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被譽為我國的“國球”,在國內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一個球臺、兩支球拍、外加幾個乒乓球,陪伴著多少人走過了童年。不夸張的說,街上隨便找幾個路人打聽打聽,都或多或少打過乒乓球。而把乒乓球運動改編成電影,想想都覺得難。正在上映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就找到了乒乓球運動與電影之間巧妙的結合點,影片把鏡頭對準了一次次的世界大賽,從選拔教練與隊員到備戰和實戰等不同角度出發,講述了運動員和教練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與辛勤付出,最終奪得世界大賽冠軍的感人故事,不僅感動,而且看得夠爽!
作為一部以乒乓球為主旨的影片,“中國乒乓”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特別注重對乒乓球這項運動細枝末節的還原,對場內場外的細微之處加以充分展現。比如:球拍上使用的膠水是否合格,運動員發球的姿勢是否合規,球場上普遍存在的打法相克一說,賽前教練組的排兵布陣,以及關鍵時刻怎樣調動運動員的臨場狀態……林林總總的細節,在影片里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也增加了影片的可視性和觀賞性。
“中國乒乓”的故事圍繞著爭奪乒乓球屆的明珠“斯韋思林杯”而展開,為了重新奪回獎杯,也為了讓中國乒乓重回世界之巔,開啟了教練組的公開選拔,競選人有的長篇大論,有的言簡意賅,著實給評委們出了道難題。而教練組確定之后,卻面臨無米下鍋的難題,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公開選拔主力選手,最終五位選手突破重圍,入選新一屆國家隊,而他們也是老的老、小的小、傷的傷、病的病……組成了一支不被看好的隊伍。
都說哀兵必勝,這支由“哀兵”組成的隊伍里,有的年紀輕輕初出茅廬,有的年齡偏大信心不足,還有的高度近視不善言語……一眾選手,每個人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特征,怎么看都像是一群由老弱病殘臨時拼湊的隊伍,就是這樣一個不被看好的臨時組合,在教練團隊的捏合下,迸發出了強大的戰斗力,經過不斷的磨合與洗禮,最終逆轉強敵,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也帶領中國乒乓重回世界之巔。
都說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訓練和比賽畢竟是兩回事,訓練中由于彼此熟悉,更能發揮出高水準,而比賽則不同,場外因素有很多,對比賽結果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中國乒乓”注重對教練員和運動員內心波動的描寫,從運動員帶傷參賽到比賽中克服心魔,從小將出馬到不按套路出牌,從年輕隊員違反隊規被開除出隊到意識到錯誤后重新歸隊,從失敗時教練員的雙眼無神跌倒在地到成功后的喜上眉梢興奮不已……運動員也好,教練員也罷,歸根結底他們也是人,也會有脆弱與堅強,也會遭遇失敗與挫折,也是“中國乒乓”的一大看點。
競技體育本身就魅力十足,乒乓球項目更是如此,一場比賽極具觀賞性。比賽場上,運動員你爭我奪毫不相讓,靈活多變的球路、難以預測的乒乓球飛行軌跡、運動員之間的快速反應和高速對抗,一場比賽打下來,帶來了太多驚喜,“中國乒乓”也是如此。在比賽場景上也沒少下功夫,從國家選拔到隊內循環比賽,一場場緊張激烈的對決,一次次奮不顧身的救球,以及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拼搏時刻,也將乒乓球這項運動的魅力傳遞給觀眾。
春節看電影,就圖個合家歡,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齊走進影院,早就成了過年的不二之選。《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這部影片適合帶著父母看,也適合陪著孩子看,片中有青春和熱血,有愛與成長、有責任跟擔當,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都能在影片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大銀幕上的年輕人,正是大銀幕下的自己,看著他們在場下揮汗如雨,在場上拼搏奮斗,自己的內心也會跟著緊著、激動、興奮、快樂,跟著《中國乒乓》享受著乒乓球這項運動所帶來的快樂,這種感覺真的很神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