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礦山無人運輸圖片
今天的辦公室格外安靜,大家都在默默地看著新聞。
突然,鐘明喊了一句,礦山無人駕駛的發展速度有點慢啊,和大家的預期不太符合。
坐在對面的阿正笑著說,那你得看和什么場景比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對于礦山落地的預期太高了,導致現在突然覺得太慢了。經過幾年的市場熏陶,特別是行業從業者的大力宣傳,之前礦山的要求是不出事就行,現在,在大家的輪番轟炸下,礦主覺得無人駕駛應該比人類司機開車“更安全”且整體效率比人高才行(大家都不好意思說我還沒有實現無人化運輸)。
依稀是1-2年前大家都在喊已經無人化編組作業了,可是到現在發現還是2年前大家宣傳的那么多車,那么多礦山,行業沒有應該大規模的爆發落地。
鐘明疑惑地問道,那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呢?
阿正思考了一下,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礦山是一個大體系,不是說把無人駕駛這個技術做好就可以了,必須融入礦山的編組運行,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建立一整套的配套體系。
現在很多公司是四位一體的礦區無人駕駛運輸系統,有的是六位一體,甚至有的公司是八位一體系統。像伯鐳科技是智能礦山8大系統,慧拓是6大產品組成,踏歌是5大子模塊,易控是4大子模塊。
如果說公開道路,大家只需要把單車無人駕駛技術做好,那么礦山就得加上路端,云端和城市調度整個系統,才能真正的滿足礦區的需求。
鐘明打斷了阿正的講話,我記得港口也需要接入調度系統,也是一整套系統。
阿正想了想,是這樣的,但是礦區的環境更惡劣。有的礦在幾千米以上,6月份都開始大雪飄飛,特別是傳感器極容易被揚塵弄臟,很多公司選擇增加礦區灑水的頻率,有的公司選擇在測試間歇,增加人工清洗傳感器的頻率。
不止地上,有時候還得去幾百米深的地下運輸,與之相關的V2X和GPS信號會經常流失。所以大家都叫礦山是移動的礦,可能幾個月挖完了,就挪地方了。
1. 學院派 VS 市場派
鐘明一臉迷惑地看著阿正,這么復雜啊,那什么時候礦山無人駕駛可以大規模的落地?
阿正笑著說,其實我們可以看看礦山無人駕駛發展的歷史,來推測一下礦山無人駕駛到底啥時候可以大規模落地。
其實在礦山無人駕駛主要有2個模式,一個是專注在改裝市場的,通俗講,就是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比如慧拓和踏歌,這可能和2家公司的發展過程和創始團隊有關。
一個是中科院自動化所派系的,一個是北京航空航天派系的,可以理解為國家隊,都是學院派出身。另外一個模式是專注在運輸市場的,比如易控,路凱等,主要都是自有車隊,加上自己的技術,服務礦山業主,可以理解是市場派的,因為創始人都是連續的創業者。
學院派進入礦山無人駕駛都比較早,大概在2017年,按照他們的說法,最開始的3年基本都是打磨技術,就是建立剛才講的幾大系統,基本都在2020年推出了礦山無人駕駛運輸大系統。
(礦山無人化主要參與者融資圖片)
近2年基本都是在車上下功夫,如何保證車輛的自動化檢測,故障自診斷,像斷軸,輪胎,滑油管斷裂等的檢測,必須有故障源自動分析系統。之前有駕駛員的時候,駕駛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車輛是否需要維修,但是換成無人的,車輛必須可以自己檢測,所以這個要花很長時間來做自動化診斷。
現在無人化落地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去掉安全員后,如何保障車輛的長期穩定運行和運行效率?
鐘明插了一句,我之前聽說礦上的車大部分都是手動擋的,因為礦山主要是商業利益活動,為了降低成本,大部分的車都是機械式的,所以很多車其實是沒有辦法做無人運輸載體的。
阿正點點頭,是的,在所有車中,乘用車的研發質量體系是最高的,其次是商用車,而對于礦上的車而言,大家基本都是湊合著用,只要能拉土石方就可以,雖然也有所謂的認證系統,但因為是一天24個小時跑,基本1-2年就壞的不行了。要是有人的話,還能湊合開,如果要落地無人駕駛,就一定要提高整車安全性,這樣才能實現商業化和駕駛員的“安全落地”。
接著剛才的講,因為車輛都是機械式的,不是線控的,所以像慧拓和踏歌,基本都是選擇改裝車輛,加上線控,讓他們適合無人運輸。據了解,目前礦山上的運輸車的類型,他們基本都改過,可以說改裝經驗很豐富。
但對于市場派而言,他們其實走的是產業鏈深度合作的道路,就是和主機廠一起,在車輛出廠前,就雙方協作,把車輛改成自己想要的架構,比如線控底盤的重新設計,傳感器的位置等等。
當然,他們主要專注在寬體車上,基本不涉及到大礦卡,因為大礦卡的核心線控技術還主要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比如小松,卡特彼勒等。而且大礦卡每年的銷量很少,也就幾百臺,寬體車的銷量則比較大,1年大概有個2-3萬臺。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傳統的重型機械公司都進來了,像臨工,徐工,三一,濰柴,中車等。
鐘明疑惑的問,他們進來對行業有什么影響呢?
阿正思考了片刻,這個就像乘用車領域一樣,所有的車都在加速智能化,會從車輛本身的打造提高整體的電氣化水平,這些新進入的公司,有的不僅自己搞智能化,就是成立自己的礦山無人駕駛團隊,還把乘用車的電動化也帶進了礦山領域,包括氫燃料電池的寬體車。
當然了,包括華為,中國移動等電信商最近幾年也在加速進入這個市場,一方面為了響應國家智慧5G礦山的號召,加速礦山運輸的標準化,一方面為了拓展自身的業務,像華為則成立了華為煤礦軍團。這些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的快速加入,將會加速礦山無人駕駛的發展。
唯一沒大舉進入的就是智能傳感器公司,可能是因為現在智能化的車還比較少,不值得專門為這個場景特別定制一些傳感器(在激光雷達選擇上,大家清一色的都選擇了Ouster)。
鐘明笑著說,原來如此啊。那你更看好哪個路線呢?
阿正看了一眼天花板,講道,每個路線都有自身的特色。如果選擇自有車輛運營,那么就是重資產運營,不僅要研究技術,還得自己管理車隊,但這個收入是自己說了算的,因為自有車隊規模越大,運營土石方就會越多,收入就越多。
而且這種模式可以和像三一,臨工這樣的主機廠深度合作,因為你既是購買方,也是技術提供方,可以深度的定制汽車。
而如果選擇技術改裝,則可以輕資產運營,主要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后續的運營保障,自己不擁有車隊,目前看這個市場規模也不小,幾百億元。
而且可以輕松地拓展自己的業務到其他的場景,比如說園區,貿易口岸,智能網聯區等等。同時因為是輕資產運營,也可以出海到國外,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服務。
兩種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吧。當然對于這2種模式,做技術改裝的可能認為,自己組建車隊做運營,其實賺不到什么錢,而且更多的關注在寬體車,而不是整體的運營解決方案,像挖機,大礦卡等。
做運營的公司,可能認為單純靠改裝很難實現大規模的復制,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改裝人員,另一方面也不能保障運輸車輛的持續安全,因為車隊不屬于自己,很難管控,而且各種型號都有,很難統一,無法大規模的鋪開。
所以你會發現,做運營的公司可能認為做改裝的公司很多都是在做Demo,而做技術改裝的公司則認為,你們是在做傳統運輸工作,而且運輸車輛本來服務年限也就5年,沒必要自己搞車隊。所以2種聲音都有。
鐘明疑惑的問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做技術改裝的公司,無論從落地的礦區數量還是車隊規模都比較大,而做運營的公司則都比較少?
阿正笑著說,這個現象確實存在,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對于這個事情的思考不一樣。在某些運營公司眼里,改裝公司業務往往是項目制的居多,演示項目居多,而應用于實際生產或者工業場景的并不多,而且業務層面很難實現規模化。而運營公司則是專注在幾個礦上深度挖掘,一般一個礦都是幾十臺車。
對于技術改裝公司而言,他們本身就需要多接觸不同類型,不同環境,不同車型和運輸體系的礦,來提高自身方案的適配性。還有一個現象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落地的礦山都是露天礦。
因為現在礦區無人駕駛還處于初期階段,所以大家都會選擇運輸難度低,礦石剝離工藝簡單的場景,露天礦是這幾個種類中最合適的種類,而且露天礦基本占據了80%以上的土石方運輸市場。如果你做其他礦的話,因為種類比較多,而且規模小,像金礦,銅礦等,不屬于一個細分市場,通用性相對比較低。
2. 落地
鐘明點點頭,原來如此啊,那你覺得礦山無人駕駛啥時候可以大規模的落地?
阿正深吸了一口氣,這個事情不好預測。我覺得無人化一定不能影響到礦山的安全和效率,這個是礦山的一個準則。因為人力基本占運輸車輛整體百分之十幾的成本,所以如果做到90%的效率,基本就可以做到與有駕駛員一樣的經濟效益。目前很多公司基本都能達到80%以上的效率。
另外一個是成本,對于大礦卡而言,一輛車的改裝成本在100-200萬之間,有點貴。所以現在公司都選擇在車端保留簡單的智能功能,像AEB,預警等功能,而是把計算,路徑規劃都遷移到了路端,云端。讓云端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這個可能會大幅降低改裝車的成本。
加上產業鏈公司的快速加入戰場,礦山的整個智能化程度會快速提升。但目前階段而言,礦山無人化還是處于測試驗證和小批量的復制階段,還沒有到真正的爆發。按照行業的慣例,如果是帶有線控底盤的運輸車輛,加上虛擬仿真系統的提前測試,可能1-2個月就可以交付,如果是非線控底盤的車輛,最少得小半年才能交付。
所以說,礦山無人駕駛大規模落地不是單個公司能決定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國家政策,礦山三方共同推動。
鐘明想了想,說得有道理,我問最后一個問題,礦用無人車未來是否會面臨著被巨頭收購的問題,像三一、濰柴、徐工這些家底比較厚的公司。
阿正站了起來,最后用路凱智行創始人謝意的話說,“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特別是最近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音,我覺得企業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聲音。
鐘明笑著說,是啊,我支持這個觀點。
《2022年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報告》歡迎大家踴躍咨詢和購買!
《2022年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報告》是一份專業而深入的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報告,通過這份報告,您將了解到礦山無人駕駛行業的全貌,這份報告的數據量占整份報告80%的內容,又可以稱之為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數據報告。
報告首先介紹了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基本信息,包括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定義分類應用和產業鏈概況;然后深入分析了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的落地情況,融資情況,以及公司詳細的數據情況,商業合作情況等。
最后,報告介紹了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的未來發展情況。
總之,這是一份關于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的深度數據研究報告。并感謝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相關專家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報告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行業概況;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主要參與者的詳細信息;第三部分介紹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總結。
目錄
第一部分5
第一章 行業概述5
1.1 礦山無人駕駛定義5
圖:無人礦山整體解決方案6
1.2 礦山無人駕駛分類6
表:礦山無人駕駛運輸車輛市場分析6
圖:礦山無人駕駛運輸車輛市場份額分析7
表:礦山無人駕駛落地市場分析7
圖:礦山無人駕駛落地市場份額分析8
1.3 礦山無人駕駛產業鏈9
圖:礦山無人駕駛產業鏈分析9
表:礦卡主機廠市場分析10
圖:礦卡主機廠市場份額分析10
表:寬體車主機廠市場分析10
圖:寬體車主機廠市場份額分析11
表:中國非公路自卸車銷量11
表:同力股份寬體車銷量11
表:北方股份礦卡銷量11
第二章 行業數據綜述12
2.1 礦山無人駕駛市場分析12
表:中國中大型礦山市場分析12
圖:中國中大型礦山市場份額分析12
表:中國中大型露天礦市場分析12
圖:中國中大型露天礦市場份額分析13
表:礦山無人駕駛運輸市場分析13
圖:中國礦山運輸市場分析14
圖:中國非公路自卸車改裝市場分析14
圖:中國非公路自卸車改裝市場份額分析15
2.2 礦山無人駕駛公司數據分析15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團隊市場分析15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團隊市場份額分析15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落地車輛市場分析16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落地車輛市場份額分析16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落地礦區市場分析16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落地礦區市場份額分析16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融資市場分析17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融資市場份額分析17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估值市場分析17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營業收入市場分析17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營業收入市場份額分析18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總成本市場分析18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總成本市場份額分析18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現金流市場分析18
表:礦山無人駕駛公司現金流市場份額分析19
第二部分19
第三章 礦山無人駕駛主要公司分析19
3.1 慧拓智能19
3.1.1 公司簡介19
表:管理團隊介紹19
3.1.2 產品簡介20
表:礦山無人化產品20
表:城市智能網聯區產品21
表:公司融資歷程21
3.1.4 公司數據分析22
表:公司營收數據分析22
表:公司商業數據分析22
3.2 踏歌智行22
3.2.1 公司簡介22
表:管理團隊介紹22
3.2.2 產品簡介23
表:礦山無人化產品23
表:礦山無人化技術產品23
表:公司融資歷程24
3.2.4 公司數據分析24
表:公司營收數據分析24
表:公司商業數據分析25
3.3 易控智駕25
3.3.1 公司簡介25
表:管理團隊介紹25
3.3.2 產品簡介25
表:礦山無人化產品25
表:公司融資歷程26
3.3.4 公司數據分析26
表:公司營收數據分析26
表:公司商業數據分析27
3.4 伯鐳科技27
3.4.1 公司簡介27
表:管理團隊介紹27
3.4.2 產品簡介27
表:礦山無人化產品27
表:公司其他業務產品28
表:公司融資歷程29
3.4.4 公司數據分析29
表:公司營收數據分析29
表:公司商業數據分析29
3.5 路凱智行30
3.5.1 公司簡介30
表:管理團隊介紹30
3.5.2 產品簡介30
表:礦山無人化產品30
表:公司融資歷程31
3.5.4 公司數據分析31
表:公司營收數據分析31
表:公司商業數據分析31
第三部分32
第四章 礦山無人駕駛未來發展趨勢分析32
表:政策市場分析32
免責聲明32
購買聯系人: 思思
普通會員價格:1199元
VIP會員價格:699元
英文版價格:199美元
《2022年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報告》歡迎大家踴躍咨詢和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