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6月1日報道,美媒近日統計稱,中國人民幣與俄羅斯盧布在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的3個月中交易量暴增近11倍,5月份俄羅斯市場上有259億元人民幣被兌換為盧布,且這一人民幣-盧布交易持續上升的勢頭仍在延續。分析人士指出,企業和機構是人民幣的主要持有者,而俄金融市場上散戶持有人民幣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美西方對俄展現全面惡意乃至仇視的情況下,人民幣逐漸呈現一種“避險資產”的屬性。
促成中俄本幣交易量迅猛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隨著中國從驟發新冠疫情中恢復,人民幣國際化勢頭隨中國商品的流通愈漸勢不可擋,中國全體系的工業鏈帶來的是中國商品因卓越性價比而在全球市場具有不可替代性,持有足量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越來越成為大多數國家的選擇,與中俄本幣交易猛增同時的,是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占比的上升及大多數國家增量持有人民幣。
其二則是隨著俄烏沖突進入第4個月,美西方對俄采取的敵意動作越發密集。歐盟5月31日最終通過決議,禁止俄原油通過海路運輸方式輸入歐盟,匈牙利等國賴以從俄進口原油的管道運輸則不受影響,歐盟方面對此渲染稱,通過這項對俄制裁后俄輸歐原油在年底前將驟降90%。事實上,僅管道輸送原油這一項便占據了俄輸歐原油的35%,歐盟方面大概率是在說大話,但無疑,美歐正在全力排擠俄羅斯,人民幣對俄抵御西方制裁的意義今非昔比。
中俄合作具有無上限、互利共贏、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擾的特性,隨中俄在能源、科技、基建、金融、航天等全領域合作的有序推進,中俄合作過程中棄用美元這個“賺差價的中間商”是大勢所趨。
俄金融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人民幣在俄現匯交易中的使用率相較于1月份驟增13倍,俄媒今日俄羅斯則歡呼稱,中俄展現出的金融市場交易跡象表明,兩國正在棄用美元。
貨幣具有信用憑證屬性,隨著美國在全球范圍的背信棄義逐漸發酵,美元信用已無法支撐美元現有的普及規模,美元霸權正隨美國國力內縮而發生坍塌,一個人民幣、盧布、歐元、英鎊等貨幣應國家間交易需求“共逐鹿”的“貨幣春秋”時代正在實質到來。與這種趨勢相反的,是美國仍在對中國企業抓緊揮動制裁大棒,試圖以強權霸道阻礙中俄兩國繼續深化合作。
美商務部長雷蒙多5月31日表示,美國正在出爐一個中國企業違背美對俄制裁的名單,這些企業將被列入美國對其進行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中。雷蒙多同時聲稱,對相關中企不施加制裁是不可想象的。
美國對俄可謂“張牙舞爪”全面發難,對中國則極盡威脅之能事,與此同時,美國不顧中方嚴正反對,美參議員仍在5月30日對中國臺灣地區實施竄訪,試圖以中國核心利益拿捏中方,美國以霸權主義做法敵視、侵害中俄,窮盡種種手段對他國進行制裁,這一背景下持有美元的危險性在與日俱增,全球范圍的去美元化正隨美國不斷的倒行逆施愈漸成為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