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蔬菜飄香,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蔬菜大豐收,意味著種植戶將有好的收入,然而,在皖西南山區(qū)的一個村莊,村子里,百余畝豇豆、茄子、辣椒等蔬菜相繼進入采收期,有的村民臉上笑得開了花,而有的村民卻急得發(fā)愁,這是怎么回事呢?
周日上午,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從高空中俯瞰,成片的田地種植了蔬菜,特別喜人,大家為山村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叫好,村民們聽到夸贊的聲音后,都說他們村的蔬菜確實長得不錯,每天都能采摘很多新鮮的蔬菜,不過,有的人卻很著急。
收成好為啥著急?村民表示,從事種植業(yè),雖然是他們的拿手行業(yè),但今年還是第一次這樣大規(guī)模種植,缺少經(jīng)驗,擔心的事情較多,譬如,種植前,擔心種子的優(yōu)良,種植后,擔心蔬菜苗的成活率,蔬菜長得很茂盛時,總算舒了一口氣,可是,最近又著急了。
原來,山村的蔬菜是幾位村民租其他村民田地種植的,蔬菜豐收后,需要大量人手采摘,在家的村民很高興,樂開了花,近段時間有了新的工作,有了新的收入,可是,種植者卻著急了,由于有不少村民常年在外,留守在家的人不多,采摘的人手不夠,怎么辦?“看著需要采收的蔬菜著急。”種植者說。
每塊菜地都需要采收,有的地方一片菜地只有一個人采摘,而且還是老年人,只見老人家雙手并用,一只手采摘茄子,一只手抱著茄子,忙得不可開交。老人說,采摘不完,她也著急。
如果只用幫一天忙,倒是容易解決,找一找親戚朋友來幫忙,親戚朋友再找一些人來干活就可以了。可是,近期,豇豆、茄子、辣椒天天都需要采摘,親戚朋友也沒有這種“閑工夫”,因為有的人家養(yǎng)殖了蠶,不能沒有人手,種植者絞盡腦汁,后來,想到了一個辦法。
種植者與采摘蔬菜的村民商量,請他們早上盡量早一點,下午盡量晚一點,再與收購的人商量,盡量把每天運送的時間延后一些,這種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做好蔬菜的保鮮工作。“生態(tài)菜園,質(zhì)量第一,這點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
村民們將采收的蔬菜一捆又一捆抱到田地邊,再由運送的村民將其搬到公路上。雖然今年是村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種植蔬菜,但產(chǎn)量還不錯,因為管理得當,質(zhì)量亦是讓收購者滿意。一位村民抱著豇豆說,管理得當是一個方面,種子也不錯,不然,怎么能長出這么好的豇豆呢!
采摘蔬菜,看起來不是力氣活,但在夏日里,村民仍然流了不少的汗水,頸上擦汗的手巾已經(jīng)濕透了,采摘蔬菜的間隙,村民直接抬起手,用袖子擦拭臉上的汗水。“太熱了,熱得睜不開眼睛。”村民一邊擦汗一邊說道。
雖然天氣很熱,但采摘的村民很少休息,他們想著一個問題,每天都要把菜地里的蔬菜“疏通”一遍,能采摘的菜及時采摘,不能采摘的明天或者后天采摘,盡管是幫種植者采收蔬菜,也要像在自家干活一樣,收了別人的工錢,就要替別人著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