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縱目科技圖片
2022年11月23日,縱目科技提交了上市招股說明書。
一位好友發來賀信,對于縱目而言,今年和明年也許是最好的上市機會,特別是隨著問界車型的迅速放量,今年縱目的營收可能會翻好幾倍。
這次如果可以順利上市,也算是圓滿修成正果了,在競爭激烈的智能駕駛浪潮中上岸了。
確實,對于現在普遍虧損的新Tier 1而言,如果能在萬軍過獨木橋中提前上岸,確實可以迅速的拉開自己和競爭對手的身位。
其實不止縱目,很多的新Tier 1公司,都計劃在2022年提交上市招股書,但是大家卻紛紛都暫緩了IPO的計劃。
主要的原因是今年大家的營收普遍都出現了問題,特別是有商用車業務的公司,據統計,2022年中國重卡的銷量大概有70萬輛左右,相比2021年的140萬的銷量,只有去年的一半。
如果沒有這個情況,可能今年最少有3-5家會提交上市資料。
根據紅色星際的統計,目前階段,營收還能快速增長并提交上市資料的公司,知行科技概率最大,福瑞泰克也有可能。
其他公司因為業務的問題,可能要推遲。這并不是說上市完就大功告成了,上市只能說是短暫的上岸,后面的挑戰可能更大。
縱目科技曾于2017年登陸新三板,憑借自己在環視業務方面的領先性,率先實現大規模的出貨,營收也達到了5000萬元,但是汽車科技的快速演進,瞬間讓縱目發現現在的財務披露會讓縱目陷入被動地步,而且會暴露公司的戰略規劃。
所以在2017年末,縱目科技從新三板退市。開始了業務的大規模調整,推出了智能泊車業務,同時開始了自研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打造一整套的軟硬件服務,正式開始從一個技術服務商向Tier 1進軍。
環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和泊車域控制器都開始自主研發,建設自己的生產線、供應鏈、質量控制,并于2020年在湖州基地正式量產自己的第一代毫米波雷達,也順勢喊出了要做新時代博世的口號。
這可能和唐銳不斷對行業的深入觀察有關,“單純的提供軟件和算法很難獲得成功,純軟件、純算法公司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不僅在自動駕駛這個行業,在其他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純算法企業可能都會面臨這個挑戰,如果要落地到商業模式中,算法會很難落地。”
而且,作為Tier 2,很難向主機廠傳遞聲音,也無法完全定義產品,沒有多少話語權。如果要作為Tier 1,必須具備硬件生產制造的能力和體系,自建工廠。
現在回頭看,這個轉型是正確的,如果單純提供泊車軟件,可能一臺車也就幾百塊錢,但如果提供軟硬件一體,可能一臺車的營收就有幾千塊錢。
這個對于泊車公司而言,可能營收和戰略性還沒那么大,因為這些硬件傳統Tier 1也可以生產,但對于創業公司而言,已經很可觀了。如果放到芯片和域控制器領域,那軟硬一體服務,不僅可以提高營業收入,還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切入口,一張進入汽車OEM公司產業鏈體系的船票。
從早期的以博世,法雷奧以超聲波技術為主的泊車方案,到以縱目科技以視覺和毫米波雷達為主的融合泊車方案,縱目科技在這個領域完勝。
那為什么說現在是最好的上市機會?
因為從2017年縱目從新三板退市后,差不多3年時間,公司不僅營收沒有大幅增長,而且虧損也在迅速地擴大。但這對于新興行業的公司而言很正常,因為大家都是靠融資來彌補研發的投入。
從縱目科技公布的數據看,縱目科技2021年虧損4億元左右。但這些虧損對于縱目而言,并不是大問題,因為縱目一共融了近27億元左右,關鍵的問題在于營收的可持續性,在于公司的發展戰略。
之前縱目的主要客戶是一汽和長安,2021年縱目切入了問界和嵐圖汽車。粗看一下,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再看這個數據你就明白了。
(縱目科技和長安汽車合作圖片)
根據紅色星際泊車報告的統計,問界M5和M7用的是博世的輔助駕駛系統,嵐圖汽車用的也是博世的全家桶輔助駕駛系統,長安從各方反饋看,用的也應該是博世的全家桶。
就是說現在縱目收入前三的泊車客戶,用的都是最基礎的輔助駕駛系統,博世提供輔助駕駛,縱目提供泊車服務。
對于基礎的輔助駕駛功能,傳統Tier 1還能應付得過來,但對于泊車這個技術復雜度很高的技術,傳統Tier 1基本都是放棄狀態,所以采埃孚1.2億美金投資了泊車公司天瞳威視,并成為天瞳威視大股東,一起來搞行泊一體。
大陸也投資了泊車公司魔視智能,一起搞行泊一體。但是對于博世而言,他沒有投資縱目科技,所以兩者并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對于目前階段的行泊分離,博世一方面選擇和供應商一起做,一方面博世投資了文遠知行和Momenta,一起做行泊一體。
說回剛才的話,縱目科技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主要營收還是來自單純的泊車業務,而且是在自研的泊車域控上,并沒有融入行泊一體域控中。這個也是縱目科技此次上市融資的重點,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智能駕駛系統。
公司募集13億元,打造中高速行車智能駕駛系統產品。但是行泊一體這個市場,并不像6年前的環視系統和3年前的泊車系統一樣,處于空白階段。行泊一體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大量做領航系統的輔助駕駛公司,像禾多科技,大疆車載,百度,還要面對問界背后的華為,這些公司全部都有行泊一體的能力,而且都有自己的融合域控制器。
還有一個重要的現實是,做行車智能駕駛系統,和做泊車業務一樣,也都是虧損一大批,這個估計是縱目要考慮的問題。之前大家認為自動駕駛落地最快的可能是AVP自動泊車,但是經過這2年的發展,發現大家的水平還是在APA上,雖然很多公司在2019年都發布了自動泊車輔助駕駛,但實際上車的量并不多,目前占市場主流的還是傳統的APA功能。
縱觀整個汽車智能駕駛行業的發展,會發現大家走的路可能不太一樣,但最終要達到的目標都一致。很多公司最開始選擇做基礎的輔助駕駛,然后再做行泊一體,有的公司則選擇做硬件,像毫米波雷達和域控制器,然后再做行泊一體,有的公司則是從座艙業務開始,然后做行泊一體。
但是大家最后的宿命都是一樣,就是做軟硬一體的智能Tier 1提供商,大家慢慢發現如果只做軟件,是很難切入汽車OEM供應鏈體系的,而且很容易被汽車OEM白嫖,所以很多做智能領航輔助駕駛的公司現在也開始做域控制器,做智能攝像頭。
現在對于縱目科技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切入行泊一體這個賽場,域控制器怎么辦,該選擇哪家的域控制器,還是選擇自研,如果單純的泊車域控制器,還可以用自家的,但如果是行泊一體,那這個就不是簡單的自研就夠了。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華為的MDC域控制器作為過渡,然后再自研小算力的域控制器,但對于大算力域控制器而言,沒有幾家有軟硬一體的能力。所以對于未來,如果縱目要做新時代Tier 1的話,研發的大規模投入是肯定的。
所以這次上市能否成功,對于縱目而言非常重要,如果能夠提前一步上岸,提前上市IPO,可能就會占據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對于現在撲朔迷離的智能駕駛浪潮,糧草應該是最重要的。
之前還有一位小伙伴建議,對于研發投入不斷增大,盈利遙遙無期時,上市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不能上市,被汽車OEM收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于投資人而言,上市還是最好的選擇。
2022年7月,縱目科技也發布了自己的行泊一體方案,預計2024年能上市,這個時間點對于目前市面上已經上市的行泊一體方案,像易航智能在2022年上半年就已經量產了行泊一體方案,2023年初禾多科技的行泊一體也將搭載在廣汽車型上,確實有點晚。但是對于一家10年的公司而言,大風大浪應該見過不少。
6年前,縱目選擇環視系統切入汽車供應鏈,取得了幾千萬收入,3年前,縱目選擇泊車系統切入汽車智能化供應鏈,取得了幾億元的收入,現在縱目選擇行泊一體系統殺入已經紅海的智能駕駛系統,能否繼續書寫輝煌,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但未來的挑戰顯然是前兩次的幾倍,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的復雜度都提升了幾個量級。
最后祝愿縱目科技可以在大幅虧損的情況下上市成功,順便帶動國內的這些新Tier 1友商也能上市成功,掀起一股新Tier 1上市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