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曰:要想知道驢子的滋味,你就要親口嘗一嘗。近兩年本磚家常網購一些天南海北的“古怪”食品,非因“嘴饞”,乃是民間博物學家的強烈求知欲在作祟。今天匯總分享一下,以飧諸位。時間跨度較大,從2021年算起,有些都忘了什么味道(吃過的東西會忘嗎?當然會,愛過的人都會忘),描述未必準確,僅供參考。
01
蛋黃果
圖1.1 蛋黃果
圖1.2 蛋黃果
圖1.3 蛋黃果的種子,一面光滑一面糙
圖1.4 蛋黃果
蛋黃果/Pouteria campechiana,山欖科桃欖屬,兩廣和云南有栽培。果實的外果皮極薄,中果皮肥厚肉質,呈蛋黃色,可食用。《中志》曰“味如雞蛋黃”,此言差矣,只能說口感粉糯有點像雞蛋黃,有點噎得慌,味道則毫不相干,多少有點柿餅味兒,還不錯。有一點不好,果肉容易沾到手上,埋了吧汰不討人喜。p.s. 最好不要叫它“雞蛋果”,因為西番蓮科有個雞蛋果/Passiflora edulis,即日常所說的“百香果”。
02
余甘子
圖2.1 余甘子
圖2.2 油柑楊桃飲料
圖2.3 余甘子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葉下珠科葉下珠屬,舊屬大戟科,產于我國東南和西南。當時此物在網絡上突然走紅,我也受到了“蠱惑”?!吨兄尽吩弧?strong>初食酸澀,良久乃甘”,很遺憾在我這里它只有“酸澀”,極其酸澀,咂摸半個鐘頭也沒甜味兒,且“核”大肉薄,無可取之處。又名油甘,或寫成“油柑”,網傳含油柑飲料是“竄稀神器”,為了探明真相,我在確保無須出門的情況下以身犯險,結果風平浪靜,什么也沒發生。
03
“八月炸”
圖3.1 “八月炸”
圖3.2 木通
木通科木通屬,可能是木通/Akebia quinata,產于長江流域,其果實“成熟時紫色”,恰與實物相符?!肮狻辈欢啵伾珟б稽c詭異的藍,勉強可以說成“汁水豐盈”,除了“汁水”也剩不下別的,味道似小苦瓜(即“金鈴子”)的成熟假種皮,有甜味兒,不過可食性不強,不吃也罷。也有人叫它“八月瓜”,但木通科另有一個八月瓜/Holboellia latifolia,八月瓜屬。此二屬均為肉質蓇葖果,木通屬的果實“成熟時沿腹縫開裂”,故名“炸”,八月瓜屬的果實到死不開口。
04
根芹
圖4.1 根芹
圖4.2 根芹炒香干
根芹/Apium graveolens var. rapaceum,芹菜的變種,又名洋芹、球根塘蒿,原產地中海沿岸,歐洲栽培較普遍,國內亦有引進。我買的這棵滿面瘡痍,顏值極低,就像一個人得了麻風病一樣,簡直令人作嘔,需將外皮全部削掉,才能露出質如美玉的可食用部分。我是切條炒著吃的,口感柔嫩,有淡淡的芹菜味兒,not so bad。刀工不佳,切出來的“條”就像歪七扭八的板凳腿兒,成品賣相太差,請家人們原諒。
05
球莖茴香
圖5 球莖茴香
球莖茴香/Foeniculum dulce,學名有時也處理成茴香的變種F. vulgare var. dulce,由歐洲人培育而成,國內有引進栽培。其葉柄基部膨大,包裹成球莖的形狀,為主要食用部分,如圖。綠色部位質地堅韌,不能吃,必須全部削掉,只留白色部分,中間好像還要挖掉一塊。我是切片炒著吃的,香味比茴香莖葉更清淡,而且有淡淡的甜味,挺好吃;但孩子因其形似洋蔥而拒絕品嘗,兒童多數都討厭洋蔥,連長得像都不行.....
06
歐防風
圖6.1 歐防風
圖6.2 歐防風
圖6.3 歐防風
歐防風/Pastinaca sativa,又名歐獨活,傘形科歐防風屬,原產歐洲,我國有少量栽培。根部粗壯,含糖和脂肪,可供食用。我買了兩根,全是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模樣,好似落秧的茄子一樣沒長開。網上查詢了不少吃法,只有兩根懶得大動干戈,當成地瓜簡單蒸熟拉倒。生的削皮后有風油精味兒,蒸熟后味甜,有胡蘿卜氣息,口感介于土豆和蘿卜之間,據說烤著吃更佳,但再佳也配不上價格。還是吃地瓜胡蘿卜吧。
07
蕉芋
圖7.1 蕉芋
圖7.2 蕉芋
圖7.3 栽培的蕉芋
蕉芋/Canna indica 'Edulis',美人蕉的栽培品種,原產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我國南部及西南部有栽培,塊莖可煮食或提取淀粉。圖7.1即其塊莖,模樣像生姜又像芋頭,但生姜沒有葉鞘痕跡,芋頭一般也不會連綿生長。蒸熟后吃著還行,味甜,稍有纖維感,比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的塊莖可強太多了,我用它對付了一頓晚飯?!吨兄尽吩弧?strong>適于老弱和小兒食用”,或是民間傳言,科學依據未必有。
08
木薯
圖8.1 木薯
圖8.2 木薯
圖8.3 木薯
木薯/Manihot esculenta,大戟科木薯屬,原產巴西,我國南部山區常見的雜糧作物。塊根富含淀粉,可食用,有些品種塊根含氰酸毒素,需經漂浸處理后方可食用,低毒品種剝去皮層后便可除毒。我這兩根應屬低毒品種,不然商家也不敢隨便賣,“烹調手法”仍然是樸實無華的“蒸熟”,內部有一些容易剔除的纖維,沒什么味道,口感極細膩,總體上還可以。只要是個玩意兒,就比竹芋/M. arundinacea好吃。
09
“潮汕麻葉”
圖9.1 “潮汕麻葉”
圖9.2 黃麻
“潮汕麻葉”是錦葵科黃麻屬的黃麻/Corchorus capsularis,原產亞洲熱帶,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廣泛栽培。莖皮富含纖維,可作繩索及織制麻袋,嫩葉供食用,潮汕地區尤愛之。坊間傳言,判斷潮汕菜館是否“正宗”,就看有沒有“麻葉”,不過也有潮汕朋友認為此物在潮汕也算小眾食品,并不普遍。未知孰是。我買的是半成品,漂洗好幾遍,重油加蒜粒、普寧豆瓣醬爆炒,香味撲鼻,可惜齁咸,差點要了命.....
10
羊角菜
圖10.1 羊角菜咸菜
圖10.2 羊角菜
羊角菜/Gynandropsis gynandra,白花菜科白花菜屬,也叫白花菜?!吨兄尽贩Q“廣域分布種”,在我國自海南島直分布到北京附近,但本磚家卻一次沒見過;又提及“亞洲、非洲少數地區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腌食”,未明言我國是否有栽培,據我了解是有的,至少湖北有。圖10.1即是羊角菜腌制的咸菜,似與腌雪菜沒有太大分別,只是隱隱約約有一點苦味;圖10.2是羊角菜植株,低配版的醉蝶花/Tarenaya hassleriana。
11
“哈拉海”
圖11.1 “哈拉海”
圖11.2 麻葉蕁麻
來自東北的山野菜“哈拉?!卑氤善?,蕁麻科蕁麻屬某種,雖然已經飽經蹂躪,但葉子形狀依稀可辨認,疑似麻葉蕁麻/Urtica cannabina。蕁麻類以能“蜇人”著稱,裸露皮膚碰上去會遭受物理化學雙重攻擊,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看圖①可見刺毛猶在,入口之前我還稍微有點肝兒顫。咸菜就別描述什么味道了,反正不酸不澀不苦,除了咸也沒別的。吃不起正經早飯的可以用它配白粥,好歹也能墊吧墊吧。
12
“菱角菜”
圖12.1 菱角菜
圖12.2 歐菱
菱角菜,也叫菱格菜、菱格泡子,菱角的嫩莖,安徽馬鞍山等地的“特色”菜。焯水后炒食,圖12.1中即是焯過的半成品,不然不好運輸。我炒了巨大的一盤,口感較脆,然而也很費牙。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兒子是不吃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一大盤全讓我造溜光,牙都快累掉了。p.s. 過去國內栽培的菱角分很多獨立的物種,現全部合并為歐菱/Trapa natans,原菱科并入千屈菜科?!昂喜⒋蠓ê谩保曳浅YY瓷。
13
“苤菜根”
圖13.1 “苤菜根”
圖13.2 寬葉韭的葉
“苤菜”,也寫成“撇菜”,都是方言音譯,實為石蒜科蔥屬的寬葉韭/Allium hookeri。注意這玩意兒就叫“寬葉韭”,不能和寬葉的韭菜混為一談,葉子有顯著的中肋,背面隆起,與普通的韭菜氣質迥異。該種不以食葉見長,主要食用部位是發達的肉質根,云南部分地區年夜飯必備食材。我涼拌了一部分,口感艮啾啾,韭菜味兒,能湊合吃。剩下的按網友提供的“秘笈”腌咸菜了,但愿不會發霉爛掉。
14
響螺
圖14.1 管角螺
圖14.2 管角螺
管角螺/Hemifusus tuba,南方稱“響螺”,有著名菜式“炭燒響螺”,多見于東海和南海,據說黃海亦有少量分布,我這批購自青島埠西市場,產地不明。當晚趁孩子外出迅速烹食之,做法粗獷,沒吃出有什么特別,只是肉質較青島常見的脈紅螺更細嫩;然翌日凌晨開始一泄如注,苦不堪言,可能不熟或者吃了不該吃的部位。這正是我避開孩子的原因,像這種全新的“食材”,心里沒底不敢給孩子吃。事實證明了我的睿智。
15
“王八蛋”
圖15.1 “王八蛋”
圖15.2 “王八蛋”
貨真價實的“王八蛋”,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的未受精卵。逛某寶時偶見,按捺不住好奇心斥資網購之。個頭很小,直徑大約相當于1角硬幣,渾圓如珍珠,殼薄易碎。聽說白煮會腥,我按附贈菜譜做了紅燒王八蛋,挺麻煩,剝殼就得費點兒事。蛋白很少,凝固成形的唯有蛋黃,外表黏滑,筷子不易夾?。ㄒ蝗环秱ピ趺聪肫饋沓兜澳兀?。口感與雞蛋黃顯著不同,有彈性,可食性和性價比遠不如雞蛋,嘗個新鮮就得了。
16
熏馬腸
圖16 熏馬腸
民諺曰“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同時還傳言馬肉味酸不好吃,這顯然是不公正的。我國新疆哈薩克族同胞就不理會這一套,他們慣于用馬肉制作美食,“熏馬腸”即其一也。特點是脂肪豐富,油而不膩,肥瘦分明,色澤令人垂涎,口味堪稱一絕,可惜我兒只禮節性地吃了兩口,基本上又全歸我了。誰說馬肉不好吃?你是沒見日本人還吃馬肉刺身吶。青島也有個別日料店供應馬肉刺身,等我中了彩票大獎一定嘗試一下。
OK,有“王八蛋”和“熏馬腸”壓軸,可以結尾了。不過,以上這些并不是我扮神農胡吃海塞的全部成果,還有竹芋、參薯、甘薯等,詳見,以及東北山野菜之“刺老芽”、“山糜子”和“柳蒿芽”,請參閱和。Ov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