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不過碰到的問題就有共性了:
想讀書,又感覺沒有時間
讀得慢,看了半天,只看了幾頁
看完了,也就是看完了,沒有記住什么東西
看完了,覺得挺有道理,可是要說出來,又說不出,別人說了,學習張飛“我也一樣”
愛放棄,年初計劃挺好,到了年底一看,就沒怎么看
有了這些問題,就覺得怎么都不得勁,可是又想著看點什么、學點什么、提高下自己,那應該如何讀好一本書呢?
1
按照自己意愿讀書
開頭就說過,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所以是怎么舒服怎么來,而不是這是一本名著,一定要讀完,讀不完感覺丟人。
首先,這個書是自己喜歡的,至少是自己愿意讀的,不一定非得是名著,諾貝爾文學獎什么的,還有一些知識類,不一定寫的像論文一樣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是晦澀難懂的,所以一本書有意思很重要,起碼是看的下去。
其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看書不需要從頭看到尾的,不需要每個字都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從目錄挑選自己喜歡的、覺得有用看,也可以看了后面再看前面。而且看書的時候,你可以坐著看、站著看、葛優躺著看,在手機上看、在pad上看、在書上看,總之是怎么舒服怎么來。
最后,就是要舍得放棄,一本書讀起來很無聊,不如告訴自己“我和這本書無緣”,那就果斷放棄,不要再浪費時間讀下去,讀書是很辛苦的,不要給自己增加難度,不要覺得買了一本書就一定要讀完,根據帕累托法則,20%是那關鍵的部分,只要讀完那20%就已經值了。
“讀書是一種享受”,只要建立這個信念,我們的頭腦中自然而然就能浮現出愉快讀書的畫面。毫不夸張地說,從你決定要享受讀書樂趣的那一瞬間開始,你所需要的信息就會在需要的時間被大腦敏銳地捕捉到。
只有一本書,你喜歡讀,愿意讀,才可能把書讀下去,那就開始讀書吧。
2
開始讀書
1) 讀書的目的
做事情都需要有目的的,讀書也不例外,一是讀自己喜歡的書,覺得有意思,二是讀有用的書,對于自己的發展,或者自己的人生有用處,這里的用處可能包括炫耀。 有了目的以后,大概就知道需要讀什么書了,接著就可以選書了。
2) 選書
選書很重要,挑選合適的書可以讓自己能夠喜歡看、順利看完,一是要破除各種迷信,各種名人推薦,版單等,這些不一定是適合自己。
二是要挑選有意思的書,只要不是寫論文,特別嚴肅的專著,相同主題的書,不同的作者寫的差得十萬百千里,有些晦澀難懂,有些生動有趣,找到自己能看下去的非常重要。
三是挑適合自己的,有些人喜歡選擇大部頭,覺得這才能學到知識,其實不然,很多時候看不下去就是自己理解不了,或者說太難了跟不上作者的節奏,挑選適合自己難度的書也很重要。
當然了,如果不知道選擇什么書,可以根據版單來挑,不是越前面越好,而是適合自己最重要,可以去書店,雖然現在買書不在書店,但是在書店是一個挑書的好地方,相同主題的書在一起,然后翻翻看,可以遇到驚喜。
3)開始閱讀
什么時候讀書好呢? 白天還是晚上,這個要看個人,只要精神好的時候就可以讀,我就喜歡晚上讀書,10點鐘洗澡以上,放松下就開始看書,大概看一個小時,困了就睡覺。
對于小說類的書,那就從頭開始看了,隨著作者的謀篇布局,享受著一個又一個懸念,讓自己沉浸到情節當中,享受閱讀的快樂。
而對于非虛構類圖書,則不是這么讀的,不是從頭到尾閱讀,而是先讀這四樣,“目錄”前言”“后記”“第一章”之后,讀完了這三部分以后,對于全書主要內容了然于胸。
在讀的過程中,需要抓住書的要點,包括書的主題,主體,突出的對象,這是我從攝影那邊學來的,《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里面講到,對于一幅圖片,需要從這三個方面來欣賞,同時拍照的時候從這三個方面考慮,就有機會拍到一個好照片。
對于書的主題,這個比較容易,直接看書名、目錄、前言差不多就知道了,比如說這是一本講時間管理的書。
那對于書的主題呢, 則是在主題之下,具體講哪些內容、觀點,比如說同樣是講時間管理的書籍,有些是講時間管理的本質,進而提出時間管理的方法,有些是對事情進行分類,再時間管理操作方法等等。
那突出的對象,這個理解為知識的增量,可以是一個想法,一個方法,一個技能只要是你不知道的,這些就是你的進步,就是知道了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只要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抓的要點,那就從目錄開始,目錄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全書的框架結構,也能知道各個章節之間的關系。清楚每一章在整本書中的位置,讀正文的時候,第一可以少走彎路,第二能大大提高理解度。
閱讀中文的時候,可以采用FCR閱讀法,即“Framing Chunking Refactoring”(框架化-組塊-重構)閱讀法,強調在閱讀時采取框架化、組塊化和信息重構的方法進行高效率的閱讀。
第一,框架化,就是自己閱讀的時候,始終有一個框架,這個框架可以是作者的,也可以是自己的,一開始是從目錄中得來,這一部分作者大致想講什么?基于它的內容,我的困惑是什么?后面是否有對我的困惑進行解釋?
第二,組塊,在閱讀過程中,對于句子,語段組合起來進行理解,就是把一頁或者幾頁信息稱為獨立的區塊,例如講一個概念或者一個方法論,把概念說清楚,然后舉例子,如何使用,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區塊。
第三,重構,用自己熟悉的話復述,重新進行編碼,這樣能夠把信息表達出來,其實這一塊就是輸出了,不過是在腦子里面輸出。
FCR方法是有門檻的,剛開始的時候在腦袋里面沒有完成,那可以借助筆記,讀書的速度就慢了下來,看的書多了,熟練以后就可以在腦袋里完成。
這樣邊讀書邊總結,形成習慣,剛開始很慢,快了就好了,可以把厚厚的一本書讀薄了。
讀書的過程中,遇到深受啟發的地方,或有所感悟的部分,請你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大膽做勾畫。頭腦中閃現出來的靈感,也要在它們消失之前,不需要太多思考,想到什么就馬上寫下來,批注在書上。而且,批注的時候,不用等頭腦中的思路整理清楚,再寫下來。而是想到什么就寫些什么,不用把字寫得工工整整,隨便涂鴉的文字即可,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抓住轉瞬即逝的靈感。
4)喚醒你的記憶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果能在首次學習之后的24小時之內進行10分鐘復習的話,記憶率可以回升至100%。在接下來的一周之內,只要復習5分鐘就可以喚醒記憶。在一個月之內,復習2~4分鐘就夠了。
為了記住的更多,每次讀書之前,把上次的內容復習一遍,這樣可以喚醒你的記憶,對于書的內容記的更加的牢靠。
3
思考
如果一本書只是看了,沒有任何的思考,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看過就算了,只是接受了信息,也沒有總結,那肯定是記不住,過一段時間就沒有印象;二是接受了觀點,全盤接受了觀點,覺得書上的就是對,也不管對還是不是不對,這樣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所以對于一本書還是需要進行思考的。
在我們看的過程中,就有劃重點,做筆記,這些事思考,還有就是學會站在對方(作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增進彼此的了解。讀書的時候也是一樣,讀書相當于和作者的一次對話。如果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他所表達的意思。
讀完一本書之后,再看一遍自己的勾畫和批注。回頭再看一遍自己當初重點閱讀的地方,可以進一步加深印象,讓它們永久烙印在頭腦中。而對于書里的內容,需要理解,可以對照自己過去的觀點,實際生活過程中的體驗,經過自己思考,才是自己的東西,為后續的進一步動作做好準備。
當然了為了防止偏聽偏信,對于一件事情只聽一家之言,需要廣開言路,接收多方面的信息,才不會陷入信息繭房。 其中的一個思路就是同一個主題,看完幾個人寫的書,里面的觀點互相驗證,互相對照,可以得到不一樣的體會,這也就是常說的對照閱讀。
4
輸出
看一本書,有可能是解決一個問題,有可能是跟別人講課,有可能是增長見識,如果你只是想提升自己,當前又用不到,那把讀后的感想寫成文章是一個很好的輸出方式。
通過分享信息給別人,你必須深刻理解這個信息,當我們把學到的知識經過充分咀嚼,多次反饋,能夠解釋給別人聽的時候,我們就初步具備了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第一個好處,分享信息是重要的社交溝通手段。我們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分享給別人,他人看到了會給我們回應, 可以讓我們對于書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第二個好處,通過分享信息,讓信息更容易整理,把想法輸出為文章,需要整體思路,梳理書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想法,與現有知識的結合,以后的行動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內容更加豐富。
第三個好處,信息分享到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訪問,不同的時間,自己進行分類保存,為后續的訪問提供方便。
對于新手來說,可以根據WYH來規劃文章的內容。
主題(What), 我今天要講的內容主題是什么?觀點是什么? 建議大家在文章的開頭,先寫明結論。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來開宗明義,讓讀者好理解,二是有利于自己精確的表達。
解釋(Why) 為什么是這樣?背后有什么原因,就是支撐你的想法、主題、觀點的論點,最好有例子、有數據、有總結。
方法(How)基于這些原因,我們可以怎么做,如果只是提出觀點,有鍵盤俠的嫌疑,如果有怎么做,怎么改進,那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接受度也更好。
文章寫完以后,清空腦袋,把自己想象成為讀者,從讀者的角度推敲下,一來有沒有趣,二來有沒有用,三是能不能拿出來炫耀,有三個中的一樣,就可以成文了。
這個時候,我們要讓自己扮演一個挑剔的讀者,以讀者的角度對文章進行審視和批評。你可以隔天再來讀自己的文章,或者打印出來再讀,或者出聲朗讀出來,最后找人幫忙看下, 或者讀給他們聽
5
看書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選書尤為重要,需要選擇到自己想看,自己愿意看,這樣看書才可能完成。
看書不總是需要全部看完,把最重要的內容看到,找到書的主題、主題、突出的對象,看的過程中總結,做好筆記,這是把書讀薄了。
看完書需要思考,把對于書的感悟,對于自己的指導作用,聯系自己的已有知識,應用起來,這是把書讀厚了。
讀完、思考完就要輸出,這作為讀書的最后一項,讓讀書這件事情行動起來。
參考:《輸出式閱讀法:把學到的知識用起來》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