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來,明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角逐還沒開始就失去了懸念:《火山摯戀》是唯一的選擇。
編者同意這個觀點。
撰稿 |Ling
編輯|張 帥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火山摯戀 (Fire of love)》上映后成為今年紀錄片圈的頂流,毫不稀奇。一對相愛的戀人,逐火而生,最后于地球心臟的一次猛烈跳動中相擁而亡。
「你老了,該重返青春,你的血液冷了,該再度沸騰。 」
在無人機拍攝尚未應(yīng)用的那個年代,那些在極其危險環(huán)境下拍攝的畫面,成全了這段不可復刻的浪漫傳說。
影片在開篇就用旁白宣告:故事主人公、法國火山科學家卡蒂亞與莫里斯·克拉夫特夫婦,于1991年的一次火山爆發(fā)中雙雙遇難。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內(nèi),影像展示了這對夫婦25年相濡以沫、生死相隨的愛情,和伴隨他們一生的驚心動魄的火山探索故事。
莫里斯一生中最擔心的是「奇觀可能會消失」,所以他和妻子卡蒂亞參觀了每座可以達到的火山,看到了比任何人想象中更美麗也更危險的景象:熄滅、噴發(fā)、不朽——這就是構(gòu)建我們所處世界的偉大力量。
遺憾和驚訝的情緒交替涌現(xiàn)于心頭,觀者和這對夫妻一起目睹自然最偉大的奇跡之一,同時理解了他們的執(zhí)著與癡迷。
《火山摯戀》不是一部安魂曲,更近于一場贊美詩。
如導演薩拉·多薩所言,這是「關(guān)于愛的電影,愛也會像火山一樣令人困惑和充滿未知。 」
「因為火山遠超人類」
作為一部講述30年前老故事的紀錄片,《火山摯戀》的功夫全在剪輯。 它沒有遵循慣例采訪任何親歷者,也沒有加入新的拍攝素材,而是將夫妻倆當年拍攝的大量16毫米素材、部分朋友拍攝的檔案重新進行編排,加入素描拼貼剪紙風格的動畫影像,以略帶憂傷的顫音旁白、原創(chuàng)音樂進行了整體串聯(lián)。
這些處理手法讓人想起火山夫婦生前盛行的法國新浪潮電影。 導演薩拉·多薩更是直接將片子稱作「卡蒂亞、莫里斯和火山之間的三角戀」。
同時,也是關(guān)于愛的困惑的故事。
火山之美是很直接的事
第一重困惑,是卡蒂亞和莫里森是如何愛上火山,并最終愛上彼此的。
「火山將一切變?yōu)槠鄾龅幕覡a,但諸神對火山的威力一籌莫展。 」羅馬詩人馬爾提阿里斯在一篇銘文中這樣寫道。 而連神都感到畏懼的神秘災難,卻是這兩個浪漫的法國人自童年就迷戀不已的景象。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次爆發(fā)毀滅了龐貝古城
卡蒂亞與莫里斯都出生于阿爾薩斯省,兩家相距只有20公里,但在成為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同學之前,他們只是兩個孤獨的火山愛好者。
卡蒂亞是個不守規(guī)則的少女,從小不愛花花草草和小裙子,暑假求家人帶自己參觀意大利埃特納火山; 而莫里斯第一次見到火山,也是在意大利,參觀斯特龍博利(Stromboli)火山。
至于他們?nèi)绾斡?966年相遇,片中展示了兩個版本: 常見的——在大學的長椅邊相遇,然后在紀錄片《火山禁止令》的觀影現(xiàn)場再見。 以及,最浪漫的版本——在咖啡館傾蓋如故,從此白頭,非常《傷心咖啡館之歌》。
事實上,讓兩個年輕人心心相印的,除了對火山的共同迷戀,還有對那個時代和人性的失望。
1967年越戰(zhàn)正酣,兩人曾參加了在巴黎的反戰(zhàn)抗議。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在這對小情侶之間,一定也進行過類似于這樣的對話——
「這個世界會好嗎? 」「不會了。 」
后來,卡蒂亞成為了火山地理化學家,莫里斯成為了火山地理學家。 「因為火山遠超人類,所以成為了我們想追求的目標」。
1968年他們和朋友一起開著捐來的車去了冰島。 路上車子壞了27次,莫里斯的腳在火山沸水中燙到像脫皮的洋蔥,卡蒂亞的褲子都燒爛了,在臀部墊了衛(wèi)生紙,一頭一臉的火山灰。
他們的確沒有受過專業(yè)的地質(zhì)訓練,按今天的觀點可以稱為「民科」,但他們的鏡頭完整記錄了這些壯觀、崇高、可怕和令人驚嘆的美:
巖漿爆發(fā)時的特寫,居然像軟糖一樣柔軟而燦爛……
一切艱難都不妨礙年輕觀測者們做氣體采樣,研究檢測和驗證,穿著自制的鎧甲去觀測火山,他們只想搞明白一件事:「為什么地球的心臟在跳動?」
與火山的「開放式婚姻」
上世紀60年代本身就是科學大爆炸以及科學社會化的探索期,就在卡蒂亞和莫里斯探索冰島這一年,大地版塊構(gòu)造學問世,火山學與大陸漂移學說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第二年,人類首次登月成功。
正是在這樣宏大思考、探索宏大的時代背景下,這對戀人于1970年結(jié)婚后決定不要孩子,「從現(xiàn)在起,人生只剩下火山、火山、火山」。
夫妻間才能懂的梗
這也許是關(guān)于這對夫妻的第二個困惑:常年顛沛流離跋山涉水,他們?nèi)绾尉S持這段感情?
盡管擁有共同的志向,這對夫妻依然存在巨大差異: 一個是「鳥」,一個是「象鼻海豹」; 一個關(guān)注細節(jié)與聯(lián)系,一個關(guān)注單一的壯闊; 一個喜歡靜物攝影,一個喜歡24幀攝像……
當莫里斯非常認真地聲稱他最大的愿望是「乘獨木舟沿著巖漿河流漂流」,卡蒂亞會嚴肅地指出: 這支船必須由火箭飛船級的金屬制成。 很明顯,莫里斯是那個勇敢跳進火坑的人,而卡蒂亞是那個承擔計算、考慮風險的人——然后再陪他一起跳。
當他們兩人探訪印尼火山時,就意味著24小時內(nèi)必須始終有一個人保持清醒,小心火山炸彈的余波,并及時把睡著的那一個移開。 一旦犯錯,就會導致兩個人都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 他們也猶豫過是更靠近一點還是搭船離開,但「我無法和不愛火山之巔的人在一起」。
克拉夫特夫婦是自由研究者,背后沒有政府和科研機構(gòu)的支持,主要研究資金都來自自己制作的書籍和影片,所以他們收集到的素材必須是宏大和富有戲劇性的。莫里斯因此開玩笑稱自己是「火山漫步者」,制作電影就是為了更好的漫步。
為了獲得追火山的必要開銷,兩人會回到法國的家中,卡蒂亞編書,莫里斯做巡講。
但平靜的生活讓兩人都十分不耐,時刻渴望回到火山最近的地方。 莫里斯甚至會在家自制「迷你火山」,舒緩思念之情。
很難想象夫妻中如果有一個不那么熱愛火山,這樣奇特的婚姻狀態(tài)能否維持下去。
某種意義上,可以把火山稱為這段婚姻中正大光明的「第三者」,并將之視為一段「開放式關(guān)系」: 一起為了追逐火山而存在,同時火山所帶來的危險與壯闊也消弭了婚姻生活中那些瑣碎、平庸與無力感。
死亡、火山與救世主
關(guān)于這段愛情的第三個困惑,是明知觀測火山就是與死亡共舞,為何義無反顧?
在圣海倫火山,莫里斯展示了一盒已經(jīng)融化的錄像帶——他的朋友就死在了這之前的火山爆發(fā)中,這對于火山科學家來說并不罕見。 他們都很明白一件事——和更溫和、可預測的紅火山相比,灰火山爆發(fā)的時間點和強度都是無法預測的。
灰火山噴發(fā)
在灰火山噴發(fā)地做觀察,就像一場俄羅斯輪盤賭。莫里斯總是走在卡蒂亞前面,因為他體重是妻子的兩倍,腳印可以清晰指出方向。
卡蒂亞和莫里斯幾乎可以肯定這項工作會殺死自己,同時也確信——說服當?shù)卣J真對待他們的火山預測很重要。
1985年,哥倫比亞的魯伊斯火山爆發(fā),造成兩萬兩千余人死難,就是因為當?shù)卣幌嘈呕鹕綄W家,沒有提前組織居民撤離。 這讓克里夫特夫婦非常痛心——這本是可以避免的災難。
他們的研究夢想之一是「讓火山不再致命」,計劃拍攝紀錄火山爆發(fā)前后的標志與危害,提醒當局做好預防和疏導撤離。 制作這系列影片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比如在靠近火山不到50米的地方進行現(xiàn)場拍攝。
時間最終來到了1991年6月3日,這一天,克拉夫特夫婦在日本的云仙岳火山進行考察,希望能拍到更清晰的火山碎屑視頻。這座火山休眠已久但絕非安全——在史上損失最慘重的十次火山爆發(fā)中,1792年的云仙岳爆發(fā)導致了14300余人死亡,位列第五。
碎屑流的突然噴發(fā),最終造成克拉夫特夫婦和美國火山學家哈利·格里肯在內(nèi)的43人不幸遇難。
幾天后,位于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爆發(fā),但這次20世紀發(fā)生在陸上第二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58000人成功撤離——部分得益于克拉夫特夫婦所拍攝的教育推廣視頻,使官方愿意嚴肅地正視火山預警信號。
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在卡蒂亞和莫里斯生命的最后一刻,當他們擁抱在一起目睹生平最為輝煌燦爛的一次火山爆發(fā),是否會回想起相遇那一日,曾分享過的對于大自然的贊嘆?回望這追逐著大地律動而奔跑的滿足一生,又是否改變了他們關(guān)于人性的失望?
《火山摯戀》沒有將兩人的死亡變成一部廉價的三幕戲,而是通過倒敘編排,倒帶了一對戀人的一生: 一早就已經(jīng)對自己最終的命運有了預感,無論他人會稱其為勇敢或者魯莽,最終他們意志堅定,相擁著走向了那煙火燦爛的終點。
觀者也仿佛與死亡跳了一場貼面舞:激動人心,肆無忌憚,愛過,存在過,并最終理解:愛與激情,是令地球持續(xù)轉(zhuǎn)動甚至爆炸的終極燃料。
「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無法接受其他生存方式。 」
參考文章:
《走近火山》,(美)瑪麗蘇·斯圖亞特,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In a year full of cinema spectacle, Fire of Love is a standout》《Full of astonishing images, Fire of Love skips over a deadly impulse》《‘Fire of Love’, el retrato de una vocación》《‘Fire of Love’ Adores Cinema and Volcanoes in Equal Measure》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nèi)容授權(quán)
最偉大的作品,這才是!
日子再難,難得過攀登珠穆朗瑪峰?
《逆流者》:不怕死,是因為真的想活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