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農村老人不矯情,往往是活到老,干到老,不愿意吃閑飯,不愿意給別人添麻煩,或拖累兒女。可到了七八十歲,或力不從心,干不動時,該怎么辦呢?農村老人該靠什么養老呢?不外乎有以下6種選擇。
1、靠職工養老金
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農轉非,年輕時到城里務工的人員,退休后返鄉葉落歸根。拿著數千元的職工養老金在農村養老,生活相對有保障,是農村老人里的富裕戶。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有職工醫保,晚年醫療費用也很有保障,是農村老人中的“人上人”。
2、靠居民養老金
除了上海、北京和南方少數發達地區,大多數地區這部分人每個月的養老金大概率為100~300多元。顯然靠著這部分錢養老是不夠的,但總比沒有強。再少也是自己的錢,每個月到了日子就能領錢,也是一份旱澇保收的養老錢。自己干得動的再賺點兒,兒女再孝敬些,只要不生大病,也是過得去的。
如果同時也繳納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那么晚年生活也是有養老金和醫保的雙重保障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3、靠個人積蓄
俗話說,家有余糧,心中不慌。有些農村老人,在一輩子積累財富的過程中,是做了養老規劃的,手里是留了過河錢的,是否充分,因人而異。
在農村有自己的房子,有儲蓄,有土地,等于有老窩有老本,有糧食有菜吃喝不愁,晚年也是有底氣的。如果再攤上孝順的子女,只要不生大病,日子就過得去。
4、靠子女養老
有些農村老人,雖然沒有養老金和醫保,或者養老金很少,但有爭氣又孝順的兒女給自己養老,是有福分的老人,但現實世界只有少數老人有這樣的福氣和運氣。
吃飯還好,晚年不幸身患重大疾病,子女肯給父母花大錢看病的并不多,還有一些子女想給看,但是真沒錢,尤其是得了心腦血管疾病,大多都放棄了。不信你問問在醫院里當大夫的朋友。
人到晚年,手心朝上看子女的臉色,并不好受,誰有也不如自己有,所以老年人應該為自己做好養老規劃。
5、靠社會和國家養老
有些無收入,無勞動能力,無贍養人的三無老人,是社會和國家供養的五保戶,體現了我國社會救扶制度的優越性。但由于政策對資格方面有嚴格限制,大多數老人是無法走這條路的。
還有些符合政策的老人,可以申請低保、殘疾人補助金、高齡老人補貼、失能老人補貼,以及福利養老金。
6、靠自己的老骨頭養老
有些老人既沒有養老金醫保,也沒有儲蓄,與子女關系惡劣、冷淡或子女不孝順,完全靠自己養老。
干得動時還好,守著一畝三分地兒,自己種點糧食和菜,或者把地租出去,獲得一部分收入,再養養豬,喂喂雞鴨鵝,到集市上換點錢,還是養得活自己的。
干不動時就慘了,往往靠親戚、街坊四鄰接濟,甚至還有要飯的,這樣的人晚年的下場往往比較凄慘。
小結
人到晚年,沒有比養老金、醫保和個人儲蓄更可靠的保障了。所以無論是農村的朋友,還是城里的朋友,一定要在年輕時未雨綢繆。
無論如何,要堅持繳納社保,早點繳納,盡量多繳費,長繳費,確保自己晚年有養老金和醫保做依靠。另外,要適當積累點儲蓄,留點過河錢。有子女的教育好子女孝順老人,到了晚年,自然就沒有那么憂愁了。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看淡看開,日子就好過。一旦到了晚年,失去了創造財富的能力,大勢已去的時候,就要想得開。
有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日子,順其自然,活在當下。到了這個份上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活一天,賺一天,高興也是一天,煩惱也是一天,無論生前過怎樣的生活都會到達同一個終點,順其自然就好。
水流云在草青青,社科院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上市公司資深勞動關系顧問,今日頭條2019最受讀者喜愛的創作者Top10,優質財經、職場專欄作者。
常年堅持原創很費飯,關注、點贊、打賞、評論、收藏和轉發,才是真愛,也是我前行的動力。
越多分享,越多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