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問青年說》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出品。
2022年夏天有一則有關“中國天眼(FAST)”的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迄今為止唯一持續活躍的快速射電暴。這給人們無限遐想,人類是否已經探測到外星人發出的信號?
茫茫宇宙,除了我們人類,是否還有外星人存在?除了人類文明,是否還真的有外星文明的存在?人類在用什么方法尋找外星文明?應該說人類在宇宙中尋找“同伴”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青年問青年說,讓我們跟隨青年科學家一起尋找答案。
大學生魏快樂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非常好奇,宇宙的某個地方是否真的存在著其他生命形式?為什么?
“答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肯定的。”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們已經在太陽系這么小的范圍里面發現了水的痕跡,按照概率,可以計算出宇宙中存在的智慧生命的數量和可能性。
當然,這里邊有太多的未知數,而且科學家也提出了很多種不同的生命形態,比如硅基的生命形態,比如以硫為基礎的生命形態,甚至是在太空中以能量、以波為形態的生命形態,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宇宙中完全沒有其他的生命存在,這也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李兆欣說,現在任何一方的結論都沒有實際的證據去完全支撐,所以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擴大自己的探索范圍,繼續去尋找生命存在的證據。
大學生魏快樂的第二個問題是,人類在探尋宇宙中外星生命和文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我國目前處在怎樣的水平?
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過去幾十年人類對信號的探測主要是集中在射電波段方面,我們可以被動的接受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的信號;另一方面我們也主動發射過信號,希望被別的文明能探測到。我們在光學和紅外波段會有很多大型的望遠鏡。
陳冬妮認為,人類主要還是在搜尋系外行星,因為我們假定如果存在系外生命的話,應該不會在恒星上存在,而是在行星上存在,所以對于天文學家來說,首先要去找到行星,特別是我們常聽說的所謂的類地行星或者宜居行星,這可能是我們尋找地外文明的第一步。
陳冬妮介紹,中國最有名的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FAST,它也是一個射電望遠鏡,它的科學目標就是去尋找可能存在的系外文明的信號。
大學生魏快樂的第三個問題是,人類與尋找到的系外行星之間建立了怎樣的通訊聯系?主要通訊手段是什么?我們之間真的能交流嗎?我們如何能加快與外星文明的通信?
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陳冬妮說:“我個人覺得如何與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建立聯系,甚至像你剛才提出的加快聯系,這與其說是一個天文問題,可能還不如說它是個哲學問題。”到底是不是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向外建立聯系,如果萬一有一天我們真的搜尋到疑似的系外文明的信號,我們是回答還是不回答,可能都已經超出了天文學的范疇了。
大學生李冠彤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星際移民是否真的會成為現實?對于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青年人應該擁有怎樣的科學態度?
未來事務管理局合伙人李兆欣首先給出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我覺得其實大家可以參考人類的歷史,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向外發展探索移民定居,然后和新的環境結合起來,成為人類新的文明世界的一部分的過程。”
李兆欣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充分地了解我們所面對的世界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說人類很早就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正是這種最基本的信念支撐人們能夠愿意踏上環球旅行。如果我們對宇宙沒有基礎的認知的話,那么所有的星級移民都是不可能的。
宇宙的一個基本原理就是,至少在目前的科學手段下,我們知道宇宙是非常巨大和空曠的,任何一種移民的方式都要考慮這樣的前提的存在,無論運送的是培養人類基因的一臺機器,還是把人冷凍了,還是“世代飛船”的經典概念,所有的方法都是為了解決跨過漫長的距離和時間。
“如果能夠解決最基本的問題,那么剩下的都是有可能被克服的。”李兆欣說。
陳冬妮則認為,人類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就是我們對待可能存在的地球以外的其他文明應該抱一個什么樣的態度,這是第一個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從科學精神來講,我們應該是有一個開放的態度,就是一切皆有可能。”陳冬妮說。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至少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講,其實我們應該充滿好奇,應該勇于探索,至少我們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夠接收到另一個文明的存在的信號,至少對于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應該也是一個進步。
李兆欣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最后的補充:“談到和其他的生命和文明的關系,核心其實就是人類的歷史中的一些經驗教訓,我們不能只以人類為唯一的出發點去肆意地改造,因為這些有可能是我們未來的寶貴的財富。”
微信編輯:樊未晨
記者:樊未晨 劉斌臣
美編:王忻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