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新浪網友五行六體親赴吉林通化早市拍照,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本磚家得以管窺東北“山野菜”的強大陣容。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其豐富程度完全出乎意料,僅比云南菜市場稍遜風騷。閑言碎語不多講,直接上菜。
01
“大葉芹”
圖1
短果茴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東北草本植物志》中就叫“大葉芹”,傘形科茴芹屬多年生草本,葉片三出分裂,成三小葉,稀2回三出分裂。產于吉林、遼寧、河北、貴州。食用部位:嫩莖葉。
02
“貓爪子”
圖2
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squarrosum,毛茛科唐松草屬多年生草本,葉為三至四回三出復葉,小葉通常掌狀淺裂,嫩葉蜷縮狀如貓爪,故以貓爪為名。產于陜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食用部位:幼嫩莖葉。
03
“刺拐棒”
圖3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五加科五加屬灌木,“分枝多,葉有小葉5,稀3”,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和山西。食用部位:嫩芽和嫩枝葉。東北有近似種無梗五加/E. sessiliflorus,葉兩面無毛,而原圖放大后可見葉脈處具毛,故暫定為刺五加。
04
“刺嫩芽”
圖4
遼東楤木/Aralia elata var. glabrescens,楤木的變種,五加科楤木屬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和嫩枝常有細刺或細長直刺,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復葉。產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部分地區,目前有大量人工栽培。食用部位:嫩葉芽。
05
“柳蒿芽”
圖5
蔞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柳葉蒿(東北植物檢索表)、水蒿、蘆蒿等,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氣味,葉掌狀或指狀分裂。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云南及貴州等省區。食用部位:東北吃嫩梢,南方多食莖。
06
“老山芹”
圖6
短毛獨活/Heracleum moellendorffii,又名東北牛防風(東北草本植物志)、大葉芹(遼寧)、老桑芹,傘形科獨活屬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2米,葉大柄長。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陜西、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云南等省區。食用部位:嫩莖葉。
07
“山生菜”
圖7.1
圖7.2 牧根草的花
牧根草/Asyneuma japonicum,桔??颇粮輰?,根肉質,胡蘿卜狀,產遼寧(全境)、吉林(靖宇以東)、黑龍江東部。食用部分:嫩莖葉和根。p.s. 有些地方的“山生菜”指同科沙參屬植物的嫩苗,如輪葉沙參、杏葉沙參等。
08
“野豌豆”
圖8.1
圖8.2
大山黧豆/Lathyrus davidii(或同屬),黧音同離,又名茳茫決明香豌豆、大豆花、大豌豆、豌豆花等,豆科黧豆屬多年生草本,具塊根,高1-1.8米,莖粗壯,小葉 (2) 3-4 (-5) 對。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河南、湖北等省區。食用部位:嫩莖葉。
09
“槍頭菜”
圖9.1 “槍頭菜”
圖9.2 蒼術的花序
蒼術/Atractylodes chinensis(或同屬),術此處讀作[zhú],菊科蒼術屬多年生草本,北方產通常稱作“北蒼術”。產于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陜西、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區。食用部位:嫩莖葉。
10
“山辣椒秧子”
圖10.1
圖10.2 辣蓼鐵線蓮的花
辣蓼鐵線蓮/Clematis terniflora var. mandshurica,圓錐鐵線蓮的變種,毛茛科鐵線蓮屬多年生木質藤本,一回羽狀復葉,通常5小葉(有時7或3),莖基部為單葉或三出復葉,有辣味。產于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食用部位:嫩莖葉和幼苗。
11
“山荷葉”
圖11.1
圖11.2 大葉子植株
圖11.3 大葉子的花序
大葉子/Astilboides tabularis,又名大脖梗子,虎耳草科大葉子屬多年生草本。名字很寫實,基生葉直徑18-60(-100)厘米,葉柄長30-60厘米,氣勢恢宏,莖生葉較小。產于吉林、遼寧等省區。食用部位:嫩芽及葉柄,根狀莖含鞣質和淀粉,可提制栲膠和釀酒
12
“山胡蘿卜纓”
圖12.1
圖12.2 峨參的花序
峨參/Anthriscus sylvestris(或同屬),傘形科峨參屬多年生草本?;~有長柄,2回羽狀分裂,略似胡蘿卜葉子,莖上部葉有短柄或無柄。產于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內蒙古、甘肅、新疆。食用部位:嫩葉(基生葉)。
13
“四葉菜”
圖13.1
圖13.2 展枝沙參的花
展枝沙參/Adenophora divaricata(或長白沙參/A. pereskiifolia),桔??粕硡俣嗄晟荼?,葉全部輪生。產于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河北、山東等省區。食用部位:嫩莖葉。
14
“大耳毛”
圖14.1
圖14.2 東風菜的花序
圖14.3 東風菜的栽培品種 ‘Ki Hakikomi Fu’
東風菜/Aster scaber,又名白云草、 草三七等,菊科東風菜屬多年生草本,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部、北部、中部、東部至南部各省,李時珍《本草綱目》曰此植物“堪入羹臛食”。食用部位:嫩葉及葉柄。
15
“苦龍芽”
圖15.1
圖15.2 興安升麻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或同屬),毛茛科升麻屬多年生草本。雌雄異株,莖高達1米余,下部莖生葉為二回或三回三出復葉,頂生小葉寬菱形三深裂,莖上部葉似下部葉,但較小,具短柄。產于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食用部位:嫩莖葉或幼苗。
16
“貓巴蒿”
圖16.1
圖16.2 藿香,幼葉和成株的葉略有不同
藿香/Agastache rugosa,俗名甚多,如芭蒿、排香草、尚志薄荷、貓巴虎、貓尾巴香、山貓巴等等,唇形科藿香屬多年生草本。各地廣泛分布,常見栽培。食用部位:嫩莖葉,或葉用作調料。注意:藿香正氣丸中的“藿香”為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
17
“龍須菜”
圖17.1
圖17.2 牛尾菜,攝于膠南
牛尾菜/Smilax riparia,菝葜([bá qiā])科菝葜屬多年生草質藤本。莖長1-2米,中空,葉形變化較大,通常在中部以下有卷須。除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寧夏以及四川、云南高山地區外,全國都有分布。食用部位:初生的嫩苗。
圖17.3 龍須菜/Asparagus schoberioides
p.s. 東北還有天門冬科天門冬屬的龍須菜/A. schoberioides,《東北植物檢索表》稱“雉隱天冬”,很玄妙的名字。嫩芽也能吃,更接近同屬的蘆筍(石刁柏/A. officinalis),而不是圖12.1中的模樣。全國叫“龍須菜”的東西很多,值得專門寫一篇。
18
“猴腿菜”
圖18
東北蹄蓋蕨/Athyrium brevifrons(或同屬),又名多齒蹄蓋蕨,《東北草木植物志》稱猴腿蹄蓋蕨,分布于東北、華北部分省區。根狀莖密生黑褐色披針形鱗片,猶如長著褐色絨毛的猴子腿,故名。產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和山東等省區。食用部位:根狀莖和卷曲未展的嫩葉。
19
“牛毛廣”
圖19
桂皮紫萁/Osmundastrum cinnamomeum,又名分株紫萁,民間也叫“東北薇菜”,紫萁科紫萁屬。植株密被絨毛,故名“牛毛廣”。產于吉林、黑龍江、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食用部位:根狀莖和卷曲未展的嫩葉。
20
“黃瓜香”
圖20
莢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或同屬),球子蕨科莢果蕨屬,又有俗名曰“廣東菜”,自帶黃瓜清香,據說只要有它在身邊,你就會覺得有人在吃黃瓜,聽上去有點神奇。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北西部、陜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食用部位:根狀莖和卷曲未展的嫩葉。
21
“地甲皮”
圖21
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又名地耳、地木耳,民間俗稱地皮菜、雷公屎等,念珠藻科。藻體膠質,扁平擴展成表面波狀的片狀膠質體,藍綠色、橄欖色或棕色。各地均有分布,常于雨后出現。食用部位:all,有神經毒素,不宜多食。注:按照新的分類,念珠藻不是植物,是細菌,普通念珠藻是集群生長的細菌。
OK,共介紹21種,菜市場圖片均由網友“五行六體”拍攝(見左下角水?。瑑H圖16.2和圖17.2是本磚家自己拍的,其余皆網圖。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