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洲龍(參數丨圖片)總算跟著凱美瑞的步伐,迎來了中期改款,小編就來貼個熱,聊聊這款“新車”。其實嚴格來說,新亞洲龍算不上一款“全新”的車型,不過是在舊亞洲龍基礎上的微調以及對凱美瑞的各種移植。
之所以這樣,歸根究底,是這款車型生命周期的必然結果。地球人都知道,凱美瑞導入中國已經16年了,在中國賣出超過200萬臺。比如去年,凱美瑞在國內賣出21萬臺,而亞洲龍只有12萬。
而在全球范圍,凱美瑞更是已經走過了34年,迭代八代,依舊常青。在美國,從1997年開始,凱美瑞只有2001年不是冠軍。
反觀亞洲龍,在美國已經進入停產退市倒計時,未來僅供中國市場。這樣看來,凱美瑞無論是銷量、品牌底蘊,還是群眾基礎,都明顯比亞洲龍高好幾個量級。名字響亮、知名度高的凱美瑞,不僅能讓車主開出去有面子,更能關乎保值率這樣現實的問題。
眾所周知,廠家在研產銷上的注意力并非公平分布到每臺車,而對一款只在單一地區市場銷售的車型來說,由于可預見的銷量有限,廠家各方面投入也相對有限,產品力的升級進化必然會落后。畢竟賣全球和賣一個國家,銷量差距不要太大。
這也是像GL8這樣只在中國市場發售的車型,一直難以更新平臺,并且產品力升級乏力的原因。所以,只投放單一市場的車型往往意味著有限的資源投入、落后于時代的產品更新;更進一步講,由于市場萎縮、用戶減少,像耐久性、人車交互等感性體驗是需要用戶反饋來指導調整的,隨著用戶樣本的缺乏,這些體驗也將會快速下滑。
而這些情況,已或多或少地表現在亞洲龍身上,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看看。首先來看外觀,前臉終于學著凱美瑞,出了兩款前臉,但看起來區別似乎就只有中網的紋路,尤其放在一起看,真的傻傻分不清
同樣出自豐田的凱美瑞,則早在17年八代凱美瑞上市時,便配置了雙造型外觀。看過凱美瑞的豪華版和運動版外觀,就會感嘆這才叫雙造型,凱美瑞明顯更加時尚、更年輕。
尾部方面,凱美瑞兩個外觀也有很大的差異,小編好幾次在高速上遇到,都能從尾部迅速分辨是豪華版還是運動版。
內飾方面,雖然凱美瑞與亞洲龍都是大屏,但細看就感覺亞洲龍的中控多少有點突兀,不及凱美瑞這個中控Y型設計線條流暢。
這里是有故事的,當年八代凱美瑞在美國一經亮相,其大膽啟用銳角元素的中控設計,便備受中美媒體好評,更成為TNGA設計語言的開創性案例。說白了,凱美瑞是“媽生臉”,亞洲龍是移植,視覺上當然會覺得別扭,怪不得這么多亞洲龍車主熱衷于改內飾了。
動力方面,亞洲龍動力總成跟凱美瑞是一樣的,車卻大了一圈,在凱美瑞上完美搭配的動力總成,移植到亞洲龍這里,便成了小馬拉大車。
另外,液晶儀表、TSS等智能化配置,亞洲龍在總體車價更高的基礎上,也只能做到產品力大致與凱美瑞看齊。甚至像車載微信、HUD這樣的高價值配置,亞洲龍要不就直接沒有,要不就起售價更高。
是的,亞洲龍還沒配上車載微信;而HUD,凱美瑞20萬元不到就有,亞洲龍要24萬。
簡單來說,亞洲龍這車,本來就是在凱美瑞基礎上東拼西湊調整而來的。而改款的亞洲龍,更是跟著凱美瑞后面,移植了一波更新。
相比起單一市場發售的車型,全球車無疑可以享受從平臺、動力總成,到外觀、內飾、智能等方面全方位的關注度,廠家的重視程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隨著亞洲龍在美國停產,廠家也樂得把注意力放在像凱美瑞這樣暢銷全球的旗艦轎車身上。面向單一市場的車型,則只能跟在全球車后面,亦步亦趨。所以,要怎么選大家有數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