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身性理論”在生活、投資及交易實踐中的應用
超短王者胡明澤 大多頭
一切真理的盡頭是哲學;大咖和你一起探討:“哲學”,在投資領域的應用!
今天,我們聊的主角是著名的美國投機大師,金融巨鱷--索羅斯,以及其提出的反身性理論,在投資、交易和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縱觀索羅斯一生的投資經歷,都可以用其提出了一個理論來概述,那即是:反身性理論。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以我的理解,這個反身性理論,主要包含三個關鍵節點:
1、宏觀分析,尋找認知偏差或者預期差;
2、預期差,出現正反饋;
3、最后進入增強鏈條,預期和價格反饋,進入良性循環,相互作用。
在實踐中,利用反身性理論,成功和失敗的一個核心,也是第一步,首先是:通過宏觀基本面分析,去尋找認知偏差,或者叫“預期差”。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可以說:“認知偏差”,是一切投資成功和失敗的本質原因。
反身性理論的第二個核心,是“增強鏈條”產生前的關鍵節點:
索羅斯認為,價格反饋機制它不是一個穩定的均衡和預期,或者叫主流偏見,這個主流偏見在這個反饋機制里面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需要依靠越來越強的主流偏見,所以,負向加強的反饋機制就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只要出現一點點的反面信息,就可以中斷,甚至扭轉這個反饋。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
無論在任何一個時點上,市場總是會有一定的偏向,而且這種偏向會影響到它預期的時間。換句話說,市場的觀點和市場價格是一個內生的關系,價格被觀點傾向所塑造,觀點和傾向又被價格所加強或改變。
從靜態的認知,到形成正反饋或負反饋,必然存在一個節點,而這個節點,就是進場賺錢的時機。
總結來說:就是在靜態、均衡的市場中,找出存在預期差的方向,然后在正反饋出現后,市場進入增強鏈條前出手做多或做空。
下面,我們就先結合索羅斯本人的兩個舉世聞名、轟動一時的投資案例,來分別闡述索羅斯,是如何通過宏觀分析去尋找“認知偏差”,最終又是如何走向成功和失敗的。
一、成功案例--做空泰銖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索羅斯,通過宏觀分析發現泰國經濟存在泡沫,而因為泰國政府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即泰銖兌美元:25:1),很多普通人可能會認為,既然它是固定匯率,索羅斯怎么會盯上泰銖,想要去通過做空泰銖賺錢。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這里,牽涉到經濟學中的一個理論,叫“不可能三角”理論;即:“資本自由流動,保持匯率穩定,獨立的貨幣政策”,任何一個國家,在這三者中只能取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同時存在和擁有。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不可能三角理論,在投資和生活領域也是同樣存在,比如“短時間、高收益、和低風險”,同樣也是三者不可兼得的“不可能三角”。
泰國政府,想要維持資本的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么在風險來臨,迫不得已的時候,必然也只能放棄“固定匯率”,選擇讓泰銖兌美元的匯率跟隨市場波動。
在鎖定泰銖后,索羅斯需要等待的就是出手時機(反饋),這個時機就是泰國幾大銀行評級遭到國際評測機構下降;
接下來,正如索羅斯自己所說的那句話:“我從來不制造危機,我只是加速了泡沫的破滅而已”。
索羅斯通過不斷的買入、拋出泰銖,兌換美元,整個交易過程中,沒有產生任何生產價值,僅僅是利用泰銖的泡沫,和市場的恐慌,最終讓他賺到上百億美金。
利用同樣的套路,索羅斯橫掃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最終引爆“亞洲金融危機”。
復盤索羅斯整個做空泰銖過程:先選擇最脆弱的泰銖下手,募集數百億資金,開始做空泰銖。然后某一天,泰銖出現一個足夠強的信號,使得市場原本的正反饋不但被打斷,而且迅速的轉向,形成了負反饋,市場上形成了恐慌性的拋售。市場預期從“樂觀”,轉為“悲觀”,最后進入增強鏈條,轉為“極度超級恐慌”,而泰銖的崩潰和失守繼而導致了整個東南亞國家貨幣的預期發生扭轉,短短幾個月,負反饋迅速蔓延,最終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是,在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后的1998年,索羅斯在做空香港一戰中,犯了其“反身性理論”中,重大“認知偏差”失誤。
二、失敗案例--做空香港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在連續通過做空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獲取巨額利潤后,索羅斯信心滿滿,開始將目光鎖定了:香港這個“標的物”。
在盯上香港,通過宏觀分析,尋找“”認知偏差”的過程中,索羅斯,眼光仍舊十分犀利,但只有一點它判斷錯了,這一點失誤,縱使在索羅斯出手之前,經歷了大量推演,仍舊改變不了他做空香港失敗的格局。
在索羅斯出手做空香港后,很快香港市場就給予了他正反饋,恒生指數,港幣上演股匯雙殺,即:認知偏差,出現正反饋,然后進入“增強鏈條”,反復循環,相互作用,如果沒有“負反饋”因素出現,這個增強鏈條會一直持續下去,直至香港金融市場崩潰。
但是,關鍵時刻,大陸出手了,當初,進行推演時,索羅斯斷定“大陸ZF,會顧及香港自由港身份,避免影響香港自由市場聲譽,不會干預香港金融市場”的這個“認知偏差”,與顯示出現了出入。
結果,正是大陸的干預,打斷了上面的“增強鏈條”,繼而導致了他做空香港失敗的結局。
三、舉一反三:反身性理論,在投資和生活里的運用
反身性理論,可以說,是一個永不過時,永遠不會錯的理論,一切行為的成功和失敗,一切事物的“盛衰”,股市、投資、生活、學習等等,都可以用反身性理論來解釋。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比如:2020年瘋狂炒作的“茅50”(行業白馬龍頭),2021年瘋狂炒作的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都可以用反身性理論來解釋。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比如:一只股票市值的上漲,利于公司融資擴張,進而刺激基本面發生變化,基本面的變化,再度增強市場認知偏差,股價繼續上漲。。。最終進入這個良性循環的增強鏈條。
學習和生活中,也是一樣:
比如,一個孩子剛開始喜歡彈鋼琴,然后通過學習、進步,繼而得到家長、老師、社會的鼓勵和獎勵,這會讓他更加熱愛鋼琴,更加不斷的學習和進步,進入了這個增強鏈條,想停下來就非常難。
所以,面對孩子正面的愛好和興趣時,作為家長一定要鼓勵和支持,讓他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去享受“愛好-進步-認可-更喜愛-進步更快...”這個“增強鏈條”給他帶來的快樂和成就。
負面的習慣也是一樣,比如,生活中的懶惰,拖拉,愛占小便宜等等這些壞習慣的形成,同樣也遵循反身性理論。
再如,當你面對威脅、敲詐時,如果你無法采取“一定手段”打破它的這個“增強鏈條”,那么這個威脅、敲詐時,就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一個因素出現,比如:“通過法律訴訟,以暴制暴兩敗俱傷”等途徑,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增強鏈條”。
我們所說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反饋機制形成的過程,當形成了良性的增強鏈條,你必然會得到一個良好的結果;反之,當形成了惡性的增強鏈條,你必然會得到一個糟糕的結果!
在投資交易中也是一樣,比如,在某個階段,你的節奏非常順利“判斷市場和個股交易機會(通過推演和宏觀分析,尋找認知偏差)--出手交易--賺錢--市場認知和信心增強、節奏判斷準確--再出手交易--再賺錢”,進入這個增強鏈條,直到出現某個外在因素(外力,如政策)、或內在因素(內力,如自己交易狀態),這些因素導致“”認知偏差”與市場出現偏差,最終在交易反饋上出現連續虧錢的負反饋,打破了原來的這個“增強鏈條”。這個時候,你就要休息、調整,目的是:在讓自己避免陷入惡性的“增強鏈條”同時,去等待或尋找下一個出手機會:一個可以讓自己交易狀態,進入良性“增強鏈條”的機會。
好了,這篇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
最后,根據你對理論的理解,你能舉出幾個在生活、學習、投資中,可以用“反身性理論”來解釋的例子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