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故事
韓女士的兒子是個黏人的小鬼,小時候就喜歡粘在韓女士身上,上學了還常常會靠在韓女士身邊撒嬌。韓女士很享受這種和孩子親密無間的感覺,直到有一天,到家里玩的朋友驚訝的笑話起來:哎,你這么大個人了,還粘在媽媽身上,是不是男子漢大丈夫?羞不羞?
韓女士一想也是,兒子都已經十歲了,還那么黏人,也許的確是自己太過嬌慣,這么下去說不定會養出個“娘娘腔”來。于是每次兒子想要抱抱韓女士的時候,韓女士都會閃開,告誡他說:“男子漢大丈夫,站直了,別總靠在別人身上。”
直到那天送兒子去為期一個月的軍訓時,看著兒子小小的個子,背著大大的背包,漸行漸遠,還女士的鼻頭忽然一酸,忍不住跑上去抱住兒子,狠狠地把他摟在胸前,好一陣才松開。“媽媽,你是大人,這么做好羞哦”兒子剛說完,又放低了聲音說道:“媽媽,我好舍不得你哦。”
韓女士開始回憶兒子是什么時候想要抱自己:考試成績不好,哭的時候;拿了第一名,開心的時候;收到禮物,表達謝意的時候;舍不得離開,撒嬌的時候。韓女士發現,擁抱這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可以容納如此豐富的情感,在特定的場合似乎難以找到可以完全替代它的方式,真情流露并不是一句“娘娘腔”、“黏人”可以概括的,自己為什么非要制止孩子這種愛意的表達呢?
她想兒子軍訓回來的時候,他還要好好的擁抱兒子。
再說分析
現在有些媽媽可能由于工作忙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很少去擁抱孩子。尤其是對已經長大的孩子,更是不會有任何身體接觸。其實擁抱是表達愛最好的方式,足以包含所有愛的內容。擁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卻體現了媽媽對孩子深沉的愛,同時也能化解與孩子間很多誤會與矛盾,它不僅是媽媽對孩子愛的表達,同樣也是孩子對媽媽愛的表達。
對父母來說,擁抱是通過肢體傳達感情,給孩子最直接的方式,一個簡單的動作能在眾多不同環境中給予孩子安慰和動力,中國傳統文化一項以含蓄為美,父母與子女之間擁抱沒有得到足夠的提倡,反而會受到一些阻礙,但是,像上文當中的韓女士一樣,在了解到擁抱的作用以后,你還愿意放棄擁抱你的孩子嗎?
最后說感悟。
好的父母都會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意。正確的表達愛意,可以讓孩子和你之間的距離更近。家人之間關懷的表達,可以營造出一種每個人都很重要的氣氛,而使孩子深深感受到安全感,然后你需要以擁抱和親吻來貫穿這些氣氛,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個可愛而獨立的個體,孩子最愛父母,輕輕撫摸他們,不管是膝蓋擦破皮,還是心理受了傷,在爸爸媽媽擁抱中的孩子很容易安靜下來,一個擁抱和溫柔的輕拍,有時候可以幫助孩子撫平傷痕。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擁抱孩子,你可以參考一下的這幾種場景:
1,孩子起床的時候,擁抱會使他迅速調整好心理狀態,迎接新的一天。
2,孩子入睡的時候,擁抱會讓他在潛意識當中感到安全感,使她盡快入睡。
3,孩子成功時擁抱,可以讓他感受到你心中的喜悅和驕傲。
4,孩子受挫時擁抱表示對他的接納,減輕他的內疚和被責怪的恐懼。
5,孩子哭泣時,擁抱會使他的壓力迅速消解,情緒逐漸鎮定。
6,孩子情緒低落時,一個擁抱傳達了你對他無盡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