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5日,志愿軍60軍180師539團3營8連,正在明月里獨柯洞修筑工事,準備抵御美、韓軍的進攻,突然營里召開緊急會議,傳達部隊馬上向馬坪里以北轉移的命令。
當時,志愿軍全軍開始向三八線轉移,而美軍突然在全線發起反攻,180師奉命掩護兵團主力和傷員撤退,他們的對手是美軍最精銳部隊美第10軍。美軍的火力不僅遠超于180師,兵力也是180師的5-6倍。
由于友軍的突然撤退,加之179、181師尚未歸建,180師陷入空前苦戰,美、韓軍逐步將我軍包圍,180師危在旦夕。
8連接到命令后,指導員趙三祿和連長高風華馬上集合部隊,開始向馬坪里轉移,部隊在黃昏時出發,途中下起大雨,道路泥濘難行,走到23時,前面的部隊開始休息,8連的戰士們也就坐在原地休息。
8連的戰士和180師的其他戰士一樣,已經和敵人激戰了近10天,戰士十分疲勞,與此同時,糧食早已斷絕,一停下,很多戰士直接躺倒在地,呼呼大睡,指導員趙三祿覺得休息一下也屬正常。
可過了一個小時,前方的隊伍還沒有走,趙三祿發覺不對,就和連長一同到前面查看,到了前方,兩人才發現,原來大部隊早就走了,前面休息的隊伍是炮兵連掉隊的戰士,而且同時掉隊的還有50多個其他單位的同志。
指導員趙三祿和連長高風華商量決定,連長高風華帶幾個戰士到前面找大部隊,而趙三祿則帶隊原地等待,可等了半個小時,連長高風華還沒有回來。
趙三祿很清楚,我軍很可能已經被敵人包圍,如果繼續等待,敵人追上來,就全完了。于是,趙三祿馬上召集干部開會,最終大家決定,不再等待,8連獨自行動。
當然,8連目標也是盡可能找到大部隊歸建,如果找不到,那就只能自行突圍。由于長時間的饑餓和疲勞,戰士們狀態很差,為了穩定軍心,趙三祿制定了三條策略,第一,向北突圍;第二,加強紀律,第三,戰士們要做好思想準備,隨時開戰。
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隊伍慢慢穩定了下來。趙三祿制定的行軍路線,和180師主力突圍的路線不同,180師主力的突圍方向,是東北的鷹峰山,之后我們都清楚,經過鷹峰這條路線,讓180師損失慘重,換言之,美軍在這條路上重重設卡。
當然,趙三祿所選的路線,也并非一路暢通,向北從馬坪里突圍,最大的問題就是公路較多,容易被敵人發現。不過,趙三祿這招險棋走對了,一方面,這源于趙三祿的戰場經驗,另一方面,8連的運氣真的不錯。
天亮的時候,8連到了公路,很快,我軍發現了美軍坦克,趙三祿馬上命令部隊進入右方大山內,但還是被美軍發現了,美軍的坦克開了20多炮,但并沒有傷到我軍分毫。
此時,部隊最大的問題是糧食,如果有吃的,戰士們才有可能活著走出去。為此,趙三祿派出偵查組,一方面偵查敵人動向,一方面尋找一些食物。
很快,偵查組回來匯報,發現馬坪里兵站正在燃燒,但仍有少量糧食、罐頭,隨后,趙三祿派出一個精干的小分隊,出發去馬坪里兵站尋找食物。
馬坪里兵站原本是60軍的一個兵站,存儲著不少糧食,可此時已經被美軍的飛機炸毀,按照正常邏輯,我軍不應該再去馬坪里兵站,那里有可能還有敵人。
然而,饑餓已經嚴重阻礙了行軍,如果再沒有吃的,戰士們很難再撐下去。小分隊很快就回來了,除了一些彈藥、手榴彈,他們還找到一些罐頭,雖說不多,但對于已經餓了近一個星期的戰士們,無疑是雪中送炭。
一定程度上說,從馬坪里兵站找到的食物,正是讓8連成功突圍的原因之一。180師原本的兵力有10000多人,之所以只有4000多人突圍出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饑餓,即便再優秀的戰士,在一個星期乃至更成時間吃不上飯,也會失去戰斗力。
得到了食物補充,8連的戰士繼續出發,盡管此時敵我情況仍然不明,但戰士們逐漸有了信心。5月27日,8連行軍途中,發現了韓軍一個排,沿著公路走來,趙三祿和幾個干部一商量,隨即決定,干掉這股敵人。
3個排馬上埋伏妥當,僅僅20分鐘,8就將敵人全部消滅,而我軍只輕傷2人,由此可見,180師戰士們的戰術素養并不低,只要有足夠的補給,他們就能發揮出強悍的戰斗力。
在馬坪里兵站找到的補給很快被吃完了,吃飯又成了8連最大的問題,就在戰士們發愁的時候,從公路上駛來7輛美軍卡車。趙三祿知道,美軍的卡車上一般都會有食物,而這正是隊伍最缺的東西。
看到7輛卡車后面再無敵人,趙三祿當即下令“打”,剛剛補充彈藥的8連,如猛虎一般,向敵人猛烈開火,40分鐘,戰斗結束,打死12個美國兵,抓了7個俘虜。
戰士們將裝備換成了美國貨,從卡車上拿走了足夠的食物,這回戰士們信心更足了。可對于俘虜的處置,卻出現了不同意見。
在這次襲擊美軍車隊的戰斗中,我軍犧牲了一個戰士,還有幾個戰士受傷,長時間的忍饑挨餓,疲勞過度,讓戰士們對美國人極其仇恨,很多戰士建議殺掉俘虜,給犧牲的戰友報仇。
以當時的惡劣條件,隊伍是不可能再帶上俘虜的,當然,殺也是不可能的,按照志愿軍的紀律,是絕對不允許殺俘虜的。趙三祿當即否定了殺俘虜的做法,只讓幾個戰士將俘虜綁在了樹上,等敵人來了,自然能救下他們。
解決完俘虜問題,戰士們繼續向北行軍,很快8連到了敵我雙方的實際接觸線,趙三祿對戰士們大聲道:“穿過去,就是我們的陣地,突圍的勝利就在眼前,跟我走!”
戰士們聽后,士氣大振,行軍速度再度加快,5月29日,8連順利到達我軍陣地,最終,在指導員趙三祿的英明指揮下,130名戰士成功突出重圍。
多年后,趙三祿再度回憶那時的九死一生:“條件太艱苦了,但戰士們的覺悟很高,我們的戰士太可愛的了,他們都是十八九歲的孩子,沒有人叫苦,特別懂履行軍人的天職!”
之所以8連能在掉隊的不利條件下突出重圍,很大程度上源于趙三祿的正確指揮,在得知隊伍掉隊的消息,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冷靜地率領部隊脫離了險境,這份意志和膽魄,不得不令人欽佩之至!(文/九魚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