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城封城近一個月,已經讓上海人有氣無力不言語;與此同時,北京卻是山雨欲來滿城購,封城大戲鑼鼓點子都襯托好了;而更多的城市,如長三角的蘇州,內蒙的包頭,都在亦步亦趨做著準備。這就如一臺大戲,在上海進行彩排,在北京公演,在各地巡回。至于這出戲是唱出彩,還是唱砸了,倒不是看這一城市的治理水平,最關鍵是看這一城市在全國的定位。
北京人的囤貨有先行一步的上海人做指點,明顯起步水平要高得多。在米面糧油、手紙墨盒等基本就緒后,閑不下來的人們開始考慮進階的“囤貨”。筆者建議,不妨看三個方向:
一、囤房子。如果有實力,可以在同一個門棟里租個單間,把自己的父母接過來有個照顧。老人不會手機,不會團購,不會買藥。有同一幢樓的晚輩代勞,基本可以保證封控期間平安。此外,如果萬一“陽”了,而政策松動允許居家隔離,也有個符合標準的獨立空間。再說了,有個地方可以放囤貨冰箱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二、囤阿姨。以前雇請鐘點工的家庭,住房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考慮短期囤一個住家保姆,可以省去無數家務煩勞。如果這位阿姨能夠陪孩子上上網課,甚至能輔導下功課,那簡直就是來了個“田螺姑娘”。
三、囤技能。除了炒菜做面包這類技能,有心人還可以學些射箭、釣魚這樣的“硬核”技能。這對住在郊區的人來說尤其合適。有隊來上海的車隊司機因為疫情回不了家,他們在路邊扎營,用碎磚壘砌灶臺,用樹枝充當劈柴。平素的釣魚技能讓他們喝上了熱騰騰的鮮魚湯,生活質量不亞于城中被封的人。當然,上海市郊沒有可獵殺小動物,讓他們投擲的技能無用武之地。
封控之中,囤貨是現在主宰一切的主題。曾有人在網上問,嬰兒的奶粉囤多少為好?有人答:最好囤的量足夠嬰兒不再需要喝奶粉。
現在2022年才過去三分之一,但年度漢字已經沒有什么懸念了:不是“封”就是“囤”,前者為因,后者為果。選哪個都不離譜。那么,你怎么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