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文《劉強東痛批京東中高層,拿PPT欺騙自己!只有1.5個人說真話》引發熱議,“首席組織官”創始人房晟陶撰文《真話和聽話能否兼得?如何建立“真話文化”?》,“12個德魯客”主理人康至軍撰文《遇到CEO吐槽“公司只有1.5個人講真話”,德魯克會怎么說》,都值得閱讀和深思。有人也許揶揄京東,我卻恰恰認為點出這個問題本身就值得尊重。京東給所有公司提了醒,點出了這個讓無數的組織“一號位”頭疼不已的大問題。
何為“聽話文化”、“真話文化”?
討論問題之前,得先明確問題,厘清定義。何為“聽話文化”、“真話文化”?
“聽話文化”,簡單說,即“一言堂”,領導一人決策發令,下屬不辨對錯,只負責執行。也就是說,領導是組織的“大腦”、“嘴巴”,負責思考和發號施令,其他人只長“耳朵”和“手腳”,負責聽令和執行。
“真話文化”,簡單說,即員工有能力辨識實情,有表達的能力和意愿,敢說實話,不捂蓋子。組織只有擁有“真話文化”,才可能集眾之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以福特和通用汽車(GM)這兩個處于美國同時代、同行業的企業為例。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是T型車的發明人,后來他試圖建立自己的專制王國,公司內部逐漸形成了“聽話文化”。他曾說:“我明明只想雇一雙手,為什么來了一個人?”這種文化讓福特不敵通用,甚至差點搞垮福特。幸虧他的孫子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繼任后,從文化入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挽救了福特。老福特的“聽話文化”差點兒葬送福特,小福特用“真話文化”挽救了福特。
在那個時代,通用一直是福特的強勁競爭對手。通用汽車CEO斯隆,在公司鼓勵唱反調,建立“爭議決策”的文化。其實這就是“真話文化”。
所謂“爭議決策”,就是在決策過程中必須要有不同意見的激烈爭論。如果百分之百的人都贊成一種意見,就暫時不能拍板,待詳細調查研究和充分討論后,再決策。換句話說,就是需要聽取“真話”,平衡利弊,以選擇最佳決策方案。斯隆很高明,他知道如果沒有反調,這個決策其實是不充分的。
1940年代,斯隆經常讓德魯克參加通用內部的高級主管會議,會后特意詢問德魯克的意見。有一次德魯克反問道:“斯隆先生,您這么問不是多此一舉嗎?畢竟您是有50年經驗的老前輩了。”斯隆答道:“正因為如此,我才在乎你的意見,而且應該重視。50年來,我一直是大老板,習慣照著自己的方法做事。我最好能發現自己是不是個赤裸的國王。除了你,在通用沒有一個人會告訴我的。”
斯隆是清醒的。劉強東也是清醒的。任正非早就醒了,而且制度性地安排并保護“藍軍”,以保證總有人能給大權在握的“紅軍”提出不同意見,以避免資源獨攬、大權在握的“紅軍”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錯。
若干年后回望,“京東只有1.5個說真話的人”,或許會成為中國企業組織能力走向更高臺階的一個小路標。
“聽話文化”、“真話文化”,
哪個讓組織更有效?
有人認為,“聽話文化”也有好處,比如執行高效、戰斗力強。這其實是個極大的誤會。“聽話文化”看似有好處,實際上害處非常大,尤其是在不確定的、多變的VUCA環境下。
“聽話文化”,有點像吸毒或打興奮劑,領導感覺良好,下屬感覺抱團。其實這只是片刻的舒服、暫時的成績(興奮劑帶來的)、表面的繁榮,極易成癮,危害極大。這樣的組織,是個單向回路,像個穿著假肢的人。大腦發出信號,假肢走路,而假肢無法感受和傳遞腳下是水還是火,缺少糾錯機制,可能萬劫不復。
而保有“真話文化”的組織,神經布滿全身,會將真實觸感傳回負責決策的“大腦”,是個雙向回路。組織的下級充分傳遞真實信號給上級,上級充分收集實情做出明智決策。擁有“真話文化”的組織,像個四肢敏捷、頭腦敏銳的人,全身協調。如今的企業,環境瞬息萬變,像在大霧中行走的人,只有讓四肢真實傳遞信號給大腦,人才不易跌倒。
尤其是志在創新的組織,必須首先樹立“真話文化”。
以Google為例。創立初期,聯合創始人招聘最前面的500個工號的員工時,就確立了一條重要的招人原則——必須具備“反權威”的精神。所謂“反權威”精神,本質上就是有能力和勇氣“說真話”。500位不盲從權威的聰明人聚集起來,其能量可想而知。Google非常明白,要想創新,首先就不能招一群“聽話”的人。最初的組織成員對組織文化建立至關重要。做出創新產品之前,Google首先得防止公司成為“聽話文化”的溫床。
瑞.達利歐創立的橋水基金也是如此。達利歐在組織內部建立了一個叫“創意擇優”的決策方法,本質上就是讓“真話”涌現出來,防止那些只會“聽話”、不長腦子或人云亦云的人對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任正非所說的“組織熵增”,其中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組織內“真話”變少了。在組織內部,“聽話文化”是自然形成的,是組織衰老(熵增)的表現。而“真話文化”卻是一種像“抗衰老”那樣難以保持的東西,是逆人性、反自然規律的產物。
可以說,“真話文化”是一種組織能力,一種組織保持活力的能力,它并非自然產生。因為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保全自己。讓人說真話,是一種組織需要刻意修煉才能獲得的能力。
華為提出的“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充滿活力”,已是企業界的共識,而“真話文化”就是確保其實現的一個法寶。組織中的沉默、順從和對真相的視而不見,如同“房間里的大象”,是殺死組織的利器(Elephant in the room,隱喻某件雖然明顯卻被集體視而不見、不做討論事情或風險)。
“真話文化”,不止企業需要
二戰期間,最終盟軍戰勝德國,和丘吉爾設立得力的情報部門收集前方真實戰情密切有關。而希特勒的迷之自信,一步步成為自己輸掉戰爭的源頭。即便戰爭大勢已去,希特勒身邊的人也不敢告訴他實情,以至于戰爭結束前夕希特勒還誤以為自己勝券在握。
任何一個健康的組織,都會有意識地保護說真話的能力,這是組織的生存之道。這也是為何將媒體記者冠以“無冕之王”,這是給他們說真話、揭露社會黑暗和不公的通行證和護身符。
當然,絕不能要求說話人的每一句“真話”都必須正確。如果苛求每句都毫無瑕疵,無異于扼殺了說“真話”的土壤。每個人都是有限的,都只能從360度的每個角度看問題,不可能全面、完整、絕對正確。但是,鼓勵說真話,允許說真話,說真話的人就會多了,就有可能拼成接近360度的“實景”,決策者就有條件依此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企業如此,學校如此,社會也如此。
幾乎所有衰敗的企業、被替代的王朝,都是因為失去了說真話的能力和動力。寫到這里,讓人不禁想起陳寅恪先生提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靈魂”,蔡元培先生給北大立的校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是在幫助一個社會保持說真話的能力和意愿。
1. 《》,首席組織官
2. 《》,12個德魯客
3. 《》,管理進化論
4. 《》,管理進化論
5. 《》,管理進化論
讓我知道你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