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為了圍堵中國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包括不斷借著所謂的“新疆人權話題”抹黑中國,以及在臺灣地區問題上“反復橫跳”等等。而中方在進行對等反制之余,也頻頻在臺海周邊“秀出肌肉”,引得國外輿論驚叫連連。但說到底,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發展,美國已經不敢再在軍事領域與中國“掰手腕”過招。欺軟怕硬的美國這次卻是盯上了中國的漁民。
根據參考消息報道,此前美日澳印于5月提出建立所謂的“印太海域意識伙伴關系”的計劃似乎有了新的進展。有消息稱,“印太海域意識伙伴關系”將會聯合印度、新加坡、所羅門群島等國的海事資訊中心,搭配衛星技術,構建一個所謂的“共同行動圖像”系統。
該系統在大幅提升美日澳印對印太地區監視與偵查能力的同時,還將對中國漁民所謂的“非法海上活動”進行反制。根據目前的計劃來看,其采取“反制”的方式不同于傳統的“各國海警船前出執法”的模式,而是采用衛星技術與導航系統,直接引導無人機或水下無人載具進行“反制”。
畢竟中國漁船總保有量超過十萬條,若是真的由美日印澳派遣海警船進行執法活動,基本上是很難實現的,更何況中國海警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一旦爆發沖突,后果不堪設想。可美國不惜花“大價錢”建立所謂的“無人反制系統”,也要針對中國漁民,顯然不僅僅是要制止所謂的“非法海上活動”這么簡單。
實際上針對中國漁民只是美國的一個“障眼法”。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攪亂南海局勢的同時,阻礙南海行為準則的進一步落實。南海地區由于歷史原因沖突眾多,而為了緩解矛盾,中國從2012年開始就拉著南海周邊國家進行談判,希望能夠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爭端。在這一背景下,“南海行為準則”便正式誕生了。
只不過目前南海行為準則仍然只是一個“準則”,不具備約束力,要想從根源解決南海亂局還要簽訂新的協議才行。而按照官方公布的時間表,2022年恰恰是“南海行為準則”進一步完善,并逐步具備約束力的一個關鍵時間點。
而此時美日印澳聯手對中國漁民出手,則會大大影響南海行為準則的進一步推進。要知道近些年來,南海周邊國家在領土問題上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多爭端,主要的沖突都是集中在漁業資源的爭奪等關乎切實經濟利益問題的領域之上。
諸如漁船被扣押、漁民與他國海警發生沖突的消息也是屢見不鮮。此時美日印澳聯手對中國漁民出手,只要稍加挑撥,就很容易引發沖突。倘若中國與東盟國家因為漁業資源問題而導致關系惡化,恰恰是美國與其盟友所最希望看到的場面。
而在南海問題上“挑事”,美國也是蓄謀已久。加大對南海地區“非法捕魚活動”的執法力度,早就寫進了美國2022年國防預算法案之中。而對于中國來說,應對的方式也非常簡單。跳出美國制造的“漁業沖突”陷阱,直接將挑事的“幕后黑手”斬斷,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美國若是敢來南海“執法”,中國海警定然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