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疫情接近尾聲,沒想到挑戰才剛剛開始…這是近期疫情政策放開后,K哥身邊很多朋友們的共同感受。這并非矯情,而是切身體會,K哥以放開后的所見所聞為依據,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期間的個人的看法和感想。
01
一藥難求 vs 守望相助
疫情政策松綁后,不用核酸,不再驗碼,確實給大家的生活減少了很多麻煩,但毋庸諱言,由此帶來的新沖擊,也撲面而來。隨著身邊中招的人不斷增加,大家也越來越難淡定,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占了上風,不少人開啟搶藥、囤藥的模式。一時間布洛芬、美林等緊俏藥品,成了“硬通貨”。不要說這些退燒藥一片難求、一瓶難求,連體溫計都變得非常難買。K哥樓里的一個小伙子,為女朋友買溫度計,跑了7、8家藥房,才勉強買到一個外包裝破損的體溫槍。
資源有限,加上分配不均,讓很多人到了真正有需要時慌了手腳。K哥同事群里,有位寶媽孩子才2歲,發燒39度不退,家里退燒藥用完了,鄰居們大多是老年住戶,都沒有孩子能吃的口服液,沒辦法只能在朋友圈,好友群里求助。不到10分鐘,光我所在的群里就有3位熱心同事,愿意馬上開車送過去。
緊缺的物資(藥品),感人的守望相助,這一幕讓K想到了上半年上海封控時的情景,熟悉、溫馨,又略帶悲情。
02
渴望的煙火氣 vs 人稀車少的冷清
管控嚴格的時候,大家出門有各種不便,路上沒了以前的車水馬龍。政策放開后,本以為會恢復熙熙攘攘,重現久違的煙火氣。但事實卻并沒如我們所愿。以K哥所在的上海為例,12月中旬開始宣布政策全線放寬,在此之前的上海地鐵總流量一般維持在900萬人次左右,放寬之后人流量斷崖式下降,一度低至240萬人次。不少網友驚呼在上海多年,頭一次遇到早晚高峰有座位的情況。
不光公共交通,馬路上的汽車也明顯少了很多,K哥家門口的那條路,以前一個紅燈就等讓車子大排長龍,放開后車輛明顯變少,即使上了高架,開起來也是極其暢快。這種體驗,K哥只有在以前春節假期間的上海感受過。
路上的行人也變得非常少,即使出來也都是買菜、購物等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很少有人閑逛,連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都不再現身,他們可是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人間煙火氣。他們的隱身,讓城市顯得愈發安靜和清冷。
03
想象的報復性消費 vs 門可羅雀的商場店鋪
都知道人流才能帶來錢流,冷清的街道,寂靜的城市,讓之前很多專家所做的“疫情后民眾將報復性消費潮”的預言徹底落空了。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沿街店鋪,都是顧客寥寥無幾,一片門可羅雀的蕭條景象,讓“報復性消費”這個詞顯得更有諷刺意味。
前段時間新聞報道北京某商場在政策放開后,因生意冷清,曾一度關閉商場樓層。上海也不遑多讓,K哥一個朋友在徐家匯商圈某著名商場做樓層經理,聽他感慨,商場顧客較政策放開前少了5~6成,不少大品牌開始減少導購或服務人員的數量,小點的品牌有的已開始閉店給員工放無薪假了。
路邊的小門臉小店鋪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K哥家附近有家川菜館做的很地道,以前常常光顧,也經常讓他們的伙計宅配到家。前兩天點了幾個菜,讓他們送過來,等了老半天都沒人影,比以前的效率低了多。后來才知道他們店里后廚原來有4個人,現在只有2個,這幾天生意很差,料也不敢多買,我點的菜里就有他們沒備的食材,只得跑到附近的菜場現買現做。
從預想的報復性消費,到現實中的大眾不敢消費(怕花錢怕感染),只能說夢想豐滿,現實骨感,冷不防還打了把專家的臉。
04
見不到客戶 vs 見不到員工
在以前,不少企業受疫情沖擊,拓客出行都有諸多不便,想拜訪個客戶都困難重重,老板們經常感慨見不到客戶的面,沒法更好的維護關系、拓展業務。本以為政策放開后這一現象會有所改觀,沒想到不但沒有,反倒加碼了,別說客戶見不到,連自家的員工想見齊都難。
這全拜奧密克戎病毒的超強傳播力所賜,防疫政策的放開,不可避免的加快了病毒傳播的速度,一開始“中招”出現在媒體上,后來出現在朋友圈,再后來出現在身邊的鄰居、朋友、同事身上。
以K哥公司為例,我的自媒體團隊共有12人,截至目前中招的人已有9人,最輕的兩天基本恢復,最重的反復發燒一個禮拜,渾身酸疼,不能下床。同事們三三兩兩倒下,印象中我只在最開始放開時,見過一次“滿員全家福”的景象。
我的一個咨詢客戶,是一家有300多員工的制造型企業,原來四條生產線開動,現在勉勉強強啟動兩條,還不是滿負荷運轉的狀態。老板們也都知道,不是大家偷懶耍滑,是這病毒太狡猾,讓人防不勝防,又束手無策。
05
必要的網購 vs 熄火的快遞
受影響最明顯的還有快遞行業,K嫂這兩天準備在網上買些殺毒酒精,以備不時之需。好不容易找到了,準備下單,卻被客服告知,受疫情原因,物流時效可能延遲。因為沒有太多選擇,K嫂還是下了單,本來一兩天就能收到的快遞,等了一個禮拜還沒看到影子。中間打過幾次電話詢問,客服的回復都是“各個環節的物流配送人力都比較吃緊”,至于原因也不難理解,物流司機、配送小哥也都是血肉之軀,病毒也不會因為他們的職業,而網開一面。
即使是同城快遞,受到的影響也很明顯。我們公司有同事中招,只能在家里遠程辦公,需要把他辦公室的筆記本電腦快遞過去。前臺小姑娘叫閃送,半天沒人接單。好不容易有小哥接了單,竟然還告訴我們前臺,他現在正在發燒,很可能陽了,為了避免接觸,最好把電腦提前放在公司門外,他到了直接取走。
06
空蕩蕩的校園 vs 放生的神獸
離寒假還遠,但上海的神獸們已經提前進入了“類假期”模式。我家的小K大概是12月11日開始在家上網課,周圍朋友家里的小神獸們,也差不多是同一時期離校返家。一時間滬上所有的(公立)學校變得空空蕩蕩,再現了上半年封控時的景象。
但這次的神獸,比上次封控居家上網課時更麻煩。因為上次封控,家長同樣在家,可以照顧孩子,但這次家長要照常上班,如果家中沒有老人,就需要協調一位家長留下來照看孩子。
K哥一位朋友,前段時間剛送老人回老家,沒想到孩子們又突然開啟了網課模式,夫妻倆都要上班,沒辦法就把孩子寄放在同一小區的孩子同學家。前兩天這位同學的爸爸出現感染癥狀,嚇得他們趕緊把孩子接回了家。現在兩口子輪流請假在家照顧孩子,雖然不是長久之計,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以上說了那么多,都是K哥真實的所見所聞,不知道和小伙們身邊的情況是否類似,歡迎大家留言交流。但K哥還是要強調一下,無論是難買的藥品,還是街上的冷清,抑或是員工的中招,變慢的快遞,經濟暫時的不景氣,相信都是我們在疫情放開后,難以避免的陣痛,都是一時的困難,如同黎明前的黑暗,雖然難熬,但終歸會過去。
我們現在重點要做的,是充分做好個人防護,配合國家政策節奏,不動搖不偏航,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充滿信心地迎接眼前的各種挑戰。三年我們都熬過來了,如今勝利在望,又怎會被最后時刻的困難嚇倒?大家保重,各位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