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作者一口咬定二舅視頻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但,目前從種種跡象來看,眾多網友認為,它是一部藝術化微電影的質疑,也是有道理的。
本來嘛,底層人的一生就是個無名故事,誰見過我們的史書、紀錄片是以普通人為目標的?沒有,就算有也是配角,為了體現那些偉大的人,他們雖然蹭了偉大人的熱度,可注定連名字都不會留下。
韓信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給韓信送飯的老媽媽叫什么?沒人知道,沒人記載,司馬遷還算不錯,為了讓故事圓滿,必須給那個老媽媽一個記號,最后起了漂母的稱呼。
所以說,二舅本來就是個故事,周衙內才是紀錄片。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承擔著苦難前行的二舅們在現實中不會為少數,他們到底需要什么?
大家為二舅的任勞任怨、樂觀豁達、通透向上感動,不少人還在提倡。
我們應該想一下,二舅們的任勞任怨、樂觀豁達何嘗不是絕望、無奈之后的被迫頓悟,準確的說他是被逼無奈,被苦難之鞭打服了,只能和解。
當然,作為只能活幾十年的人類來說,這種選擇是智慧的,因為,只要不主動去死,就得選擇一種自我順暢的活,那除了這些被稱為美德的東西,選擇其它都會讓自己更加困難。
老人們不是常說嘛,笑著過是一天,哭著過也是一天,為什么不笑著過?
可是苦難終歸是苦難,苦難本身從來就不是美好,贊美苦難的教化意義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那么,看到苦難,探討苦難的來源就尤為重要了。
二舅身上的美德值得贊揚。
可二舅需要的不是贊揚,贊美治愈不了苦難帶給他的傷疤,更治愈不了任何人的精神內耗。
只要有江西周衙內們在江湖上呼風喚雨,只要賈王史薛能成為現實,二舅就永遠是那個一瘸一拐的二舅,二舅就永遠是那個通過自我安慰達到任勞任怨像牌位一樣供其他二舅們祭拜的圖騰。
話又說回來,就算是微電影,從二舅的面相來看,他肯定不是什么壞人,應該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鐵定有過不少苦難的人。
因此,我給二舅個建議,別管視頻內容是故事還是紀錄,趁著熱乎勁,先賺點錢,讓自己的老娘在人生的末梢過幾天好日子,讓苦了半輩子的自己也沾沾新時代的紅利。
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