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盧浮宮的一樣,娜夫蒂蒂半身像則是柏林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雕像位于博物館二層中部的一個獨立空間內,四面被玻璃罩著。房間內不能拍照,但在房間外可以。因為是參觀博物館,我覺得長焦沒什么用(而且也挺重的),就只帶了一個卡片機,有點遺憾。
側面
正面
半身像是用石灰巖內芯,外面再用灰泥雕塑而成,灰泥更有利于精細的彩繪。
卡片機最大三倍變焦,也就拍成這樣了。
這是從網上搜的一張娜夫蒂蒂半身像的圖片,看得更清楚些。
現在我們來說說跟她有關的一些事情。
首先說說她是誰。
娜夫蒂蒂(Nefertiti,公元前1370-1330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王后。古埃及從公元前32世紀美尼斯(那爾邁)統一上下埃及的第一王朝算起,一直到公元前30年,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自殺,古埃及一共經歷過三十三個王朝(算法不同,說法也不同,還有30、31、34個王朝的說法)。娜夫蒂蒂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那頓的王后,也是古埃及所有王后中最美麗的,她的名字就有“美人來到”的意思。
埃及歷史上的第18-19王朝,也是三十多個王朝中最鼎盛的時期,持續時間長,疆域最大。
雖然娜夫蒂蒂是古代埃及第一美麗的王后,但她的丈夫阿蒙霍特普四世則被認為是古埃及史上最丑的法老。
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前1350-1334在位)你可能不熟悉,但他還有另外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名字,埃赫那吞(Akhenaten,或阿肯那頓)。
阿蒙霍特普四世為了打破祭司集團對王權的威脅,發動了埃及史上著名的一場宗教改革運動,他將埃及的主神阿蒙神,換成了單一的主神“阿吞神”(Aten,也譯作阿頓神),他自己的名字也從阿蒙霍特普(阿蒙神的仆人)改為埃赫那吞(阿吞的光輝),并且還把首都遷移到一座新建的,并且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埃赫那吞。
(我十年前在盧浮宮拍到的埃赫那吞像)
其實阿吞神,過去也是埃及的一個神,特別是指太陽本身。
不過埃赫那吞的改革觸動了祭司集團的利益,他死后,他的兒子,也就是著名的圖坦卡蒙(Tutankhamun,)就將阿吞神改回阿蒙神(圖坦卡蒙的意思就是阿蒙神鮮活的形象),首都也遷回了底比斯。
其實圖坦卡蒙統治的時間也不長,只活了不到20歲,他的出名完全是因為他那三千多年后才被發現的陵墓。
(我在盧浮宮拍到的圖坦卡蒙坐像)
圖坦卡蒙雖然是埃赫那吞的兒子,但并不是娜夫蒂蒂所生,而是埃赫那吞與妃子所生,娜夫蒂蒂與埃赫那吞生了六個女兒,沒有兒子,娜夫蒂蒂對圖坦卡蒙視同己出,他們的三女兒還嫁給了圖坦卡蒙(古埃及習俗)。
最后,再來說說娜夫蒂蒂半身像是怎么來到這里的。
1912年,德國考古學家路德維希.波爾哈特率領的德國考古隊在埃及阿瑪納(Amarna,也就是埃赫那吞新建的首都,埃赫那吞)的圖特摩爾斯工作室發現了這尊半身像,隨后偷運到了德國,最終落在了新博物館這里,二戰之前,半身像就是在新博物館內展出。當時的新博物館內的埃及裝飾風格非常濃厚,只是毀于二戰中。
圖特摩爾斯(Thutmose)是公元前14世紀古埃及十八王朝的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也是法老的宮廷御用雕刻師。這尊半身像據推斷是他雕刻于公元前1345年。
當初路德維希.波爾哈特發現娜夫蒂蒂半身像并運到德國后,因為知道其價值和意義,一直未敢公開,直到1924年才公之于眾。從那時起,埃及政府就沒有停止過向德國索要。1933年,納粹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出于政治考慮曾提議將雕像歸還埃及,但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
二戰后,雕像又落入到美軍之手,埃及曾向美軍索要,也遭到了拒絕。
就像希臘人一直在向大英博物館索要額爾金大理石一樣,娜夫蒂蒂到底會不會有朝一日回到埃及,誰也說不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