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是什么意思?很簡單,就是字面意思:屬于法國、法國的屬地,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詞匯解釋,那就是法國及法國的殖民地。我們說的法屬鈔票,自然就是指法國及法國殖民地的鈔票。也有少數國家不屬于法國殖民地,但其鈔票風格受到法國影響,因此也被劃歸到法屬紙幣的范疇之內。
黃色區域為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
從16世紀開始,法國就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成為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幾乎遍布全球。
殖民者獲得一處土地之后,無論是短期占領還是長期占據,幾乎都會發行貨幣,其主要原因毫無疑問自然都是為了獲得殖民地的財富。
從1848年開始,法國的中央銀行法蘭西銀行開始發行“法國法郎”(France)紙幣。而法屬殖民地發行的貨幣,有的沿襲了法國的貨幣名稱“法郎”,有的則是因地制宜,采用其他貨幣名稱。
1936年法國本土50法郎紙幣
約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法國殖民者發行的紙幣就開始帶有鮮明的浪漫特征,其票面仿佛油畫,大多色彩艷麗、繽紛絢爛、熱情奔放,時常大量使用在其他國家紙幣上不常見的明黃色。而鈔票的邊緣留有大白邊框,則是法屬鈔票最具有辨識度的特點。
1941法國本土500法郎紙幣
法國鈔票的這些特點,我們現在稱其為“法屬風格”,這個鈔票風格覆蓋了法國本土、法國屬地和曾經的法國屬地。
法國的殖民地范圍極廣,除了東南亞的越南、老撾、柬埔寨,西亞的敘利亞、黎巴嫩,美洲的法屬圭亞那,拉丁美洲的海地,還有法屬太平洋地區等區域,其余殖民地大量集中在非洲。
我們粗略地來探究一下各個地區法屬風格鈔票的真容。
法屬印度支那東方匯理銀行一元紙幣
越南、老撾、柬埔寨在法國殖民時期被統稱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流通的貨幣名稱為皮亞斯特(Piastre,即中文“元”)。
1992年法屬太平洋地區的500法郎紙幣
法屬太平洋地區包括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這幾個地區時至今日仍舊是法國的海外屬地,現階段使用的貨幣名稱為“太平洋結算法郎”。
1975年吉布提發行的1000法郎紙幣
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包括法屬西非的8個殖民地——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尼日爾、法屬蘇丹(今馬里)、科特迪瓦、上沃爾特(今布基納法索)、法屬幾內亞(今幾內亞)、達荷美(今貝寧),以及法屬赤道非洲的4個殖民地——加蓬、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乍得 ,還有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非洲東北部的吉布提、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由于受這種鈔票風格影響太深,很多曾經的法國殖民地獨立建國之后,其鈔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舊沿襲了“法屬風格”,如下圖中馬達加斯加獨立后的紙幣。
1966年馬達加斯加獨立后發行的5000法郎紙幣
再比如地處東南亞的老撾,其獨立后,仍舊委托法國印制了國內的紙幣,自然也維持了法屬鈔票的風格。如下圖。
1957年老撾獨立后發行的100基普紙幣
這一類鈔票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西非貨幣聯盟發行的“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簡稱西非法郎)和中非貨幣聯盟發行的“中非金融合作法郎”(簡稱中非法郎)。
1979年500西非法郎紙幣
西非貨幣聯盟共8個成員國,中非貨幣聯盟共6個成員國,這些成員國家在獨立前都是法國的殖民地。
在現今階段,法國的海外屬地已經大幅度縮水,只剩下5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
到上世紀90年代,法國本土的鈔票已經重新設計,放棄了“法屬風格”,到21世紀初,法屬風格已經不再是受法國影響的各國發行鈔票的選擇。
法屬風格鈔票雖然已經式微,但是因其票面精美、個性鮮明,在鈔票中獨樹一幟,仍舊受到很多收藏人士的喜愛。
以上所說,僅僅為零星摘要,難免掛一漏萬,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補充。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