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定計劃,這兩天我應該坐在上海的某個藝術論壇現場,聽當代藝術家們從自己的視角中解讀寶璣表在藝術上的天賦之處。但因為眾所周知的不可抗因素,大部分需要從北京出發的與會者,結局都比較類似:此刻正身著抓絨家居套裝在屋里走柳兒呢,與此忍受著精神生活的貧瘠空白。
在我的行業中,許多品牌因為著這樣的原因,工作人員頂著壓力忙了幾個月甚至整年的項目就懸停于半空中或只得縮小規模。這些項目并非是品牌在市場傳播中的固定撞鐘動作,事實上對我而言,每次都會被其中豐富的信息量所啟發、回來再沿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內容做拓展閱讀,讓新的知識源源不斷涌進來、循環起來。
從而使自己真正長久擔得住influencer這個前綴。
但因今次情況特殊,所以我整理心情、端坐于電腦前打開word文檔, 分享些自己有關那不勒斯王后女表的思考 ,算是對品牌活動的某種呼應,大家真都太不容易了。
公平地說,女表世界中的美人并不罕見,舉凡傳承有百年以上制表歷史的專業廠牌,大多在眼界、文化底蘊和制表本事上都差不多能達到較為全面發展的水平了,所以創作往往也是各花入各眼:靈動清新、優雅、雍容、現代運動、極簡美學……我們買表人只要認可品牌,依審美選最合眼緣的那只即是最簡單高效的方案。
畢竟買表又不是考試,沒有滿分答案更不存在什么嚴重后果,所以大可以放肆些,只討自己歡心即可。
但如果你打算稍有體系的進階、或者讓自己的手表彼此間形成差異化存在、各自撐起一片天的話,那就需要稍稍做些功課了。因為 整個女表世界對我而言是存在局限性的 :一是無論品牌如何自證赤子之心,但女表除了珠寶表展露絕對的女性氣質外, 大多數真的很像男表的縮小版本,區別是靠上鉆;
二是相當高比例的女表創作都是朝著“優雅”去的,但女性的美本身就是多元的。雖然那種以“圓形+素凈面盤+點綴幾顆鉆”為主的設計確實挺符合咱東方人傳統的含蓄審美,但 個人覺得在辨識度和原創度上有些弱了 ,甚至很多款式捂住logo我覺得都可以隨便互換。
這么一看,寶璣 那不勒斯王后系列女表 要算女表世界中一個十分出眾的存在了。
寶璣的創始人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在手表圈穩坐大宗師交椅的其人其事我就不每回寫都念叨一次了,有湊字數之嫌。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誕生于兩三百年前但至今還在支配整個手表圈的設計細節、技術邏輯和復雜功能們,人們容易對寶璣形成一種類似對前輩的敬仰, 把它視為“古典、技藝精湛、遵循傳統、設立頂級制表規范”的硬核代表。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當然是絕對的贊美。
但我擔心的是,在現代語境中,這些詞在感覺上好像又站到了諸如“革新、活力、藝術、浪漫”這類描述的對立面,讓人生出“這牌子會不會太保守了”的錯覺。
如果你誤把這種非此即彼的想法當然帶入到對寶璣的判斷中,實際上是十分有失公允的。 因為寶璣雖然很少高調刻意地做出向新一代消費者做獻媚之舉,但“革新、活力、藝術、浪漫”從兩百多年前它的誕生年代起就成為品牌的本能。
甚至在我看來寶璣與各個領域聯結之豐富放眼整個手表世界,也很難找到旗鼓相當之對手:皇室、藝術、設計、航海、飛行、博物館……寶璣要什么有什么,并且每一項都是始于微時、傳承百年,而非短期內為了賣貨地生硬攀附。
那不勒斯王后系列就是鐵證之一。
寶璣品牌隨波旁王朝一路成長起來,當年寶璣先生更是幸運地跳進了時代的藍海:路易十六上位后出臺了一系列對商業和藝術的利好,整個社會大環境就是鼓勵創新、搞藝術也是全民心之所向的日常。那時法國已經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兩任講究享樂、極致奢靡且將時尚啦藝術啦當成露水喝的君主。
不同的是在路易十五年代,凡爾賽宮的實際掌權者是極具政治能力情婦蓬帕杜,所以整個文化和藝術氛圍也從男性文化過渡到女性文化:從太陽王時期宏大戲劇的巴洛克風格轉換到優雅甜美的洛可可情調。這就是寶璣搞創作的時代背景。
當然,自當年將時尚從意大利帶入法國的美第奇皇后開始、再經歷了路易十四誓把法國塑造成世界時尚中心的一頓狂風暴浪似的猛操作 ,法國人民已經被熏陶得藝術細菌武裝得可以了:對時尚和藝術的態度屬于既開放包容,又擁抱創新。
所以說寶璣先生這一腔才華真乃是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氣候,他在外觀上改造的那些:扁平化、優雅純粹的懷表線條,至今都在被無數品牌適用的纖細優雅的寶璣藍鋼指針和數字……
現在看起來簡潔“高級”得似乎特別符合我們現代人的審美,但在當時可是破掉了鐘表圈崇尚繁復細碎巴洛克造型的驚人之舉,更無須說他對機芯構件和如陀飛輪這樣的復雜功能的發明創造有多么劃時代、甚至是,穿越,了。
大家都知道那不勒斯王后系列女表脫胎于拿破侖最小的妹妹卡洛琳·繆拉向寶璣定制的那枚歷史上第一只可以被佩戴于手腕上的表。但不一定知道, 這位那不勒斯王后也并非不懂表的傻白甜,她實際上對高級鐘表非常感興趣,頻繁拜訪坐落在巴黎鐘表堤岸的寶璣工坊更是波拿巴家族的一個傳統。
所以在定制這枚腕表之前,卡洛琳·繆拉差不多已經購買過二三十枚寶璣的時計了。在寶璣的歷史檔案中,專門有一本用來記錄未能在推薦時計中找到心儀之物的客戶所委托的特殊訂單,咱們這位 王后所委托的N°2639腕表被描述為:橢圓形手鐲報時腕表。
這只言片語透露出寶璣和客戶的 兩點信息: 一是從創始年代起,寶璣就會為女性客戶打造如男性客戶一樣的、全新的懷表/腕表作品,而并非只是將男性款式加以點綴改造,變成為女性專用。
雖不是那不勒斯王后系列,但專為女性而作的絕美女表怎能不貼寶璣cameo
再來就是, 女性自古對時計的感覺并不差,所愛之物也并非徒有其表 ,所以現在手表常常被理解為一個“更男性”的行業也頗令人費解啊。根據記錄,最終完成交付的這只王后所定的橢圓形手鐲報時腕表不但裝備有當時寶璣時計里最常見的一刻鐘報時功能,還有溫度計、快慢指示,表帶以金線編織, 最罕見也是最具難度的(要有與之相配的機芯),是鵝蛋形表殼。
所以提到那不勒斯王后表時,朋友們須知寶璣不是隨意杜撰一個王后給自己背書,而是在歷史檔案中、這位常年在寶璣處購表的王后的需求被記錄得清清楚楚。盡管這只原版腕表的實物至今從未出現在任何公開或私人收藏中,甚至沒人知道它是否尚存于世,但調查和保持對各類可能信息的敏感始終在臺面下進行。
2002年時,寶璣根據創作手稿“復活”了這款 經由王后審美加持的、也滿足她使用需求的神秘女表,我認為這對愛好者們而言純粹是一大喜訊。
那不勒斯王后系列的女表設計靈感雖可追溯至兩百多年前,但絲毫不會與當下審美脫節,反而為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手表設計世界注入了一份古典恬靜的氣質。 它在外形上有絕對的特色:毫不傳統又極具代表性的鵝蛋形表殼被沿襲下來;配合花體的刻度數字更讓古典氛圍一步到位。
如果僅以“設計”或“貌美程度”為標準展開田野調查,至少我從自己推送后接收到的大家的反饋中可以確認,稱那不勒斯王后系列為“dream watch”的人數坐穩前兩位。
但事實上這系列女表 在今天也領會并復刻了當年的精神:就是它絕非只為好看存在。 無論是降低手表受磁度的硅質游絲,還是以浪漫形象為生活提供便利的月相或日夜顯示功能設計,寶璣在過去二十年的時間內,總會第一時間對那不勒斯王后系列腕表進行各種新材質和實用功能的嘗試。
好像生怕別人會誤以為它是花瓶似的,像極了每一個長得美又格外努力的人類。
其實對于我來說,知道一個品牌有能力做好復雜功能和機芯之后,我反而并不只盯著這些去苛求了。畢竟誰真的會用它們,且高頻使用它們啊?當代人不就是一只手機解決所有嗎?須知很多時候打心眼里欣賞并實打實地給它花錢和現實生活中真的會用是兩碼事。
這種毫無目的性的“不追求”反而又把我拉回到純粹欣賞的位置,以至于這些年 讓我少有的過目難忘的手表中,那不勒斯王后的貝雕款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咱們且不說這份手藝全世界還有幾個人能掌握、一個表盤需要工匠在工時上如何積累付出、雕到什么地步有一點瑕疵就作廢全部重來什么的……這些新聞稿上對其艱辛程度如西天取經般的描述。
咱就看看這個成品。都愛把制表藝術這四個字連一塊兒說, 到底什么樣的制表是藝術? 我認為其實就跟喬布斯的產品一樣,哪怕對于完全不懂行的孩童/不感興趣的群眾而言,不需要額外的文字解釋即被震撼/即能迅速上手使用的作品,這就是拓闊人類眼界的藝術品。
而不是某種讓人時刻感到云里霧里壓抑的、故弄玄虛般的“高深”。
寶璣聯手藝術家Pablo Bronstein在弗里茲藝術博覽會創作的壁畫作品,真的很好看
今年是那不勒斯王后系列二十周年,寶璣一邊更積極地投身于藝術—— 成為弗里茲藝術博覽會的官方合作伙伴。 多說一句,這個 Frieze Art Fair 是由藝術媒體《Frieze》本F牽頭做的藝術博覽會,又因為《Frieze》在藝術行業中是專業媒體起家、壯大之后又做了博覽會,所以藝術從業者們都比較信賴他們的品質和整個博覽會的質量。
這么看,寶璣搞藝術也不務虛,自有留存于基因中的藝術天賦和造詣來驅動辨認同道中人。
另一邊從七夕特別款開始寶璣就沒閑著, 發布了一系列慶祝那不勒斯王后系列20周年的特別款 :有以表盤為畫布、以星橋鵲駕和織女仙鶴勾畫出縹緲愛情傳說的;有以純粹深邃的黑色表盤展現其“大明火”琺瑯燒制技藝的;還有將白色母貝、璣鏤刻花、紅寶石和藍鋼寶璣指針交織于同個表盤上的創作。
它們除了在機芯和工藝上保有寶璣一貫的頂級水準,更不得不贊的是寶璣作為手表世界中的“老錢”卻有著與新一代年輕消費者俱進的時尚品位。
比如他們常常在創作中用到的 東方紅和貴族藍 ,顏色調得既耐看又相當獨特,不但彰顯出藍色對寶璣的標志性意義,又顧及到佩戴者當然想要“顯擺”一下自己好品位的悶騷之心。
要知道就是 許許多多這樣似乎不起眼、“無所謂”的細節匯聚起來, 才是一只頂級腕表之所以成為頂級的原因。
或許在特殊時期,這些都不是關乎于我們能不能吃上新鮮蔬菜或自由行動的第一要緊之事。但想一想,我也曾讀到在最嚴重階段,瑞士表廠關門封閉、只留個別工匠輪換堅守崗位的新聞。也就是說,在曾經一樣不易的生活里,有人投身于創作美的工作中或以保平常心,或轉移注意力。他們所做之物,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 除使用功能外,亦有同樣的舒緩穩定情緒之功效。
這也是我在有限的創作環境中,為那不勒斯王后系列拍攝下這些畫面的初衷。愿你我在無能為力之時,還至少通過觀賞美(表),來保持住心中對美好的期盼和信念。
好啦,以上算是我從業以來對那不勒斯王后系列的一些看法和延展的思考,它們并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在十幾年來的時間縱深度上,經過自己因認知改變而不斷修正、整合官方資料、甚至與其他領域的知識經過融會貫通后總結梳理的,個人認為對想要了解這個系列的朋友是珍貴的參考內容。
但我同時也呼吁大家到處看看、聽聽,或許我遺漏掉的東西,你在別人處可以查缺補漏,兼聽則明,這樣一來反而你會擁有比我們任何一方更全面的認知。但前提是:你要考察這些信息的來源,保證它們都是客觀、真實且負責而非道聽途說或隨口杜撰的。
好友前兩日在朋友圈貼出陳丹青寫在《荒廢集》中的真知灼見: 年輕人仍然所見極有限,又迷失在太多的訊息中。訊息不等于眼界。
這句話所輻射出的道理,對買一只表適用,或許亦能令聽眾對正在發生的其他事同樣保持警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