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延安寶塔山下一個建筑掛上一塊牌子“日本工農學校”,這個學校專門負責教育戰場上俘虜和投誠的日軍,這個學校的校長叫林哲,大家別誤會林哲不是一個中國人,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他的名字叫野坂參三。
野坂參三出生于1892年(明治25年)日本山口縣的一個肥料商人家庭,商人家庭聽起來還不錯,但是野坂參三的生父其實姓小野,叫小野五右衛門。為了紀念兒子生日的3月30號,他給兒子取名參三。在兒子二歲的時候,小野家就徹底破產了,在兒子九歲的時候,全家窮困潦倒已經無法養活兒子了,為了讓兒子活下去,小野五右衛門把兒子過繼給孩子的舅舅。從此這個孩子改名野坂參三。
在野坂參三十四歲時親生父母雙雙病故。好在舅舅對他很好,雖然家庭很窮,但是仍然出錢讓他上學,中學畢業后野坂參三進入神戶地區的商業學校,舅舅希望他能學一些掙錢的本事,可以擺脫自己的“牛馬跪族”的出身。但是令野坂的舅舅沒想到的是,這孩子一進入學校就立刻朝另一個方向狂奔而去。
在野坂參三上學時期,日本社會的各路思潮也呈井噴式爆發。在1910年,四個左派志士決定搞個炸彈炸死明治天皇。遺憾的是,由于缺乏經驗,在試爆的時候把動靜搞得太大,把警察給招來了。日本軍警部門震驚得發現,在日本居然有人有這種想法,于是大肆株連,希望能把這種歪風邪氣扼殺在搖籃中,逮捕了一大批左翼人士。其中有一個大V名叫“幸德秋水”,幸德秋水是日本赤軍的先驅,日本政府眼中典型的非國民,作為記者的他,多年以來正義感爆棚,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幸德秋水在日本最火的《萬朝報》上,發表了整整五十篇連載報道,揭露了鬼子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致使鬼子軍部顏面掃地。后來他又開始整理和研究社會主義理論,翻譯了日文版的《共產黨宣言》,比列寧更早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成了日本著名的左翼思想領袖。正因如此日本政府始終將幸德秋水認作頭號反賊。這次天皇刺殺案失敗后,日本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幸德秋水逮捕入獄,并被判處死刑。在監獄中,幸德秋水用最后的時間寫下了《消滅君主論》,留下絕命詩“區區成敗且休論,千古惟應意氣存。如是而生如是死,罪人又覺布衣尊”后,于1911年1月24日從容就義。雖然這場幸德大逆連天皇的邊都沒摸著,但是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思想沖擊。事實證明,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公開宣傳的,在幸德大逆之前,刺殺天皇對于日本人來說那是想都不會想的事情,案件判決以后,很多人意識到原來還可以這樣做啊!很多日本的貧苦百姓非常欽佩幸德秋水,將他視為英雄,而巧合的是,野坂參三就是幸德秋水的鐵粉之一。
在幸德事件之前,野坂并不知道什么是主義,在事件發生之后,他開始有意識的了解左派思想,幸德秋水對野坂參三的影響貫穿了他的一生。因此在他從商學院即將畢業的時候他將自己的畢業論文定義為《論社會主義》,這篇爆裂的論文迅速震驚了全校。老師怒發沖冠的過來警告他,作死可以但不要連累學校。在學校的威逼下,19歲的野坂參三不得已更改了畢業論文,之后順利考入日本慶應大學。在大學里,他整天泡在圖書館里,閱讀了大量的政治學著作,還自學了英語、俄語。在同學和老師的眼里,野坂參三安靜、好學、內向,將來一定會成為帝國優秀的做題家。但是誰也沒有了解過,大學生野坂參三的理想是什么,他的理想是“我渴望像幸德秋水那樣活著。”
慶應大學有一位叫堀江喜一的教授同樣是幸德秋水的鐵粉,由于有著共同的偶像,堀江喜一老師對野坂同學特別照顧,并介紹他加入友愛會。所謂友愛會名義上是一個從美國傳來的基督教組織,神奇的是,這個組織引進日本后迅速褪去了宗教色彩,反而把抱團取暖的精神發揚光大。日本友愛會一代目鈴木文治作為豪族出身的子弟,大學畢業以后就開始關注民生問題,因此在創立友愛會后這個宗教組織提出最重要的口號就是“尊重工人人格”。因此在野坂參三加入友愛會時,這個組織主要的活動都跟友愛沒什么關系,而是致力于幫助工人們解決勞資糾紛問題,而且組織內部崇尚任俠二愣子精神,經常搞罷工活動。最終這個組織在多年后發展成為日本勞工聯合會。
野坂參三加入友愛會之后迅速愛上這個組織,很快就成了組織的核心骨干,在大學期間,他的朋友沒有一個是學校的同學,反而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人,大學畢業之后,野坂參三違背了上學的初心,拒絕加入銀行賺錢而是專職加入友愛會當書記,這份工作每個月只能領取40塊錢的底薪,偶爾還有點小風險,需要坐坐牢什么的。但是野坂參三依然工作熱情高漲。
一戰開始后,日本的勞資矛盾更甚,野坂的工作也越發忙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對他的沖擊很大,反復研讀馬克思的著作,在某一天他決定出去走走,看看其他國家都是怎么搞的,學習學習先進經驗。他一開始選定的目標是蘇俄,但是考慮到當時剛剛建國局勢比較混亂,所以野坂決定先去英國看看。于是1919年野坂以日本友愛會特派員的身份自籌路費前往英國,于當年8月成功抵達倫敦。到達倫敦之后的野坂遺憾的發現,此時的英國還沒有共產黨,只有零零碎碎的各種小型馬克思主義團體,各團體之間的路線分歧很大,讓他們彼此之間無法整合,野坂只能在各個團體之間來回往來。但是幸運的是1920年在列寧思想的指導下,全英國的共產主義者終于達成共識,于1920年7月成立了英共,而已經在英國成為工人運動領袖的野坂參三也成了英共創始黨員,參加了英共的第一次大會。遺憾的是,由于表現的太過于活躍,野坂參三成功的獲得英國警察的高度關注,英國警察們一致認為,這個不是普通的外國人,一定要出重拳,所以英國警察們隨便找了一個理由直接把野坂參三驅逐出境了。被驅逐出境的野坂也沒有太失落,順便來了一個歐洲循環考察,一路從法國、瑞士、德國并最終來到蘇俄,一路上他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
1921年野坂決定回國,回國后的野坂成功的在母校慶應大學找了一份講師的工作,一邊繼續組織工人運動,但是此時的他已經與以往不同了,他已經深入的了解了日本、英國、歐洲,幾大強國侍候他一個人這覺悟低得了嗎?因此回國后,野坂參三開始和其他同志籌劃建黨事宜,經過一年多的準備,1922年7月15日,日本赤軍成功在東京澀谷成立,而作為英共創始黨員野坂參三也毫無意外的成為日共的創始黨員。雖然同樣是建黨,但是在英國和日本的難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因為鬼子的警察比英國警察殘暴多了,日共很快就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警惕,日本警察很快就大肆搜捕,1923年6月野坂參三被警察逮捕,一頓暴打后扔進監獄,按理說入獄坐牢應該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對于野坂來說則未嘗不是一種幸運,因為在他入獄幾個月后,1923年9月1日,日本就發生了里式8.1級關東大地震,但由于監獄的牢房蓋的極其結實,所以,野坂得以從這場大地震中幸免于難,地震之后,監獄已經很難維持,三個月后野坂參三就被放了。出獄后的野坂參三立刻著手重組遭受重創的日本赤軍,沒想到重組后的赤軍更加壯大,很快就成功的獲取了國會席位,然后再首相田中義一的指示下再次遭到軍警大搜捕,1652人被捕入獄,其中就有野坂參三。在獄中野坂參三意識到,這次恐怕就沒有大地震讓他出獄了,在一年多以后,他以眼疾為由出獄治病,然后他果斷潤了,走,去投奔老大哥,在1931年野坂參三成功抵達莫斯科。相比于十年前,此時的莫斯科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感慨著這個國家神奇的建設速度,對于莫斯科的生活野坂參三十分滿意,他在回憶錄中極力稱贊,稱蘇聯是一個重視兒童、重視教育、物質豐富、民族平等的無賊之國。中途他在1934年考察了剛剛脫離大蕭條的美國,讓自己的足跡走過了三大洲,野坂參三在莫斯科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學習和翻譯工作。充實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39年9月,納粹德國閃擊波蘭歐洲局勢緊張起來,在莫斯科呆了九年的野坂開始有了思鄉之情,他想回國看看,正當他有了回國想法的時候,組織通知他,有一位中國養傷的同志準備傷愈回國,你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回中國,然后再取道回日本呢?野坂參三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會,他決定跟這位中國同志先去中國,后來他才知道這位中國同志叫周恩來。
1940年5月,化身為隨員的野坂參三來到延安,然后他就發現,這里的情況跟他的想像的有點不一樣,此時的延安正在被鬼子和國軍包圍,在重重圍困之下,別說取道回日文,就是離開根據地都非常危險。于是經中央決定邀請他留下來,共同反對鬼子的侵華戰爭,作為日本人的野坂參三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下來。為了在延安長期工作,他改了一個中文名字叫“林哲”。
對于林哲的工作,總理給了三個建議,第一是調查分析日本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以便掌握鬼子的動態。第二是指導我軍前線對鬼子的宣傳。第三是抓一下鬼子俘虜的教育工作。在延安的林哲想要分析日本的情報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報刊雜志。然后他就驚奇的發現,在偏僻閉塞的延安,他所能掌握的日本刊物居然驚人的豐富,幾乎全部東京市面上的報紙延安都能給他搞過來,加上大阪地區的全套報紙、九州地區的報紙一樣不缺,淪陷區的報紙,雜志也有四十多種,整個日本的媒體傳出的信息幾乎無一例外都可以到達林哲手中。實際上為了搞到這些刊物,延安方面動用了極大的努力,獲得刊物的方式是由潛伏在淪陷區偽政府里的官員出面,各自訂購一份日本的報刊雜志,再通過情報員親自帶過封鎖線匯總到一起運到延安,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稍有紕漏,就會被鬼子當成間諜處理,連拷問都省了,大多直接槍殺。光林哲自己知道的因帶刊物被殺的人就有三四個,他無法看到或者被隱瞞的犧牲者則根本就難以統計。不過林哲的工作讓這樣的犧牲有了價值,他總能注意到報紙雜志中的隱蔽信息,經過分析后得出高度準確的結論呈報中央,以便據此掌握鬼子的動向,乃至研判他們下一步行動。而在對鬼子的宣傳方面,林哲也開創了新局面,由于搞了一輩子的工人運動,他的口才相當了得,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了對鬼子宣傳的新方法。在林哲到來以前,我方對鬼子的宣傳方法非常危險,主要通過向鬼子陣地、或炮樓分發傳單和小冊子,這些地方大多有鬼子軍官駐守,一般都會直接開槍,就算有人撿到刊物也不敢看,而林哲指導之后改變了打法,他們發現了一個鬼子無法拒絕的方法,打電話。在游擊區里,鬼子炮樓和炮樓之間都有電話線相連,當年的技術比較原始,宣傳隊只要把自己的電話接上線,就可以直接跟他們對話了,雖然剛開始他們比較抗拒,但是只要打的多了,也不是不可以溝通。在實踐中,有個鬼子的二等兵,跟宣傳員越聊越高興,要求面基,他自己帶著水果,走到約好的地方跟宣傳員足足侃了一下午大山。那個二等兵也是苦出身,兩次線下見面之后直接投誠了,成了我軍臥底。在太原附近的一個日資肥料廠,里面的一個職員也跟宣傳員聊高興了,把鬼子的情報不斷往我方傳送,由于有了這個內線,我軍就不打這個肥料廠,結果這名臥底就不干了,周圍都挨打,就我這平安無事,肯定是不行的,這不是讓鬼子起疑心嗎?在他的要求下,我軍不得不出動人馬,去這個肥料廠旁邊放了一波空槍。
如果說前兩項工作,林哲都能應付的得心應手的話,教育俘虜可真的讓他撓頭了。實際上如何對待鬼子俘虜,一直是讓延安發愁的問題。在1938年,中央就下達過命令,要求全軍戰士,善待鬼子俘虜,不可虐待殺害。但是當時我軍對于如何處理鬼子戰俘卻犯了難,按照中央的指示,要將鬼子的軍國主義者與普通的日本人民區分開來,對于普通的日本軍民要友善團結,對于軍國主義分子要堅決打擊。因此各部隊要抽調了一批懂日語的干部,來對鬼子戰俘進行教育勸說,這項工作進行起來困難極大,因為在鬼子軍國主義的洗腦下,很多鬼子兵都如瘋狗一樣根本無法溝通。他們認為我軍跟鬼子一樣,想當然就覺得自己會被處決,另一方面鬼子實行過一百小時原則,即鬼子士兵脫隊失聯一百小時自動按照玉碎處理,牌位進入神社家屬給撫恤金,如果您一百小時后活著回來,那不好意思,你碎也得碎,不碎也得碎,根本就沒有活路。因此鬼子只要被俘,自己就認定沒有活下去的可能性,很多人恢復活動行動能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小刀捅肚子。勸說工作極為困難。但是,即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我軍還是取得一些成績,因為我軍干部抓住日軍一個特點,親不親階級分,鬼子的大頭兵也是苦出身。有一次前線俘虜了一個鬼子機槍手,名叫秋山良照,跟其他戰俘一樣,醒來之后立刻準備找刀剖腹,被戰士們捆在擔架上,像抬豬一樣招搖過市,被俘又社死的秋山哇哇亂叫的更想死了。我軍一名叫譚林夫的干事過去跟他宣講政策,還沒說幾句就被秋山打斷,大吼著說:“你們混蛋,不殺我也不讓我自殺,逼我當賣國賊,讓我有負天皇圣恩。”譚林夫故作驚訝的說,你死了最傷心的是你父母親人,天皇一個眼淚都不會掉的,你辜負他啥了。秋山繼續大吼說:“天皇陛下隆恩萬世,對我來說恩尤父母。”聽完這句話,譚林夫說:“好家伙,這父母可太偏心了,同樣是子女,咋有的孩子花天酒地,有的孩子餓死街頭呢。你們家在日本過得咋樣啊?你這父母跟你們家人感情看來一般啊。”一句話說完,剛剛還激動著要死的秋山立刻沒電了,他確實想不通反駁譚林夫的理由,慢慢的放棄自殺的念頭,傷好之后直接emo了,每天蹲墻角發呆,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感化和深入接觸后,秋山也逐漸知道好歹了,直接加入我軍。
但是像秋山這樣的鬼子戰俘只是少數孤例,鬼子是個恥文化非常濃厚的國家。一旦鬼子成群結隊就極難進行感化,因此在林哲來延安之前,被感化的鬼子俘虜特別少,也沒有形成過組織。其實一開始,林哲在延安的日本工農學校里,對待十幾名鬼子戰俘他也是十分無奈的,作為老師的他想要感化這群學生難度非常大。這群戰俘雖然不自殺了,但是仍然互相鼓勵跟我軍對抗。他們甚至在天長節那天跑到學校附近的山上向東長跪高呼板載,成為了延安的一道奇景。面對如此頑固的俘虜們,林哲也想了很多辦法,他把這些戰俘叫到一起,為了不讓他們有抵觸情緒,林哲也不給他們講課,就跟他們聊天,不聊中國不聊戰爭就聊祖國,搞了一輩子工人運動的林哲深知小日子的社會是個什么樣的狀態,戰爭期間底層百姓活比自己那個時候的更加艱難。對于這個話題,戰俘沒有了抗拒,他們紛紛感嘆,在祖國生活的確實非常艱難,尤其1929年以后,日子越來越難過。承認日子難過就好辦,那么下一個問題就是你們的生計艱難是誰造成的?戰俘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國賊文官的,有說大財閥的,有說年景不好的,但是沒有一個敢說天皇的。不怪天皇不要緊,因為林哲看出來戰俘們也沒有一個怪中國人的。那么接下來的話就好說了,你們窮,但是你們的窮肯定不是中國人造成的,那你們為啥來這里?中國人跟你們有仇嗎?給你們做飯的廚師傷害過你們嗎?田野里種地的農民傷害過你們嗎?那些現在還在關心你們生活的軍人傷害了你們了嗎?都沒有吧?行,你們說打仗是為了國家利益,咱且不說侵略對不對,仗打了這么多年,你們得到好了嗎?占領東北都多少年了,你們日子過好了嗎?國家利益被誰掙走了?說到這,戰俘基本都一聲不吭了。事實是明擺著的,國內的軍閥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讓你們上戰場,但是卻一點利益也部分給你們,你們被人家賣了還幫人數錢,這不是有大病嗎?這套嚴絲合縫的理論說下來,再頑固的戰俘也無話可說了。在林哲的勸說下,大批鬼子戰俘開始陸續被感化,他的工農學校從十幾個人擴大到五十人、上百人。大批的鬼子戰俘在他的感化下,開始加入學習勞動,在學校里學習一年之后,被重新派往前線從事宣傳工作,工農學校后來還開了分校。由于林哲這套理論實在是太有殺傷力了,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快引起了鬼子的注意,他們派出了不少特務假裝投誠靠近林哲,想要把他干掉,不過在延安這一套基本沒用,這些特務很快就都被消滅掉了。1944年,由于被感化的戰俘多達數百人,林哲準備成立組織統一行動,并在全國成立了21個分部,進行大量的反戰宣傳,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實際上,對于延安的生活,林哲回憶起來是非常幸福的,雖然這是一片非常偏僻、貧瘠的土地,但是十分有趣的生活讓他非常滿意。當然他除了繁忙的工作之外,也有男人普遍都有的毛病,在延安開展工作不久,他就要求給他配備一個女秘書,有鑒于他出色的工作,組織表示理解和包容,派一名漂亮的女學員莊濤給他做秘書,不久后兩人就開始同居,生活的十分甜蜜,但是大家可能忘了他在老家是有老婆的。
在充實的工作五年后,抗日戰爭取得完全的勝利,林哲改回自己本來的名字野坂參三,他終于可以回家了。1945年9月野坂參三乘機取道蘇聯回國,延安的高層為他舉辦了歡送晚宴,為這位日本同志五年來辛苦工作表示感謝。1946年野坂參三回到闊別十六年的祖國,整個日本左翼報以英雄般的歡迎,而陪在他身邊的是他的原配,莊濤女士則被他留在了中國。
攜巨大聲望和多年經驗的野坂參三風頭無兩,成為日本政界不可忽視的人物。直到1982年退居第二線,這時已是90歲高齡了,晚年他集中精力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和撰寫自傳。
1992年9月17日,因涉嫌20世紀30年代山本懸藏在共產國際被害事件,日共解除野坂參三名譽主席職務。同年12月27日,將100歲的野坂參三開除出黨。野坂參三于翌年11月14日逝世,終年10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