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午,在杭州蕭山區城廂街道育東路阿藍飯店里,一男子在就餐時突然倒地,心臟驟停,同在就餐的剛好有幾位是蕭山區中醫院的醫生,一邊心肺復蘇,一邊讓人撥打120急救電話。
12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調度員馬上派出救護車,同時指導報警人去拿AED,幸運的是,就在離患者約50米的徐家河社區衛生服務站門口就有一臺AED。通過心肺復蘇急救,加上一次AED除顫,很快,患者呼吸脈搏恢復,被隨后趕到的120救護車送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救治。
圖中可以看到,這臺AED是在今年9月15日剛剛安裝的,安裝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口,意味著即使在下班時間,周邊群眾仍然可以取用,這樣的理念值得各個城市學習。
心臟驟停發生時,
如果干等急救車,基本屬于等死。
如果有人能馬上心肺復蘇,存活機會會增加,但有限。
如果能第一時間心肺復蘇聯合AED除顫,成功機會七八成,想死就變得比較難了。這些被拯救者往往神經功能預后也非常好。
所以,這兩年各大城市也在積極推進社區、公共場所的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圳推進了兩年多,應該救了30多個了。
國內馬拉松賽事心臟驟停者,早期除顫也已經救了至少20多個了。
類似突發心臟驟停,每年五十多萬,“守株待兔”也是可以救到的。
如何“守株”?
就需要更多人學習心肺復蘇,學會使用AED,在公共場所、社區、校園、體育館等鋪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有人說,我沒地方去學急救,但現在你至少可以關注夜鷹這個微信號去學習。
愿每個生命都有機會被拯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