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友諒、張士誠的較量
我叫朱元璋,這是我自己起的名字,父母叫我朱重八,網名朱八八。
我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是放牛;1344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要飯,撞鐘;1352年-1368年,主要工作是造反;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1398年,我駕崩了。
我占據了應天,北面的鄰居是劉福通、西面的鄰居是徐壽輝、南面的鄰居是張士誠、東面的鄰居是張明鑒。
當時,公司剛發展,他們剛開始不太看得起我。
因為土地的爭奪,戰火還是來了,先是張士誠,就像新冠病毒一樣,沒完沒了的打我,不就是我占了點地盤,我這貧農出身,你是鹽販子出身,都是苦命的孩子,干嘛總是和我過不去呢。
雖然,他們軍隊人數比我多,但是我的二十四羅漢也不是吃干飯的,照樣打得他們哭爹喊娘,張士誠就這樣被我打敗。
另外一個鄰居徐壽輝又來了,徐壽輝我倒是不怕,他有個會噬主的部下,叫陳友諒,比較煩人。
我聽從了部下的建議,低調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但是,大戰還是不可避免,常遇春這個愣頭青,不聽話的私自殺了陳友諒三千降兵,還放了幾個回去,告訴陳友諒是他常遇春打敗的他,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
這量小的陳友諒叔可忍,嬸不可忍,開著大船就來找我拼命,有三層樓高,各種火炮齊備。這把我老朱給羨慕的,我這小漁船該咋辦呢?
當天平失守的消息傳到應天,這應天就像沒穿衣服的小姑娘,暴露在了陳友諒面前。公司的這些高管們,一聽到這消息,都嚇得想溜,但是,老天給我帶來一個人,他叫劉基,又叫劉伯溫。他在大會上痛斥了那些逃命的人,有這樣的員工真的很過癮。
斥責完后,就確定了要打的戰略,我準備在龍灣與陳友諒決戰,徐達、常遇春、馮勝全部都給我調了回來。
當陳友諒的部隊從那高三層的戰船上登陸到龍灣后,我知道,勝利只能是屬于我的。不過陳友諒還是逃了,這次失敗對財大氣粗的他來說,失敗了再重來一次,我這小家小戶的,還在陳友諒下游,日子真的是過的憋屈。
1363年二月,張士誠這小子投降了元朝,去攻打劉福通,劉福通向我求救,我想去救,一來都是紅巾軍,韓林兒名義上還是皇帝,二來安慶失守,應天也會受到威脅。
劉伯溫卻反駁我說:“韓林兒不就出來還好,就出來你讓他當你領導呀;另外安慶失守事小,那陳友諒還在虎視眈眈的要你命呢。”并且還拉住我的衣袖,不讓我走,一定要改變主意。
我是領導,我感覺是對的,誰也勸不了。誰知道戰爭勝利了,劉福通死了,這韓林兒命真大,還讓我給救了出來。帶走他回去吧,在回應天的路上,張士誠像瘋狗一樣給我打游擊,氣死我了,于是我決定進攻廬州(今天的安徽合肥)。
我沒有聽從徐達的反對意見,出征了廬州,陳友諒這孫子,在我身后也出征打我,還好我的侄子朱文正在洪都擋住了陳友諒的一個多月的進攻,當他派張子明找到我說:“陳友諒來了很多人,但是死傷也十分的慘重,出征時間過長,糧草也差不多了,你出兵的話,一定能夠打敗他”,我知道,決戰的時候到了,有我沒他,有他沒我。
七月二十一日,鄱陽湖上戰役開始,陳友諒學曹操,把他的大船都連接到一起,我像周瑜一樣準備用火攻,但是沒有諸葛亮,只能苦苦地支撐等待,終于,東北風來了,火燒鄱陽湖,最終,還是我老朱運氣好,略勝一籌。
陳友諒解決后,我一點一點的蠶食張士誠的城池,估計老張是躺平了,其他的城池都不管了,自己住的平江城,他是有事沒事都在修,還存了好幾年的糧食,想當烏龜。
長達8個月的攻城,最終我還是給老張給俘虜了。我不僅殺了張士誠,還給他火化了,我要讓他挫骨揚灰。
下篇我們繼續來講與元朝的愛恨交割。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