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希望你學會寬容。”
“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后面還有三個, “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央視一姐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目之一,每期內(nèi)容都很精彩,當董卿說出這樣的金句,我的內(nèi)心總會被深深觸動,我想這大概就是語言中的思想所感染吧。
但丁說過一句話: “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之所以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于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于最好的思想。”
曾幾何時,我因為恐懼和羞澀,不敢站在公眾舞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卻熱衷于《我是演說家》《TED演講》《脫口秀大會》等節(jié)目,每年必追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反復閱讀演講稿。
最近,無意中看到《自信表達:演講家的十項修煉》(以下簡稱《自信表達》)這本書,這是美國上百所高校采用,是美國通識和傳播學界的經(jīng)典之作,已更新至第7版。可以豪不夸張地說,秒殺之前我看過的所有演講類書籍。
本書作者約瑟夫·A.德維托是傳播學大家,如今逾八十高齡,作者將公開演講細分為十個步驟,包括如何克服演講焦慮、如何選擇和準備話題、分析受眾、收集材料、撰寫提綱、組織演講、完善措辭、正式發(fā)表演講等,幾乎是面面俱到,傾囊以授。
他在書中說:大多數(shù)人會害怕公開演講,都有演講焦慮。
可能是因為準備不足,也可能是因為缺乏自信,這種情況極為正常,連名人都無法避免。
丘吉爾當年在演講臺上臉色發(fā)白、四肢顫抖,直到被轟下臺去。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每次演講他都覺得胃里像是放著一塊冰。
林肯在最開始走上演講臺時,因為恐懼,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科學家牛頓干脆承認自己在演講前抖動不已,大喊大叫。
對于公開演講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嘗試4個應對策略:一是減少引發(fā)焦慮的因素,減少對失敗的恐懼;二是消除內(nèi)心的敏感,比如說減少完美主義傾向;三是練習臨場表現(xiàn)視覺化;四是重構認知,比如說演講不一定要1個小時,15分鐘,也可以是一句話。
林語堂先生早在臺北一所學校參加學生的畢業(yè)典禮。輪到他演講時,所剩時間不多,因此他站起來說: “紳士的演講,應該像少女的裙子,越短越好。”
美國第28任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在就任之前,有一次參加聚會,受邀演說嘉賓一共有6位,艾森豪威爾排在最后。前面5位滔滔不絕之后已經(jīng)接近午夜,艾森豪威爾上臺之后神色淡然地說: “演講總有句號,就讓我當那個句號吧!”這句最短的演講,頓時贏得陣陣掌聲。
《自信表達》這本書中,將準備演講和發(fā)表演講分為十個步驟:
第1步:選擇話題、目的和論題
選擇話題的來源可以是你自己,也可以引用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還可以從頭腦風暴和調(diào)查研究的結果中找到靈感。
在準備演講稿之前,我們需要明確演講的總體目的。再確定具體目的,比如說我們想要完成的具體任務是什么。
然后,根據(jù)我們選擇的話題和目的來確定演講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論題,我們熟知的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他的演講論題是“真正的平等是美國黑人和所有人的權利”。
第2步:分析受眾
即使面對同一批觀眾做同一主題的演講,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我們的表現(xiàn)和體會也必然是不同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收集、面談和推斷等方法來了解我們的受眾。
同時還需要考慮情景因素,比如說受眾的數(shù)量是多是少,演講的場所是室內(nèi)還是室外,是大禮堂還是會議室,演講安排的具體時間是在上午、下午還是晚上。
第3步:研究演講
每一年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元旦的跨年演講。
這不,2022年我就專門找出羅振宇、吳曉波、崔璀的演講稿,進行了對比。
得到跨年演講分為8大部分,相互獨立又相互貫通,羅振宇老師通過53個小故事“拋磚引玉”式的展開講述自己對資源、軟技能、人口老齡化、創(chuàng)新思維、數(shù)字化等版塊的見解,可謂是思維盛宴。
吳曉波老師的演講圍繞著“2021”影響我們的六個周期變化,來展望“2022”的全新趨勢,以“周期之魅”、“k型時代”為關鍵詞,從宏觀的角度預測未來經(jīng)濟趨勢,可以說是高屋建瓴。
不同于前兩位老師的宏觀視角,崔璀老師的跨年演講是從“個體”的角度思考,圍繞三個主題——做一個優(yōu)秀的“普通人”、找到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來進行。就像“一國之君,一城之主”一樣,我們也可以做自己小領域的“君王”。
對于優(yōu)秀的演講,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其中的案例、個案、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并將這些技巧運用于自己的演講中。
第4步:收集支撐性材料
羅振宇發(fā)下大愿望: “時間的朋友”要連辦二十年,在得到跨年演講上有一份被上萬網(wǎng)友票選出的清單,源自得到在跨年演講之前通過飛書發(fā)起的一場“萬人共創(chuàng)”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用戶在飛書上提出有意思的問題和分享有價值的思考。
這就是一個聰明的收集材料舉措,與其收集專家意見,不如通過云端用戶智慧,來一場大型知識頭腦風暴。最終有126828名用戶參與其中,共創(chuàng)了331068字數(shù)的文檔,相當于一本厚厚的書。
第5步:形成要點
當我們完成以上的步驟之后,就可以圍繞收集的材料,進行演講主體的組織,形成演講稿的提綱,并選擇合適的主體模式,可以是問題解決模式、結構功能模式,也可以是因果或果因模式,比較和對比模式,贊成和反對模式等。
第6步:組織要點
得到演講稿在成稿前會經(jīng)歷一場艱辛的打磨,得到的團隊和羅振宇一起將8萬字初稿,打磨到4萬字終稿,這就是組織要點,刪繁就簡的過程。
第7步:構建演講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羅振宇每一次跨年演講的開頭第一句都是“歡迎回來,時間的朋友。”熟悉的開頭讓人一下子就進入了狀態(tài)。
我相信大家都很奇怪,得到跨年演講每一次的時間都是四小時演講,羅胖是如何做到一秒不差的呢?
我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羅振宇給自己設定了“最后三分鐘”,記熟這三分鐘演講文稿,之前控制節(jié)奏講完所有內(nèi)容,到了“最后三分鐘”該講什么就講什么。
為了一秒不差,羅振宇要管理的其實是“最后三分鐘”之前的所有時間。
第8步:完善措施
2022年得到跨年演講受疫情影響,在剩余不到90個小時的時候,得到?jīng)Q定由現(xiàn)場改成空場演講。
“面對空氣”講話,口頭表達和鏡頭表現(xiàn)會大打折扣。面對臺下空空蕩蕩,羅振宇提出一個構想,借鑒伯牙子期的故事,請音樂導演代表觀眾和他面對面,形成一對一交流的場域,取“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象,并通過音樂旋律做出情緒上的回應。
除此之外,得到團隊還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為了應對突發(fā)狀況,他們做了四個預案:
1.按原計劃辦;
2.限制進場人數(shù);
3.空場舉辦;
4.空場也不讓辦(為此專門租了一間演播室備用)。
確定空場舉辦時,他們的反應非常迅速,直接從飛書調(diào)取之前準備的預案文檔,大家及時調(diào)整,短短不足90個小時的時間,就完成了預防方案。
第9步:排練演講
丘吉爾曾說:如果給我5分鐘,我提前一周準備;如果是20分鐘,我提前兩天;如果是1小時,我隨時可以講。
完美的現(xiàn)場把控離不開充足的準備和無數(shù)次的排練。
比爾蓋茨演講至少提前6個月做準備,春晚會提前半年開始準備,提前一個月進行彩排。
第10步:發(fā)表演講
演講是一門技藝,更是一種人生的積淀。
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fā)表了演講《我有一個夢想》,極大鼓舞了爭取自由平等的人們,同時推動了民權運動的進行。
雷軍的年度演講,分享自己人生中多次經(jīng)歷的挫折與迷茫,讓無數(shù)人相信穿越低谷時,總有美好的事情將發(fā)生。
一年又一年的跨年演講,讓我們告別過往更有儀式感,迎接未來更有力量。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喬治六世說: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zhàn)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出來。
患有口吃的他其實代表著心理上面臨某種障礙,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到身負重任,他越來越無力,然而,他沒有放棄,而是從消極的接受轉變?yōu)榉e極的接受,如果國王只能做演講,那么好吧,我會做一個完美的演講。
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打開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王。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遵循本書中公眾演講的十個步驟,你也能變身演說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