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蘊含著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儒家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境界,還是道家推崇的“道法自然”的觀點,都是山水畫精神的集中體現,使之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也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最高追求。
中國畫由筆、墨、紙這三個基本要素相互結合之后形成了一個黑白體系,是中國畫的靈魂和精華之所在,“計白當黑”不是表現力削弱,而是畫中的精華之處,使畫面主要部分突出。所謂“計白當黑”就是深悟道家學說中關于“空”不是“無”,“白”不是“無色”的道理。
在王家訓的畫中,黑白既是最強烈明朗的對比,又是高雅質樸的相合,極大地拓展了審美意境和想象空間,使創作有了更大的靈活性,產生出了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以這幅《夢中景致多,與斯共靈性》為例,他在畫面上部寫了一根簡單的線條,分出大片的“白”,沒有作其他交代,但觀賞者一定會認為線條之上為天空、線條為山,下方則一定是水的存在。
再以畫面中部下方的山石、樹木、人家和離去的船帆,給畫面增加了疏密對比和意境情趣。通過疏密面積的大小以及主體筆墨的黑白變化,從而形成強烈的節奏感使構成畫面的元素精準而凝練,整體上給人以寧靜舒爽幽虛靜穆的感覺。
這歸功于王家訓對留白的深思熟慮。畫面上線條所勾勒出的形象,和山石樹木、黑白虛實作為襯托,從而形成了如此精妙的畫面效果。如此安排就是為了讓觀者對畫面進行無盡的遐想,產生無限的藝術情趣想象空間。作品中上下的空白以及下方小面積的山石與小船,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高聳的樹木則很好地平衡了畫面,整體上深遠和諧。
王家訓用“留白”的表現方式,以筆墨的精勁來完成作品藝術性與審美性的有機結合。他深悟自然之理,得筆墨之法,神閑筆簡而意自足,使畫面充滿靈氣,給人一種既舒心又透氣的藝術享受。
豐富、靈動的虛白置于作品中,不僅使畫面本身具有靈動的氣韻,更傳遞出王家訓寄托的含而不宣的情懷。在視覺上闡述著老莊的精神境界,讓“無中生有”達到了一個智性的高度,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美的國畫作品。
畫家王家訓
王家訓國畫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