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創業者,我讀到任正非先生的最新講話,感慨良多,于是,昨天就把它轉載了,沒想到讀者反響那么大。
今天,我也談一下我對這段講話的看法。
一
在開頭,我首先強調了作為一個創業者”感慨良多,我是想表達感同身受。
估計凡運營過企業、工作室或正在運營企業、工作室的朋友們,看完他的講話稿,都能產生共情,很可能會想:
說得太對了,這就是我們碰到的情況。
也就是說,這種共情來自于相似的境遇,和相同的情感擔當。雖企業有大有小,但大家都在尋求解決之道。
任正非先生的創業史,可謂篳路藍縷,坎坎坷坷,起起伏伏,處處危機。那么,他對危機的敏感,對寒冬到來前的嗅覺,強烈到一定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老人家常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長,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任先生見過的興衰成敗不說能拉一火車皮吧,至少也有一卡車。他比誰都清楚,華為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并非穩如泰山、固若金湯,稍不留神,說垮就垮。
過去的幾年里,華為在烈火中淬煉,現在國際形勢、市場大環境不但沒轉好,反而日漸嚴峻,他當然感到了寒意。
他也知道,對于一家企業,經營者有寒意還不行,每一個人都必須有寒意,都如履薄冰,才更加專注,企業才有強大的生命力。
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在整篇講話稿中,任先生屢次三番提到“收縮投資”、“放棄部分市場”。
這應該是華為高層認認真真思考過,針對未來的解決方案。
因為,擴大投資范圍、搶占更多方向的市場,是企業加速發展的象征,但也是企業病。
有些小企業也有這樣的病,見什么有點錢可賺,就搞一批人去鉆營,到頭來,主業優勢始終無法形成,始終在低門檻的業務方向內打轉轉,當寒風來了,或者大鱷來了,要么凍死了,要么被一口吞掉。
就好比玩戰略游戲,你四處派兵攻打,造成主陣地空虛,結果是什么?結果是被對手派一股小軍團就把你端了。
在大環境好的時候,這種病不會有臨床反應,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家企業身體強健、亢奮。而一旦大環境不行了,將是經濟系統性的危機,企業所參與的方向越多,投資的行業越多,受到的打擊越狠,而且企業管理也會越來越混亂。
此時,企業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收縮,選好主業,將人力、物力、財力全部用在主業上,確保具備絕對的競爭力,從而渡過難關。
所以,我們看到任先生在“活下去”前面用了一個形容詞:高質量。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畢竟駱駝瘦了,華為真的瘦了嗎?
瘦了是瘦了,可實質上并不悲觀,從任先生所說的“高質量”,也可以看出華為依舊對未來充滿信心,
高質量地活下去,是主動改革,主動革命,干掉可能拖后腿的部分,集中力量把自己在最優勢上做到無可匹敵。
看似后退避讓,實則趁機積蓄力量進攻。
從這個角度看,這篇講話稿就有策略性意義了。
任先生先烘托了一個悲觀的大環境,以此闡明企業的嚴峻性,爭取大家的理解,也就為華為下一步可能的操作,比如裁員、壓縮成本、砍掉一些業務提前找到理由,為大刀闊斧實施這些操作減壓。
我甚至認為,即使大環境沒有如此差勁,任正非也會走下出這步棋,惡劣的大環境只是加速器。
三
回顧整件事,我有三個建議:
一 大環境的確不容樂觀,可也并不需要因任先生的講話而恐慌,只要你從事企業經營,甚至家庭主事,就始終要有寒冬意識,這一點一定要學習王熙鳳。
任正非的講話更多是站在華為的角度,為自己下一盤大棋,而尋找更合理理由。
二 任正非講話中體現出來的魄力,值得我們小企業甚至個人學習。無論有多少其他機會,都要始終要堅持打造自己最強一端,否則你只能在低門檻行業里徘徊,永遠上不了牌面。
三 個人、家庭、企業,要保證現金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