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過年時,回到了老家,一下高速,聞著窗外沖進來的風, 那是家鄉的味道,一種清冷,干凈的味道。而走在老家的街道上,看著兩旁一座又一座的樓房,又是那么的陌生, 隨著車越往農村開,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舊房子還在,不過旁邊多了新房子,農田還在,不過都種上了經濟作物,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1
生活方式的大改變
現在農村生活真的是大變樣,一般每家人一座二層小樓,一樓會客、吃飯,二樓住人,功能明確,照顧隱私和舒適性。門前有個小院,小院里面養著狗,種著花、常見的桂花、蘭花, 還有就是種一些小菜,韭菜、大蒜等等。
院子里面也都停著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過五花八門的牌子,有老人騎的老人樂,青年人開的小車,有載貨用的三輪車,小孩的搖搖車。
而村村通工程包括電、光纖網絡、水泥路、路燈這些讓農村人與城市不再脫軌,每個人都有智能手機,通過抖音、快手了解外面的世界,對于一些網絡上的梗,他們也非常的懂。
有了這些基礎設施,現在的快遞都可以送到每家每戶,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微信支付讓每個人都可以付款,網購不再是夢,生活更加的方便。
現在大型的超市已經開到了鄉鎮一級,跟城市沒有區別,不過有一些山寨品牌,那是讓人防不勝防,看著是品牌,不過這些品牌上,多了一撇,少了一捺,認真一看,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方便的同時,也帶了危險,詐騙已經有深入農村的趨勢,現在老家人買手機第一件事,先安裝國家反詐app,希望讓天下無騙成為現實。
2
回不去的家鄉
今天回家跟往年不一樣,剛進入老家,就收到了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短信,需要進行登記,核酸檢測,做健康監測。
回來之后第一天,就做登記,去鎮上做核酸檢測,還是很方便快捷的。
讓我哭笑不得是,我接到一個派出所的電話,由于我們的戶口已經遷走, 我們一家算是外來人口,需要登記住處。 以前覺得,老家應該是一輩子,沒想到這就成了外地人。
老家原來都是種兩季水稻,冬天是種油菜或者土豆,而現在這些都不種了,有人承包了一片一片的土地,種上了經濟作物,有蒜,生姜、香芋等等。有了這些基礎,就開始機械化的操作了,不再是以前的小農經濟模式,一家一家地種地。
而不變的是人情社會, 現在回到老家,你會發現越來越多人不認識,而留在老家的人則形成了一個網絡,在這個網絡里面,踐行著人情社會那一套,你是無法融入的。
這就是說家鄉大變樣,不過已經回不去了。
3
更多的是溫情的回憶
過年的老家是溫馨的,有著各種各樣的活動,這些活動構成了每年即使再忙,也需要回家的羈絆。
每逢過年,每家都會把過去一年養的豬殺了過年,養了一年三四百斤重,大人負責燒水,請來的殺豬師傅負責殺,小孩子圍著看熱鬧,好不快活,而殺完以后的,用新鮮的豬肉、豬下水做的殺豬菜,那真是一絕,絕對新鮮,絕對好吃。
接下來就是炸年糕,外面風呼呼地吹,而廚房里面大家圍著灶臺,一家人一個負責一個,其樂融融,而小孩則負責燒火,這是我兒子的最愛,把小臉照的通紅通紅的。
最后就是貼春聯、貼福字,撕掉舊的春聯,拿出早已寫好的春聯, 小孩負責刷漿,大人負責把春聯貼上去。
孩子最喜歡的還是放鞭炮、放煙花,拿到了壓歲錢,可以到小店買各種各樣的煙花,地鼠是會在地上一圈一圈地轉,大鬧天空則是在天空中散開,很是漂亮。
4
寫在最后
家鄉變化太大,隨著網絡、智能手機的普及,每次回來都有新的驚喜,快遞的普及也讓農村人能享受網絡的便利。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這里,大家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怎么都開心。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