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強光被法桐厚重的樹葉遮擋住,樹影晃動間,可以看到斑駁的光影。
法桐的樹葉像是手掌那么大,偶爾落下幾片來,綠色的樹葉鋪在地上像是掉落的藝術品。
“前看是洞,側看是墻,上可防空,下可乘涼。”這是多年來大家口口傳頌的對解放公園路林蔭道的表述。
據說,這些樹是特意從南京引進的,也是武漢最早栽種的一批行道樹,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始種植。
生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梧桐,與解放公園和這里的人們一起,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洪山側路上的樟樹,染綠了一整個夏天,從珞獅北路綿延到東一路,宛若一條綠色長廊,一眼望不到盡頭。
虎背熊腰的枝干,是令人安心的存在;枝繁葉茂的綠蔭,庇護著城市來往的街景。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路上近些年還加栽了一排欒樹,秋天欒樹果實變紅,別有一番秋色。
微風習習自帶涼意,吹散了煩悶,吹皺了凌波門外的湖面。
岸邊種滿了蓊蓊郁郁的梧桐樹,陽光透過樹葉間隙躍動光斑。
正對著武大,讓凌波門的水汽都挾裹了書卷氣。
有情侶在樹下遛狗,也有年輕的學生拍照……來到凌波門,就如同闖入了一部小清新電影。
湖水被樹木環繞涓涓流淌,滿園的清新綠意令人十分舒適,處處散發著鮮活的生命力。
“大樹底下好乘涼”不是心理錯覺。有人做過實驗,在夏天,“有蔭”和“無蔭”的氣溫相差近10℃。
這些林蔭路,仿佛一個個城市綠洲,給熱浪滾滾的夏日帶來治愈的清涼。
陷落在夏日層層疊疊的綠意之下,陽光下的樹蔭像黏稠的墨汁將城市浸染。
每一次踏入綠蔭,總有一些美好瞬間喚醒心底的柔軟,綠蔭下的人們,也總有著許多可說的故事。
坐在林蔭樹下,電動車車鈴清響。
在時間與煙火的交織中,望向遠方御道街上佇立挺拔的身姿,覆蓋了城市隱藏了光陰虛度了晨昏。
6月初,陽光帶著夏日的溫度在濃蔭間灑落,留下點點星光,好似跌入夢幻的光影世界。
支著小馬扎的老大爺們在蟬鳴的樹下,這一桌那一桌,錯落有致。整齊的像老年版露天澳門賭場,一殺就是一整天。
棋盤對弈雙方坐正座,四五個馬扎圍著,外面一圈流動觀賞位,下棋的大爺們就在綠蔭下,戴著布帽子,旁邊擺上一壺茶,痛痛快快下起棋來。
打兒子結婚,孫子又滿月后,奔赴棋場就是生活里最嚴肅的瞬間了。
遠處的路人在樹下晨跑,頭發花白的老人相互依偎從樹下走過,路邊小亭是爹爹婆婆們喝茶咵天的好去處。
樹下的路可以慢慢走,樹下的話可以慢慢說,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我們渴望逃離,獲得喘息。
記憶和影子相伴成長,樹下記載了幾十年的時光,也刻錄下了人生百態。
它將生活的瑣碎日常,化作隨時可以拾取的記憶,每個路過的過客都是記憶的見證者。
林蔭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包裹性,把我們納入自然的懷抱,也氤氳著城市生長的綠色脈搏。
它們春日嫩芽萌動、夏日碧葉成蔭、秋日葉黃枝頭、冬日歸于塵土,日復一日、年又一年,迎接朝霞、守候星辰。
根據市園林和林業局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武漢市林蔭路的總長度已達4100多公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林蔭路建設每年以100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城市里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但都市人對林蔭路總有著別樣的情懷,只要路上還有林蔭,就仍然讓人覺得我們離大自然還不算太遠。
那些充盈在夏日里的溫柔和美好停留在原地,沿著一路綠蔭一直不停,盡頭是生活的遠方。
或許武漢夏天的閑適與美好,都藏在這里,帶著生活的日常氣息,不管是誰來了這里,總會獲得內心的寧靜。
印象中
你記憶最深的林蔭道
是哪一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