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豫劇舞春風
“三五人千軍萬馬,六七步四海九州。可家可國可天下,能文能武能鬼神?!睉騽∥枧_的無窮魅力令人嘆為觀止。丙申年春,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主辦,河南省豫劇院、恒品文化·戲院承辦的“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在北京盛況舉行。來自河南、新疆、安徽、山西、河北、北京6省市13個演出院團23場豫劇大戲分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梅蘭芳大劇院和長安大劇院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讓首都觀眾領略了豫劇的魅力,也見證了中國戲劇史上的一次創舉。我作為一個“戲迷”,抽暇看了多場演出??傮w感覺:大美豫劇,盛況空前,各具特色,抱團發展,其精湛的藝術完美地展現了中國精神。
韻味淳美的“東方詠嘆調”
平生喜歡看戲、聽戲、中學時代也曾經演過戲的我,京劇、豫劇、越劇、秦腔無一不喜,黃梅、錫劇、隴劇、漢劇無一不愛,但若眾相取其一,自然還是家鄉戲豫劇最為動聽,一曲《朝陽溝》中王銀環得《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百聽不厭,讓人如癡如迷。
結識了幾位豫劇界的朋友,聽他們介紹:豫劇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新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韻味醇美、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臺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月14日晚,位于首都長安街上民族文化宮大劇院燈火輝煌,絲弦悠揚,河南省豫劇院一團《花木蘭》在此隆重上演。這是我出差歸來后觀看的第一場“展演月”演出。主演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范靜,飾演花木蘭。劇情大意,隋末敵寇入侵中原,國家征兵抵御,花木蘭假借兄弟花木隸的名字,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十二載疆場征戰,出生入死,戰場救帥,生擒突力子……一段千古流傳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傳奇故事。
豫劇《花木蘭》是人民藝術家常香玉的首演劇目。當年她扮演的花木蘭英俊大氣,唱腔優美,名揚天下。在抗美援朝的1951年,她自己省吃儉用,帶頭捐款十幾億人民幣(舊幣),購得一架米格-15“香玉劇社號”戰斗機,帶上《花木蘭》等劇目各地義演,帶動全國掀起愛國捐款熱潮。很短時間里,全國捐款就可以購買3000多架戰斗機。這些藝術家的愛家愛國愛人民的崇高品德,堪稱大家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他們的藝術和品德也就推動了豫劇的蓬勃發展。這次,她的親傳弟子范靜主演的《花木蘭》場面飽滿,節奏張弛相間,寫情寫理,唱詞易俗但俗中有雅,傳承常派,緊跟時代。
第二天。我又觀看了該團演出的《三哭殿》。此劇描寫的是,唐朝駙馬秦懷玉西征,其子秦英金水橋釣魚,遇太師詹坤經過,驚散魚兒,被秦英打死。西宮娘娘詹翠屏哭訴于太宗,太宗按律將秦英問斬。秦英之母銀屏公主上殿請罪,又有皇后說情,太宗赦免秦英,命其掛帥出征,將功贖罪。領銜主演袁國營,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但聽罷他的唱段,心里不由贊嘆不已,典型的唐派傳人!其唱腔表演藝術充分體現了前輩唐喜成、賈廷聚的藝術精髓,并按照劇情又有創新和發展。內行專家點評,“《三哭殿》各行當一應俱全,要行當有行當,要唱段有唱段,要身段有身段,要感情有感情”。由該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王惠昨天主演的《五世請纓》,雖未趕上觀看,但過去通過電影、電視早已欣賞多次,她也是常派的第一代優秀傳人。
這次,河南省豫劇院一團演出的三臺大戲讓大家看到了保留劇目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也為“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活動打響了頭炮,既展現了豫劇藝術的非同凡響,也展示了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聲傳京華,名揚國都。
抱團發展 百花齊放
之后的幾天里,我連續觀看了由河南省豫劇院二團演出的《蔡文姬》、《九品巡檢》、《程嬰救孤》,后兩個劇均為著名表演藝術家、省豫劇院院長李樹建擔任主演。還有山西省長治市豫劇團《吳琠晉京》。這些劇目都是歷史改編或者是根據家鄉英杰才俊創作出來的嶄新大戲,事跡感人,唱腔優美,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蔡文姬》,其祖籍是河南開封杞縣人,中國歷史上東漢時期一個傳奇女性。“胡笳十八拍”是她真實心境的寫照?!毒牌费矙z》中的主人公暴式昭,河南滑縣人,到蘇州西山任九品巡檢。他廉潔奉公,不畏強權,剿匪懲惡,扶危濟困,澤被鄉里。他的廉潔愛民、修身自勵之情操,為后代和后世題詠稱道、頌揚不絕。今年春節,我利用探親之機專程到他的家鄉滑縣牛屯瞻仰了這位平民官吏的墓園紀念地,四周擺上了鮮花,墓前點燃了香燭,寄托著家鄉人對他的崇敬和思念。李樹建、李金枝、汪荃珍等幾位大腕級的豫劇名家把這場戲演得跌宕起伏,情襟滿懷,熱愛讓觀眾在飽嘗了藝術的大餐的同時又接受了一次反腐倡廉的教育。據說《吳琠晉京》也是根據山西長治當地清朝歷史人物創作而成的。我的家鄉南樂,明朝時期的內閣大臣魏允貞的事跡也創作改編成大型歷史豫劇《布衣巡撫》搬上了舞臺,著名老藝術家賈廷聚、張寶英擔任主演,該劇也是緊貼時代,服務于大眾需求,受到觀眾的交口稱贊!
新疆建設兵團豫劇團帶來的《大漠胡楊》和新疆石河子豫劇團的《我的娘·我的根》 ,帶給觀眾的都是現代戲,主要反映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內地轉業軍人和知識青年響應黨的號召,來到祖國的大西北戍邊墾荒以及他們之間感情交織的故事。新疆建設兵團豫劇團,1956年建于河南洛陽,1959年集體支邊到新疆兵團。六十年來,該劇團足跡遍布天山南北,每年下基層演出200余場,先后演出大小劇目20余個。該團《大漠胡楊》的現代豫劇,穿插采用新疆民族歌舞的形式表演中原豫劇可謂是一大創新。該劇的青年演員、扮演段春妮的張培,從16歲從河南家鄉來到新疆,10年來,她潛心鉆研業務,刻苦學習,已成為該團的頂梁柱骨干。她學習前輩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在烏魯木齊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決心將豫劇藝術傳承到 邊疆。她還與新疆維族、哈薩克、回族等少數民族青年交朋友,相互學習豫劇和少數民族歌舞,增進了民族團結。
這次匯展演出,我還觀看了久負盛名的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帶來的《大明皇后》,領銜演員是著名表演藝術家,二度梅花獎獲得者王紅麗。這是一家成績斐然、聲名顯赫的民營劇團。22年來,這支劇團活躍在豫、晉、冀、魯、皖、陜、蘇、粵等省的廣大農村、城市和基層工礦企業,共編創排演了26部自創劇目和傳統劇目,演出8000余場,觀眾達3000多萬人次,顯示出勃勃生機,被河南省戲劇家協會譽為“民營劇團的旗幟”。青年演員王紅麗出生在鄭州,父母都是劇作家和戲劇家,可謂門里出身,加上她的個人條件好,聰明好學,很快在戲劇界和廣大群眾中嶄露頭角。記得看過她的戲劇錄像《五鳳嶺》、《春秋配》 等,特別是由她扮演劉胡蘭的《鍘刀下的玫瑰》,2003年進京演出,一炮走紅,榮獲中宣部第九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1年,經過十年磨煉,《鍘刀下的玫瑰》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成戲劇電影。這次,由她主演的 《大明皇后》,又獲得了觀眾的滿堂喝彩。此外,參加這次進京展演的安徽亳州市梆子劇團《印記》 、河北沙河市豫劇團《宇宙鋒》,也都展現了民營劇團頗具實力、演技不俗的風范。
看來,在當前文化藝術進行改革的新形勢下,劇團結合當地實際,根據民眾的需求,以多種體制,多種形式,走抱團發展之路,這次盛世豫劇北京展演月進一步展示和驗證了這一清晰、正確的方向?!皯蚯菆F隊藝術,跨區域合作共同發展決定著戲曲的前途和命運,河南豫劇人做到了這一點?!? 戲劇專家高度評價說。
常青樹下培新枝
作為本次活動的開幕演出“豫劇名家名段折子戲專場”薈萃了全國老、中、青三代豫劇名家的代表之作,現場表演亦文亦武,亦莊亦諧,技藝高超,掌聲喝彩聲不絕于耳。當晚參演的超強陣容成為最大亮點還有許多豫劇的“常青樹”,大家非常熟悉的賈廷聚、王清芬、王希玲、張寶英、虎美玲等70多歲的豫劇名家登臺獻藝,讓大家感嘆寶刀不老。王善樸、楊華瑞、柳蘭芳等80多歲的豫劇名家壓軸登臺,唱響經典豫劇《朝陽溝》的旋律時,場內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豫劇三團的《朝陽溝》可謂豫劇現代戲的巔峰之作,我費了好多心思,最后還是巧遇豫劇三團團長賈文龍,在他的幫助下才如愿以償地觀看了這場一票難求的戲劇。連同這次該團進京參加展演《風雨故園》、《全家?!?、《焦裕祿》,我都特意地觀看了。何有這么大的興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不但欣賞該團演員高超的現代戲藝術,還特別入迷該團中西樂器結合的伴奏樂隊。
河南豫劇院三團的前身為河南省歌舞劇團,1956年才正式簡稱為“省三團”,以主演現代戲,表現當代生活為己任,先后排演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李雙雙》、《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這次帶來的四臺大戲也都是現代戲。演出前,我還特意觀看了樂池里的樂隊,除了板胡、三弦、二胡、琵琶、古箏、嗩吶之外,還有大中小提琴、貝斯、長號、圓號、巴松、小軍鼓等,一個龐大的中西洋結合的樂隊,當年歌劇團樂隊的風范得到了傳承和發展。首席板胡演奏家李建欽,曾來京獻藝板胡獨奏,一位技藝精湛的老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朝陽溝》,這是一部家喻戶曉,久演不衰,是“省三團”得以出名的頭彩大戲。記得1963年戲劇電影《朝陽溝》當時,我正值高中階段,快考大學了,學習抓得很緊,晚上加班苦讀,老師現場監督。看不了這場電影,那真叫寢食不安。電影放映到了最后一天,實在按捺不住了,我便拉著另外一位“膽兒稍大一點”的同學,躲著老師偷偷去了電影院,欣賞了《朝陽溝》。不幸,還是被老師發現了,挨了一頓猛批不說,還課堂罰站兩小時,讓我倆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了人”,寫了深刻檢查,并告知了家長。代價太大了,但最終還自認為看了《朝陽溝》,一生不后悔,值!這次現場觀看了由國家一級演員楊紅霞、盛紅林主演的《朝陽溝》,可謂是千錘百煉的精品佳作,幾乎每個演員,每個唱段,都贏得了觀眾暴風雨般的掌聲。令人感動的是一些唱段,比如《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我堅決在農村干它一百年》、《咱們說說知心話》等,不少觀眾都能隨和著齊唱起來,成為這次展演月活動的一個令人感嘆無限的奇觀。
同樣,與《朝陽溝》相比,由河南省豫劇院青年團演出的《穆桂英掛帥》、《白蛇傳》、《破洪州》,以及中國戲劇學院《朱麗小姐》等,也都涌現了一批嶄露頭角、令人刮目相看的青年才俊。青年演員劉雯卉、吳素真、楊利明、朱旭光,大都畢業于中國戲劇學院,經過系統的戲劇學習和較深厚的專業基礎,以及中國戲劇學院表演系在讀本科生王玉鳳,都給觀眾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我心目中亮點有二,一是《朱麗小姐》,二是《白蛇傳》。
豫劇《朱麗葉小姐》改編自瑞典劇作大師斯特林堡的同名劇作。大家閨秀朱莉在元宵節的晚上勾引仆人項強,并失身與他。兩人決定在這一晚私奔,擺脫舊的生活,追求更美好的明天。然而,不同的打算,不同的追求,生活卻給他們安排的各奔東西的歸宿。吸納西方優秀的藝術元素,融入到中國的戲劇當中,讓人們從中得到教益和美的藝術熏陶和享受,是該劇創作的初衷。
由三位主要演員搭臺的這臺戲,演出人員并不多,沒有專職樂隊,用的是伴音磁帶,劇情也不復雜,但它卻能緊緊地吸引著觀眾的心,就在于該劇的洋為中用,唱腔上的創新。王玉鳳的一些大段唱段吸收了歌劇的特色,再自然揉進豫劇的二八、流水,剁板曲牌,既有豫劇的基調行腔,又有西方歌劇的洋味兒,符合了劇情,讓人猶如吃慣了中式飯菜又去品嘗西式的麥當勞和比薩、可樂,頓生酣暢淋漓之感。
感謝組織者推出了豫東調陳派的《白蛇傳》,給觀眾帶來了新版劇,領略了很少聽到的祥符調的聲樂。《白蛇傳》一直是戲劇大師常香玉的傳世劇目,其親傳弟子虎美玲、王惠、范靜、李金枝,乃至蘭州豫劇團的周樺,都有上佳的表現,觀眾早就熟悉,許多唱段流傳很廣。而由青年演員吳素真領銜主演的《白蛇傳》,不僅扮相亮麗,而且文武不擋,唱做俱佳,贏得觀眾的認可。我特別留意了一下,這場《白蛇傳》沒有大家熟悉的常派《斷橋》中的“哭啼啼”、“恨上來”等名段,但她的“游湖”、“金山”和“合缽”等豫東陳派調,也將文武兼備,柔情似水的白素貞塑造得出神入化,她把陳派的“精致嫻雅、華麗哀婉”的藝術風格,表現得充分無遺。這是一顆當之無愧的陳派第三代豫劇新星!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在這些青年演員的身上,凝聚著老一代藝術家們的精心培育的結晶和無私的傳承,也讓大家看到了作為我國第一大地方戲種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作者簡介:臺恩普,曾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發現之旅頻道《文旅中華》欄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