板的投入就不是價值了嗎?他的軟硬件成本投入、對于市場風險的判斷和承擔、對于市場前景的分析和研判要比其他勞動更有價值。員工和老板的付出都是生產要素的一部分,缺一不可,但老板的工作價值更高。而且你們承擔的風險也是不一樣的,你大不了重新換個工作,而他一步走錯卻要承受一無所有的損失,這樣相比較而言,如果一個商人獲得的收入遠低于其他人,那么這合理嗎?如果換成你,你也無法接受。
一直以來,商人在輿論的形象一直不好,人們對此有著刻板影響,也導致了偏見的產生。要具體分析這種現象的產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對于商人的優越感。比如一個人辛苦讀書實現了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編,但另一個人通過經商獲得了遠高于前兩個工作所帶來的收入,這時候人們認為這又是一種不公平。就像一個段子說的,讀完書的人給輟學沒文化的人打工一樣,但事實是這樣嗎?現代市場和現代教育門檻是不一樣的,雖然這兩者都存在淘汰機制,但比較而言,市場是最為公平的存在,它不像其他行業有很多標準和要求,不要你的出身、學歷和長相,只需要你提供和做出符合公眾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即可,不論任何人能做到這一點都能收獲成功,這才是最大的公平。
現在不論任何人,只要沾上商業行為,公眾對其的美譽度就大大折扣,這就好像是一種抹不掉的原罪。但是我們要知道,商人只是一種社會分工的一種,和其他崗位一樣,沒有任何區別,商人只能通過利他才能實現利己,這不是任何人對他提出的要求,而是在市場這個環境中他必須要做到的事情。沒有任何一種社會分工具有原罪,也沒有任何一種社會分工高尚無私,這只是一種普通的職業,而很多時候人們卻賦予他們光環,要求他們具備更高的道德和覺悟。一旦有任何不滿就開始肆意詆毀破口大罵,但卻忘記了他們原本也只是一群普通人,卻在承受本不該承受的壓力和委屈。
不去神話任何職業,不去詆毀任何職業,才是我們這個社會該有的價值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