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叔每日推薦
我們將每日推薦磨鐵好書。
請各位朋友移步關注!
作者:王耳朵 公眾號: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那是我過得最凄涼的一個春節,父親咳嗽、便秘、拉肚子,天天在折騰,除夕那天他終于累了睡著了。房子里很冷,外面還下著雨……”
2005年,武漢大學。
珞珈山附近的一棟破舊公寓。
在那個合家歡樂的冬夜,一個年輕的女孩,蝸居在一個10平米的樓道隔間,沒日沒夜地照料著病榻上的父親。
雖然身心俱疲,可她的眉宇間始終橫著一抹堅毅。
一年前,女孩以763分(廣西高考標準分制,滿分900)的優異成績,從廣西合浦考入武漢大學。
沒想到這份喜悅竟然延續不到第二個春節,父親就因為突發腦溢血,偏癱不起。
眼瞅著馬上就要開學,父女倆相依為命,女孩不可能扔下父親不管。
于是,女孩暗自做了一個決定,帶著癱瘓的父親上大學。
一年后,女孩的事跡登上《新聞聯播》,寫入《人民日報》,走進千家萬戶。
她就是,黃來女。
這個名字,曾經感動過無數國人,也見證了一個寒門貴子的風雨兼程。
01
1989年,黃來女來到這個世界僅僅4年。
母親便不堪生活的壓力離家出走,自此杳無音訊。
不久,父親臨時工作的縣文工團也解散了。
致命的打擊目不暇接。
這個貧困的家庭,在風雨飄搖中,眼看著就要垮掉。
萬般無奈,父親只能帶著年幼的女兒四處打工。
他們去海邊挖過海螺,也推著裝糕點的三輪車鉆過偏遠的山村……
父女倆幾乎沒在一個地方長久安頓過,哪里有生意,他們就往哪里跑。
因為顛沛流離,生活艱辛,黃來女小學曾兩度輟學,只上到3年級。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樣的童年應該是灰色的,可黃來女卻告訴我們:
“雖然從小過得清苦,自己從未感覺人生的凄涼。”
那些晦暗的日子里,父親用他的樂觀為女兒的童年染上了一抹明媚的亮彩。
黃來女永遠忘不了,父親在煤油燈下,一字一句教自己讀書的面容;
也始終記得,苦澀的黑夜中,父親給她拉二胡,為她縫制衣裳的身影;
因為父親總能苦中作樂,只要有父親在,黃來女從來沒有失去過家的溫暖。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覺得什么人最牛X?為什么這樣覺得?”
很喜歡一個高贊留言中的一句話@程浩:
“真正牛X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夸耀的事跡,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幾年后,父女倆返回老家,黃來女直接升入五年級,并以全鎮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初中。
后來更是一路逆襲,因為成績優異,高中學費全免,高考又在千軍萬馬中闖過獨木橋,考上武大。
“人們肯定想不到,當年那個推著三輪車,到偏遠的村莊去賣糕點的小女孩,有一天能讀上大學,并且是如此美麗的武漢大學。”
站在珞珈山的櫻花樹下,黃來女父女滿眼都是未來的繁花似錦。
可是命運的韁繩,在曙光露出的那一剎那,再一次悄無聲息地拴在了這對苦命人的腰間。
02
災難來得很突然。
起初父親來武漢打工,打算陪黃來女一起過個年。
誰知一天傍晚,摔倒在地后嘔吐不止。
緊急送醫,診斷為腦出血,醫院當時還下了病危通知書。
因為搶救及時,父親總算熬過這場危機。
可出院不到6天,再次病發。
隨后的檢查還發現父親患有糖尿病、腦梗塞和膀胱癌。
這一次,父親不僅右身癱瘓,而且神志喪失,無法開口說話,甚至連自己女兒都不認識了。
那一天,是大年初三。
新年剛剛開始,可是快樂屬于別人。
父親的病治療周期很長,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了黃來女的肩上。
于是,她拼命地去做兼職,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做三份家教,還在學校領了一份勤工儉學。
為了方便照顧父親,黃來女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很小的隔間。
那些日子,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準備早餐、幫父親洗漱、打針吃藥。
中午下課,還要趕回去做午飯,替父親熬藥。
晚上安頓好父親后,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到漢口做家教,回到家通常是10點半以后了。
除此之外,黃來女每天把自己的伙食費嚴格控制在10元以內。
為了讓父親更好的恢復,她還自學了基本的體療指法。
女孩子力氣小,每一次治療,都要耗盡全身氣力。
即使寒冷的冬日,也會累得大汗淋漓。
也許父女連心,又或許真的有情動天地。
一天,黃來女正在給父親做體療,突然聽到父親的喉嚨里發出了“噢噢”的聲音。
然后兩道親切柔和的目光,落在她的臉上。
父親醒了。
那一刻,黃來女喜極而泣。
父親也不禁淚流滿面。
雖然無法動彈,可女兒受的苦,讓他心如刀割。
之后,在黃來女的悉心照料下,父親漸漸康復。
連醫生也難以置信。
命運的車輪碾過黃來女瘦弱的背脊,幾乎已經把她壓入生活的泥土里,可是她掙扎著又往前走了很長很長一段路。
“我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這是做兒女應該做的,爸爸為我付出了這么多。世上最悲哀的事情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我絕對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是一個奇跡嗎?
這只是一個女兒的信仰。
03
黃來女曾說過一句話:
“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是學校,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可以上大學。”
照顧父親的日子里,黃來女也沒有耽誤自己的學業。
你可以看到她在深夜昏黃的燈光下,翻開書本;
也能看到病床前,她一邊守著父親,一邊學習的身影。
黃來女的同學曾向到訪的記者講過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幫她照顧她的爸爸,看到她那些英文版專業課教材中的圈圈點點,突然覺得很慚愧。因為雖然有比她多得多的時間,我們也很少看那些教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被生活一次又一次捶打之后,還能夠緊咬牙關不放。
可每當黃來女被命運逼到墻角,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都是一場又一場絕地反擊。
她說:“我無法選擇生活條件,但可選擇生活態度。”
一邊帶著父親治病求醫,一邊刻苦攻讀。
黃來女的學習成績不僅年年名列前茅,收獲獎學金。
畢業前還拿到了保研名額,成為了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推免研究生。
04
再往后,我們一起見證了黃來女的精彩。
2006年,中國大學生十大人物。
2007年,全國道德模范。
2008年,在武漢為奧運傳遞圣火。
不過比起這些光彩奪目的頭銜,我更喜歡和大家分享黃來女“成名”后的兩件小事。
一次,《人民日報》的記者去采訪黃來女。
在那間簡陋到極致的小隔間里,發現墻上張貼著幾張貼畫,床前的茶幾上放著小小的塑料花……
雖然一張病床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空間,卻被女孩打理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你問她什么是幸福?
女孩輕輕笑道:
“生活中總有一些美好的東西。太陽下山的時候,自己可以回家,而不是去醫院,那就是幸福的。”
能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保持一抹溫柔,一絲細膩,這樣的人,總能把日子活出頭。
第二件,是黃來女“背父上學”初登報刊的時候。
一位不知姓名的讀者,通過新聞媒體給她捐了500元錢。
而彼時全院同學先后3次自發地給她捐出了3萬多元錢,并且學校已經提供給了她勤工儉學的崗位。
在度過最困難的那段時間后,她基本謝絕了社會上的捐款。
這500元是匿名捐贈,她找不到那位愛心人士,便將錢轉捐給了學院的另一名貧困生。
黃來女說,接受了那么多的幫助,沒有辦法一一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
但她會在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盡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將愛心傳遞下去。
人間有時真的很苦,若能心懷感恩,照亮彼此,生活便多了一絲甜。
黃來女為貧困學生做公益勵志演講
05
2009年,黃來女從武大信息安全專業碩士畢業。
自此,她便鮮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直到《楚天金報》的一則報道,我們才知道她已經在廣州打拼多年。
當年,武漢大學曾有意推薦她留校,但她權衡之后還是選擇了奔赴遠方。
“留在武漢,我可能永遠只是那個孝老愛親的黃來女,其實人生還有很多種可能性。”
畢業時,她特意揭下了宿舍墻上的那幅“勵志青春——全國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的海報。
帶著父親,踏上了新的征途。
后來她進入了一家500強公司,那里很少有人知道黃來女這個名字。
“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拉材料,添加物料,修理器械,雖然累,但累并快樂著。”
默默耕耘,等到再次見諸報端,黃來女已經在公司做到了生產管理的職位,于大城市站穩了腳跟。
不過黃來女也有遺憾,父親多年前已經離她而去。
慶幸的是,女兒至始至終都陪伴在父親身邊。
父親也見證了女兒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說實話,我們這輩子大概率不會像黃來女那般屢遭厄難,可也少不了這樣那樣的難關。
黃來女的故事恰恰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關鍵的指南:
這個世界有太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好好讀書、好好生活。
因為這兩件事,是我們人生中少有的,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報的事情。
最后和大家分享黃來女在《災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中寫的一段話:
“我臉上常常掛著微笑。我并不覺得經過生活的磨難,就一定要有滄桑印記的臉龐和世態炎涼的心態。 即便是最艱難的日子里,也會有些美好的東西,有些值得開心的事情。當災難不可避免地來臨的時候,既然哭不能解決問題,那為什么不笑呢? 我一直相信,災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最難的時候總會過去。”
參考資料:
央視國際:《帶父求學的黃來女:我可以選擇生活的態度》
人民日報:《一路艱辛一路歌》
光明日報:《她的微笑始終那么燦爛》
廣西新聞網:《父親和讀書都不能放棄 合浦姑娘帶病重父親上大學》
楚天金報:《黃來女外企打拼廣州立足》
黃來女:《災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END-
公眾號: 王耳朵先生(ID: huangezishiba)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往期內容 查看更多精彩◣
醫生自曝「見死不救」,卻引數十萬網友點贊!
余秀華的“露骨”文字里,藏著中國女性最不忍揭開的一幕
她被羞辱了三年,今天我不想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