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提起胡筠,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誰。但是她的傳奇經歷,注定讓她不會被歷史忘記。
胡筠不是普通的女子,“大家閨秀”、“黃埔四女杰”、“紅軍唯一的女司令員”、“彭德懷的上級”這些標簽讓她的身上充滿著傳奇。
1898年2月,胡筠出生在湖南平江。胡家在當地是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胡筠是家中的獨女,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非常疼愛。
胡筠的父親雖然是老輩人,但是卻并沒有迷信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在胡筠小時候,父親便在當地為她聘請名師教授國文。等胡筠到了上學年紀,家里還把她送到縣城的新式小學。
除了學習文化知識之外,胡筠的父親還鼓勵她學習武術,以達強身健體的目的。
胡筠這個“大家閨秀”有點不一樣。
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之下,胡筠還是被父母安排了一門親事,嫁給鄉紳之子李積琦。婚后,李積琦出國留學,胡筠只得留在家中侍奉公婆。
胡筠是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自然不甘于過著這樣的生活。加之全國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胡筠更是下定決心要走出這一片狹小的天地。
1924年秋,胡筠考入平江縣城啟明女子學校。在胡筠入學的那段時間,該校園藝主任余賁民,正是我黨平江縣支部的負責人。
此時的啟明女校,校園里洋溢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氛圍。師生們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宣傳救國之道,蓬勃朝氣充滿著整個校園。胡筠身在其中,自然深受影響,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暢談理想。
1925年底,胡筠在余賁民的介紹之下入黨。
1926年8月,葉挺率部攻克平江。組織上讓胡筠到葉挺部隊搞宣傳工作,胡筠就這樣奔赴了北伐前線。
在戰場上,胡筠雖然還不能上陣殺敵,但是炮火紛飛的戰場上少不了她的身影。
她寫標語、辦快報,四處鼓舞戰士們的士氣;給前線運輸彈藥、救護傷員,忙前忙后。北伐軍打天岳關時,胡筠還化裝成農婦到敵后偵察,搞來了敵人兵力部署圖。
北伐軍光復武漢后,胡筠在組織上的推薦下,考入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在黃埔軍校,胡筠和男兵一樣苦練軍事本領,成績優秀,更是一手好槍法,和趙一曼,游曦、胡蘭畦三人并稱“黃埔軍校四女杰”。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胡筠回到家鄉組織游擊隊。經過胡筠的努力,在湘鄂贛三地交界一帶打起游擊。胡筠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打土豪、救濟窮人,很快胡筠就成了敵人的“眼中釘”,敵人甚至懸賞十萬大洋要胡筠的人頭
胡筠甚至打開了夫家的糧倉分給窮人,這自然讓夫家上下跳腳。胡筠也果斷地和李積琦分道揚鑣。
胡筠帶兵打仗非常靈活,神出鬼沒之際給敵人以重創。在她的帶領下,游擊隊不斷壯大,正式建立平湘岳游擊縱隊。經上級批準,平湘岳游擊縱隊改名為“平江工農革命軍”,胡筠擔任司令員。由此胡筠也成為了紅軍歷史上的唯一一個正式的女司令員。
1928年平江起義后,胡筠當選為平江縣第一屆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而此時的彭德懷是副主席之一。因此,從政府層面來說,彭德懷是胡筠的下級。
面對敵人的圍攻,胡筠繼續帶著游擊隊四處出擊,讓敵人聞之膽寒。當時湖南軍閥何鍵稱胡筠和彭德懷“互相呼應,聲勢浩大”,即使“重兵圍剿,仍然束手無策,防軍疲于奔命”
何長工也曾經說“平江的敵人一聽胡筠的部隊來了就害怕”
1931年,贛北獨立團和修水等地游擊隊組成紅八師,胡筠任師長。她也成了紅軍時期少有的女師長。
然而在錯綜復雜的戰爭年代,胡筠這樣優秀的指戰員的結局卻讓人非常惋惜。
胡筠的人生很短暫,離開人世的時候只有36歲。
胡筠在1933年開始的肅反運動中,被錯誤關押。她在獄中寫下幾十頁的《獄中自白》,其中一句“犧牲換人間幸福,奮斗是吾輩生涯”,可以看出她的一片赤誠之心。
1934年1月,胡筠在轉移途中被秘密殺害,她的死是紅軍的一大損失。彭德懷聽到噩耗,長嘆“天理難容!”
1945年胡筠得以平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多年之后,彭德懷在平江故地重游,提起胡筠說“她很有能力,打仗很勇敢,是個難得的女將”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