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6月1日報道,俄羅斯面臨美國、歐盟全面發難,美國新冷戰鐵幕在歐洲、亞洲同時拉下的特殊時期,中蒙、中俄達成重要合作項目。美媒聲稱,中蒙3條鐵路動脈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貫通,其中一條預計可提供1500萬噸運量的鐵路預計在10月完成施工,3條鐵路盡數貫通后中蒙鐵路貨運量預計將提升6500萬噸。
三條鐵路的貫通是中蒙兩國互利共贏合作的部分內容,蒙古國作為內陸國具有豐富的煤炭、銅鐵礦石資源,但限于境內公路系統的老化和新冠疫情爆發帶來的公路口岸貨運中斷影響,蒙古國的能源出口貿易受到大幅影響,中蒙兩國在原有貨運通道基礎上開辟三條鐵路新動脈,一方面有助于中蒙的共贏合作,一方面也為相鄰的中蒙俄三國經濟進一步協同發展創設了更多可能。
除此之外,美媒同樣報道稱,其觀察到首條中俄跨境鐵路將于今年8月貫通,這將使中國能源保障基本盤進一步穩固。
海運運輸及陸運運輸的主力分別是大型貨輪和鐵路干線,由于海洋航行的普適性,陸路運輸相比于海運對基建要求更高,但也具有更不易受到第三方及地緣事件干擾影響的特點,尤其在互為鄰國的中蒙俄三國間,一旦發展起密集的鐵路網,能源、貨物、技術將以鐵路延伸為主線有效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活力,這對正進行產業升級有著天量能源需求的中國、在西方及海上面臨歐洲美國圍堵的俄羅斯、以能源出口作為經濟命脈的蒙古來說,均意義重大。
尤其對俄羅斯而言,中蒙俄邊境口岸鐵路基礎設施的完善給了俄羅斯應對西方制裁、擴大向東方能源出口,提供了更多可能。5月31日,經過漫長的討論和妥協后,歐盟內部最終達成對俄石油出口進行制裁的方案,制裁規定,對俄羅斯以海路方向的對歐原油出口予以禁止,管道方向的俄對歐原油輸送則不受限制,俄羅斯對歐以管道方式出口原油的比例約占總對歐出口的1/3。
考慮到歐洲各大原油進口公司在以海上通過第三方油輪混淆進口來源的方式躲避美歐制裁,這使得制裁的實際效力注定打折不少,但無疑從6月份開始,歐盟各國港口已對俄“直接發貨”的原油“禁止入內”。
另一方面,仍在進行的俄烏沖突中美國在持續加大力度地推動俄烏沖突升級,美總統拜登5月31日同意向烏方輸送高精度的遠程火炮系統,火炮打擊距離或達80公里,美國方面欲蓋彌彰地表示,向烏輸送該型火炮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烏方承諾不將其用于打擊俄境內目標。而事實上,一旦該型火箭炮被輸送給烏方,向來宣稱“對武器去向缺乏掌控”的美方,很容易便可以甩脫促進戰事升級的責任。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隨著俄烏沖突自2月24日爆發以來已來到第4個月,俄軍每天的資金消耗對俄財政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負擔,“節源”既然并不現實,那么如何在經濟發展上“開流”就成了俄反制北約及烏境內存在的新納粹勢力、取得特別軍事行動勝利的重要前提。
西方正在迫使俄將戰略目光進一步移向東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