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二寅,山東寧陽人,現居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MBA,國際財務管理師(IFM),第一經濟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當代宏觀經濟學者,主要從事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控制論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新宏觀創建者,儲備需求倡導者,指出儲備需求為第四大需求,它實現了對消費不足的價值補償,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路徑。專著《新宏觀主義》,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7月。合著《草野集--中國經濟再出發》,新華出版社,2016年12。
正文: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果識別笑傲江湖,2022年清華應用統計研考獨領風騷,計量經濟學迎著大數據風口,引無數經濟學人折腰。
但,計量經濟學能推岀因果關系嗎?
不能,因為它是微觀錯覺,缺乏宏觀抽象,具體如下:
1、指導理論錯誤
新古典經濟學的根本缺陷在于起點錯誤,即經濟研究從實物開始,但是,央行時代的經濟為貨幣先行,也就是企業首先要投入貨幣,而非實物,兩者的思維模式完全相反:
前者為貨幣循環主導,該循環因儲蓄而提取法定準備金,使得貨幣流量遞減,從而導致流動性短缺,貨幣當局通過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業務等政策以增加基礎貨幣、降低儲蓄率與法定準備金,流動性危機解除,貨幣流量決定的名義GDP呈鋸齒形狀,這就是流動性短周期;然而,儲蓄=投資保證的只是貨幣流量均衡,卻無法阻止債務積累帶來的虧損,企業與居民集體拒絕投資與消費,結果無人貸款,商行陷入危機,即流動性陷阱,凱恩斯主義主張政府出頭投資,加大借貸,恢復再生產,但政府債務飆升,當企業、居民、政府總債務的利息支出高于當期儲蓄增量時,龐氏融資模式崩潰,貨幣循環中斷,進而經濟停滯,這就是債務性長周期;代表模型為追求貨幣利潤的產業樹模型,量化單位為客觀的貨幣,結論為貨幣非中性與經濟系統非均衡,市場具有內在不穩定性??梢姡瑐鹘y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解決流動性危機,恢復再生產是有效的,但對于債務性危機是無效的。
后者為實物循環主導,該循環認為即使有要素、技術、戰爭瘟疫等外在沖擊,也必然會在薩伊定律的統治下走向均衡,代表模型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交換模型,量化單位為主觀,結論為貨幣中性與經濟系統均衡,市場天然具有穩定性。但是,大蕭條將其從夢境中拉回現實,以此理論衍生的計量模型離題萬里。
凱恩斯主義是對非均衡的革命,而盧卡斯批判與弗里德曼貨幣主義以滯脹為突破口,否定菲利普斯曲線的存在,進而將凱恩斯主義拉下講壇,創建預期學派的貨幣周期模型,得出貨幣政策無效的觀點,但缺乏證據支持,后來的預期學派提出了RBC真實周期論,兩派統稱為新古典宏觀,前者認為經濟波動來自需求領域的貨幣干預,后者則認為經濟波動來自供給領域的技術沖擊,但本質上均堅持自動均衡,而后新凱恩斯主義選擇了妥協,菜單成本與工資剛性非均衡辯解蒼白無力,其DSGE動態隨機一般均衡與RBC同吃一碗飯,自動均衡再次復辟,構成主流經濟學。
然而,盧卡斯批判并不成立。
首先,凱恩斯主義的革命性在于非均衡,不徹底性在于論證方式,菲利普斯曲線不存在并不意味著均衡成立。其次,滯脹不是凱恩斯主義帶來的,其根源來自市場本身。在繁榮末期,由于債務負擔過重,需求不足,通縮嚴重,企業持續虧損,尤其是原材料產業,于是率先減產保價,結果推高下游成本,下游隨之減產保價,導致就業全面減少,需求更加不足,不得不再次減產保價,由此形成滯脹。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并非最早,更早的滯脹出現在19世紀90年代。還有,經濟增長的真正阻力不再是土地,勞動力,技術等實物領域的生產要素,而是貨幣債務,它使實際產生低于潛在產出水平,抑制了生產力發展。表現為周期性的商品與資本的普遍過剩,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貨幣領域,它不是貨幣的數量,而是貨幣的增值空間。
缺乏貨幣循環的宏觀思維,深受微觀錯覺誤導的貨幣流量,沒有清晰的貨幣流速概念,如此的經濟計量與無頭蒼蠅狂飛亂撞何異?
2、采樣數量局限。
根據新宏觀產業樹模型,企業是異質的,即頂級企業虧損,剩余的企業贏利,而頂級企業數量極少,如各國政府、中鐵總公司等,采樣很難采集到。
3、采樣時間局限。
頂級企業虧損也非時刻存在,而是在債務長周期的清算時期才暴露出來,時間跨度限制了采樣。采樣忽視系統重要性機構。頂級企業具有主動性,宏觀性,決定性,數量雖少,但影響力重大,反映真相,不容被忽略。
4、樣本的財務分析工具誤導。
利潤表由于計提折舊,故它比同期的現金流量表更為靚麗,然而,決定經濟體生死的卻是現金流,利潤表中的庫存計為成本價,但宏觀上是不可變現的,一旦清算,壞帳會激增,原因即此。中小企業可以根據歷史利潤預測未來收益,然而,當企業變大后,尤其是行業巨頭,這一成功經驗逆轉為失敗教訓,原因在于傳統財務分析工具假設市場容量無限大,只要商品具有競爭力,那么,投資越多,利潤越大,然而,行業巨頭已然具有頂級企業的特質,其收益來自于其投資,由于儲蓄率為正,注定了收益小于成本,即必然虧損規律開始起作用,貨幣形成閉環,而傳統的財務分析工具為貨幣開環,即只是從企業到市場這一片段,沒有形成宏觀上的貨幣來龍去脈,由此導致財務分析工具誤導企業決策,它同樣影響了計量樣本分析。
5、計量經濟學沒有理論演繹,無法形成一個普遍接受的計量因果推斷公式,這是理論失敗。
而新宏觀的月度GDP公式統一了貨幣乘數、投資乘數、費雪公式三大公式,可以完成對金融周期的量化,進而預測危機。
6、計量經濟學不能預測次貸危機、歐債危機,這是實踐失敗。
計量經濟學以經濟的外在表現,試圖通過采樣、插樣、獲取一大堆靜態動態數據,再經過微分差分、誤差矯正、回歸公式數據處理,得出因果關系,這就好比用各種尺子去丈量大象的粗腿、長牙、大肚皮,幻想能夠推測大象的神經系統,貌似精確科學,實則再現現代盲人摸象。
END
第1經濟,致力于學術研討、產業監測和部門應用!
版權所有,非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