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一生中總會有那么一兩次“機遇”,如果能適時把握,能帶來不小的“回報”。這話對于家住皖西南山區的一位王姓大爺來說頗有感觸,他雖然出生在農村,一生中也是靠出力掙錢,但有一件事,讓他覺得自己抓住了機遇。
日前,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見到大爺時,他正在屋頂上蓋瓦。他說,他家幾年前就建造了樓房,并且,近幾年,老伴和兩個孩子不在家,他一個人住在樓房里,老屋本來可以不用翻蓋的,然而,正是他的“堅持”,卻給他帶來的“運氣”。
大爺今年68歲,說起他家的這棟瓦房子,他興奮不已,瓦房子建造于40年前,那個時候,建造房子的土磚是買來的,瓦和木料也是買來的,不過,房子建成只花了4000元左右,如今,這棟房子一年就能給他帶來4000元的回報。
大爺小時候家庭條件拮據,為了維持生計,15歲時開始做木工,那時木工在當地是一門吃香的手藝,村民家制作家具需要木工,建造房子也少不了木工,而且,造房子時,木工和瓦工的活似乎不分家,很多瓦工干的活,木工也能干。
40年前,大爺在村里有著近500年歷史的老屋旁邊建造了一棟房子,建房時,不少活是自己親自動手完成,雖然房子面積不小,有8個房間,中間還有一個院子,名為“四合院”,但建房子花的錢比其他村民建造房子要少很多。
如今,村民們家家戶戶都建造了新房子,老屋也相繼拆除,大爺家的房子在歷史悠久的老屋旁邊,他覺得拆除太可惜了,于是在搬出老屋后的這些年里,每年都會定期來翻蓋,避免房子漏雨。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堅持卻給他帶來了效益。近些年,農村大力發展種植業,有種植瓜蔞的老板看中了大爺家的老房子,屋內空間大,可以堆放化肥等,另外,老屋的旁邊沒有人居住,屋前的空地可以曬瓜蔞皮,于是,決定租大爺家的房子。
大爺綜合考慮當初建造房子的“成本”等,最后談妥了租金。“我不愁他(指種植瓜蔞的老板)不租,因為,現在種植茯苓的人也不少,他不租,還會有別人來租。”大爺說,新房子不會有人租給他們的,所以,他家的老房子帶來效益是必然的。
大爺身體健康,如今干木工53年了,近兩年,他去工地干活,不敢拿出自己的身份證給別人看。“別人看了,就不要他干活了,稱年紀大了。”大爺認為,他身體好,干活不比別人差,在屋頂上行走如履平地,一點也不懼高,可是,別人就是不要。
今年,大爺一個人在家,決定把房子蓋上紅瓦。“這樣以后再也不用經常翻蓋了。每年獲得的租金便成了純收入,多好。”大爺站在屋頂上這樣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