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得選擇一個“穩定”的行業,然而,穩定只是相對的,在皖西南山區有一位王姓村民,他中學畢業后,在父親的支持下學了當時較為吃香打鐵的手藝,原本以為這是個“鐵飯碗”,能維持較長時間,可是,出師后沒干幾年就改了行。他說,盡管有的人在一個行業深耕發展,可他另做選擇也別有韻味。
深耕也好,改行也罷,只要自己過得更好,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等,沒有對與不對之分,各有各的信念和樂趣。日前,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時看到大叔正在做亭子?!拔姨暨^擔子,賣過工,種過莊稼,沒想到如今一天時間就學會了‘木工’?!贝笫逍χf。
當問及大叔為啥選擇做這一行時,他表示,他始終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每天選擇有創造性且收入較高的事情做。幾年前,他發現農村不少地方建景觀亭、做圍欄,各項建設如火如荼,他便考慮向這個“熱門”行業發展。
大叔知道,剛開始,他對這一行的了解幾乎為零,怎樣才能入行?他的做法是,只要有空閑,就到建設工地去查看,最后發現,很多工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后來在一位老板的引導下,順利加入這個行業的行列。
“我一天就學會了做亭子,花盆(桶)等,信不信?”大叔稱,他入行后,真正學做這行只花了一天的時間,當然,前期到工地查看別人怎樣干活,為入這一行做足了準備,這也是基礎。那么,入行的“一天”時間,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看圖紙,亭子的結構、木料的拼接方式等,怎樣做更牢固,大叔認為,他能在一天時間學會這些,是得于一個好的師傅指導,愿意將其技藝全盤傳授給他。
至于制作方面,大叔覺得不是太難,因為現在各種機器設備都比較成熟,而且,很多防腐木材料是半成品購進回來的,其形狀也是已經做好的,不用花時間進行雕刻,省去不少精力,更節省了不少時間,為像他這樣的人提供了方便。
從景觀亭到長廊,還有圍欄等,項目一個接一個,項目從本村到外村,再到其他鄉鎮、外縣,如今,生意做到了市外,盡管現在的他是幫老板干活,但每天有穩定的收入,心中的喜悅不言而喻。
“我干這一行除了獲得滿意收入外,更重要的是過得更充實,做自己想干且喜歡干的事情,盡管累一點,也沒有關系,”大叔這樣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