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深圳發布
日前,普華永道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新機遇大未來——專業人才流動助力深港融合發展》報告。調查問卷數據顯示,深圳已成為中國內地香港人才及科創企業的首選城市和最大聚集地。
近八成受訪者選擇深圳
作為內地長期發展
首選城市和第一站
本次報告的問卷調查對象以專業服務業人群為主,覆蓋各行業的深港人才群體。報告顯示:78%的受訪者選擇深圳作為內地長期發展的首選城市和第一站,69%的在深港人表示自己的工作業務已經完全轉移至深圳當地;85%在深工作的香港人士已經選擇在當地定居,70%則表示愿意長期留在深圳工作和生活。
報告提出人才流動“四部曲”。人才流動呈現階梯進展模式,首先是人才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和短期合作機會對較為陌生的對方市場及人員產生初步了解的“信息獲取”階段;接下來是人才通過短期入駐對方工作環境產生更具象切身的“初體驗”的“短期派遣”階段;隨后,“對方市場”即將成為人才的“新駐地”;最后,新駐地再成為人才的“第二故鄉”。
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和南部市場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表示,深圳這幾年在科創、民營經濟發展方面非常有活力,而且深圳本身是中國最具多元化包容性的城市之一,有很多的政策支持,許多來自香港的專業人士、創業者認為,來這里發展有更好的平臺及機遇。
報告顯示:深圳對港人才政策
對港人選擇是否來深工作影響較大
報告顯示,66%的在深港人與47%的在港港人認為,深圳對港人才政策對港人選擇是否來到深圳工作有著較大影響。近年來,深圳陸續出臺了一批推動深港澳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為各類港澳專業人才在深圳的生活與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層次、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在深圳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與發展平臺。
報告通過研究,得出對于深港兩地人才融合發展共建合力的建議。
一是倡議更多制度性的開放,進一步推進在專業服務業方向上的資格互認和跨境執業;
二是推動人才政策更加明晰穩定,充分發動社會各界組織機構擴大人才政策的可及性;
三是在特定試點區域根據具體人才需求推出針對特定群體的政策,以便他們跨境執業;
四是在特定試點區域建立、完善港式社區或深式社區;
五是建議進一步推進完善深港政府間合作的制度銜接并與產業組織、學術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建立廣泛的合作機制;
六是建議深港政府定期聯合舉行試點地區的人才政策效果的總結評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增強流動性是促進深港人才發展的關鍵,人才的流動性能夠為社會帶來活力,也是產業升級的基礎,未來深港兩地在人才流動方面的資格認證的問題、稅收問題和通關等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落實。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促進專業人才的雙向流動,除了引入更多的香港人才,也支持更多的內地人才到香港發展,真正實現專業人士互融發展的格局。為此,政府部門需要發揮更大的指引作用,出臺更多完善的政策,配備相應的平臺資金等,更好去促進專業人士的雙向流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