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在社交媒體上,讓中國粉絲忽略國籍去支持的日本運動員幾乎只有兩個,一個是福原愛,另一個就是羽生結弦。正在舉行的北京冬奧會,讓后者在國內的人氣達到頂峰。
NHK紀錄片《羽生結弦10年間的軌跡~NHK Trophy~》(字幕翻譯:羽生結弦咨詢臺)完整展示了少年羽生的成長與成名經歷。粉絲曾評價「看過羽生結弦的故事,就好像看完了一部精彩絕倫的《少年Jump》熱血動漫,有親情、友情,有青春、熱血、夢想……」
現在,這部熱血漫,到了主角傷痕累累拼盡所有,去挑戰99.99999%可能失敗的對手的一刻。
撰稿|Ling
編輯|張 帥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樂起,出發,滑行,蹬冰,起跳,落地……2月8日的2022北京冬奧花滑男單短節目比賽,熱情與憂傷同在的《引子與回旋隨想曲》配樂聲中,羽生結弦的開場第一個動作,少了應該在空中完成的旋轉——向冬奧「三連冠」發起沖擊的他,失誤了。
這屆花滑男單可說達到了內卷新高度:10分鐘之內,國際滑聯本賽季男單短節目最高分已經被刷新了3次,世界紀錄也被打破了2次。而羽生結弦的95.15分,在24位有資格爭奪冠軍的選手中僅排名第八。
「我覺得自己被冰討厭了。」賽后接受采訪時,他靦腆笑容里有了一點苦,「我還有自由滑的機會,有更多的跳躍機會,我會盡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呈現完美的東西出來。」
「呈現」那個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比金牌更重要的目標——在比賽中跳出真正的4A跳。
極限不是自己制定的
4A跳,一個近段時間關于花樣滑冰報道中頻頻被提及的詞,又稱阿克塞爾四周跳。作為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技術門檻,四周跳是花樣滑冰單人最難的一個跳躍動作。完成這個動作時,人類需要對抗重力和生存本能,在0.8米左右高度、0.7秒滯空時間內完成1440度旋轉——大約相當于一輛40公里/小時汽車的車輪轉速——然后還要成功落冰。
而4A跳更加過分,作為唯一向前起跳的花樣滑冰跳躍動作,由于起跳與落冰方向不同,阿克塞爾跳的空中轉體比其它種類的跳躍要多出180度。
完成這個動作,幾乎等同于馬拉松用時在2小時以內,或者百米跑進9秒50——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為9.58秒,由博爾特2009年8月16日創造。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花滑運動員在比賽中成功完成4A跳。「攻克阿克塞爾四周跳是我接下來的唯一動力,我真的很想成為第一位在比賽中完成這個跳躍的人。」平昌冬奧會之后,羽生結弦把阿克塞爾四周跳當做了自己的執念。而他也被公認是當下最可能完成這一動作的人。
羽生結弦在賽前訓練中挑戰4A跳
一個半月前剛剛27歲的羽生結弦,19歲摘獲索契冬奧會花滑男單桂冠,24歲平昌冬奧會衛冕;2個世錦賽冠軍;4個年終總決賽冠軍;19次打破世界紀錄,是花樣滑冰歷史上包攬奧運會、世錦賽、大獎賽總決賽、四大洲錦標賽及世青賽、青年組總決賽等國際大賽男單項目金牌的超級全滿貫第一人。
花滑男單,也因他對「四周跳」的普及而分化成兩個時代:前羽生時代、后羽生時代。
同時,他也是這個時代審美標準的化身:強大而美麗,才是真的正義。
每次羽生結弦比賽結束后,他的粉絲都會向場中擲出維尼熊的玩偶,表達對他的愛意和支持,這已經成為了羽生結弦比賽的「傳統」之一
羽生結弦這一輩選手,自童年踏上冰場的第一步,就時刻處于高清鏡頭的記錄之下。
紀錄片《羽生結弦10年間的軌跡~NHK Trophy~》(字幕翻譯:羽生結弦咨詢臺)中,11歲的他剛獲得第一個全國比賽的冠軍,就已經說出「我的目標是拿到索契奧運會的金牌」這樣的宣言,還表示要完成四周跳和五周跳。
在當時的采訪中,這段話被作為孩子氣的發言記錄了下來,沒人想得到鏡頭將一一展示這些豪言壯志的實現過程。
觀眾們看著羽生結弦從少年成長為天才——這種知道自己在圍觀傳奇的完整性,幾乎是一種養成。而羽生結弦也從未讓事業粉失望過,他幾乎是比照熱血少年漫畫的男主在成長。
NHK的這部紀錄片完整展示了羽生的歷次成名之戰。
榮耀的起點是2010年NHK杯,也是他從青年組升到成年組的第一戰,「王者羽生的原點」。
羽生結弦首次在正式比賽中完成了自己的四周跳,同時展現了雖然稚嫩卻已個性鮮明的風格:兼具花滑女選手的纖細夢幻,與男性選手的柔韌力量。
而賽場外,這位未來的王者又有極稚嫩的一面。《羽生結弦對自己的挑戰》(字幕制作:新生組!)中,16歲的羽生賽前會去神社虔誠祈求并求簽,一旦看到是「吉」簽就喜出望外。「現在看到簽文還是覺得要好好練習才行」。
賽場上的勇猛與賽場外的天真并線進行,除了比賽之外的人生概不思考,這一點底色被證明貫穿了羽生結弦的職業生涯。
「眨眼之間,他就往世界的頂端奔去了。」
不夠好,是因為我不夠強
成就王者的,有熱血高潮,就必須有虐主情節配合。
2014年11月8日,花樣滑冰大獎賽中國杯比賽上,羽生結弦與中國選手閆涵在熱身時相撞,躺在冰面上一度懷疑自己是否還能繼續滑冰,之后堅持帶著滿臉鮮血完成了比賽,取得亞軍。
2014年11月8日,花樣滑冰大獎賽中國杯比賽,羽生結弦與中國選手閆涵在熱身時相撞,血流不止。
回到日本,帶著醫生「棄賽休息2-3周」的診斷,羽生結弦強行參加了當年的NHK杯。
帶傷上陣獲得第四名的成績,在正常人看來里已經證明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在羽生結弦的想法里卻是「我不夠強」。
「這真的不是受傷的影響,這就是我現在的實力。」他認為是害怕再次受傷沒有集中注意力導致了狀態的下滑,需要找到「自我控制的方法」。
這種求諸于內、精進于己的「修行」將戰士羽生結弦推向了更高峰,與此同時,傷痛也成為了人生的一部分。
就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前,他再次因練習時右腳踝受傷消失3個月,幾乎缺席了整個奧運賽季。《羽生結弦對自己的挑戰》也記錄了平昌奧運會前,羽生結弦在加拿大訓練基地里的倒計時準備。
在照鏡子時反復觀看自己轉身跳躍的姿態;隨時進行對成功跳躍的觀想練習;沒有社交媒體,每天兩點一線從家到訓練場,從未去過加拿大任何景點……即使做到這樣的地步,羽生結弦也依然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刻。
正如NHK所說「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花滑男單因羽生結弦而提速進入了技術難度新時代,更年輕生猛的小將如陳巍、宇野昌磨等一路急追,不但也完成了各種四周跳,還更難更快更好。
27歲的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和22歲的美國選手陳巍,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金牌的主要競爭者
作為一個領域的領袖級人物,此時如何維持統治并恰如其分地發揮影響力,是他注定要面對的。羽生結弦也會苦惱于業界對自己的評價:「過分注重技術,疏忽了藝術性」——他的地位和重要性,又是否會令這種風氣傳染給了更年輕一輩的選手,讓花滑變得不具觀賞性?
但羽生結弦的思考一直非常簡潔和個體化:「有所保留、有所顧忌地去比,不是我的個性」。
挑戰,是羽生結弦的原動力。平昌奧運會,他上演王者歸來,成功衛冕,拿下冬奧會歷史上第1000塊金牌,其自由滑曲目《SEIMEI(晴明)》也驚艷了花滑圈之外的整個世界。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他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御風暴。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央視解說陳瀅當時對他的贊美,至今仍是各大評論區常被摘抄的例句。
羽生結弦的成功,也同樣是一種文化審美的勝利:在一項歐美的傳統強勢運動項目上,以純東方的纖細含蓄之美,入駐王位。
這就是領頭羊的作用:位于巔峰者,不斷挑戰和拓寬自己,而不是保守求穩,為后來者做出良性示范。「如果世界冠軍有所提升,其他選手也會去提升,就這樣一直下去,我認為是會形成良好的循環。」
做卷王,同時做自己
2020年,羽生結弦于四大洲錦標賽首次奪冠,也首次全攬了花滑男單的青年組成年組主要大賽6個主獎冠軍,再次創造世界記錄。
這之后,他進入了沉寂期。傷病頻頻,缺席多項重要比賽,本屆北京冬奧會之前一度被傳可能棄賽甚至是退役。即使參賽,也明顯與巔峰時的自己有差距。
新冠疫情使他無法回到自己在加拿大的基地訓練,只能獨自一人在訓練場上騰空、跌倒……澎湃新聞一篇稿子里寫道:羽生結弦原本就是個喜歡自言自語的人,只不過最近這種情況變多了。常年在他身邊采訪的體育記者折山淑美說:「羽生的教練奧瑟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從加拿大趕來,由于教練不能近距離進行指導,過去這2年,他在場邊自言自語的時候越來越多。」
但求勝欲從未遠離羽生結弦。
2021年全日本錦標賽,首場比賽他就挑戰了4A,可惜沒有成功。
當時在接受采訪時,羽生結弦表示,不斷練習4A,讓自己感受到了「死亡一般的恐怖」,「每一次我的身體都重重摔在冰面上,仿佛是死亡跳躍,我是帶著自己指不定哪次就會摔出腦震蕩,然后死掉的心理準備在訓練的」。
2月7日,北京首都體育館,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賽前練習,羽生結弦入場前
在北京,他的主要對手之一、世錦賽三連冠獲得者陳巍表示不會挑戰4A之后,經歷了短節目比賽失誤的羽生結弦,仍然宣布,將在自由滑中挑戰4A,「我知道4A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需要全神貫注去做好每一個細節,我會盡我所能地去完成它」。
此時,距離他童年時立下完成「四周跳、五周跳」的flag,已經過去了16年。「還有一點點,還有一周……但一周也很難啊。」
競技領域永不缺少天才,也不缺少下一個爽文主角。有的天才,令普通人望塵莫及,只想知道再次投胎能不能趕上一星半點;也有天才,如羽生結弦,存在本身就呼應著人類的群體夢想:不想被世界改變,所以改變了世界。
為何不選擇姿態漂亮地告退,給世界留下最完美的背影?或許如他之前所說:「我也這樣問過自己,但我也不知道(答案)。人生只有一次,這是自己選的路……它一直驅使著我,每當感受到自己身體的極限或是花滑的極限時,就想要超越自己、超越極限。」
資 料參考:
《羽生結弦--那些話語指向的未來》
《出圈的羽生結弦,把花滑變成了熱血漫畫》
《羽生結弦有多火?人還沒到,熱搜已經掛了快兩天》
《鏡頭外的羽生結弦:疲憊煎熬彷徨,只為心中的4A跳》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一部至暗歲月的特供片
《逆流者》:不怕死,是因為真的想活
一個阿富汗同性戀難民的故事被拍成動畫紀錄片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