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目前世界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呈穩定下降趨勢,并居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南韓、新加坡、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和世界的下降趨勢相一致。世衛組織于當地時間1月27日舉行會議,討論當前的新冠大流行是否仍將是突發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況,會后總干事譚德塞將對這一指定做出最終決定。
2. 自2022年12月7日國內調整疫情管控措施以來,新冠在人群中傳播的速度迅猛,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近期估計,已有接近80%中國人群被感染。此次春運大規模人群流動擴大了傳播范圍,在農村邊遠地區可能造成嚴重的第二波疫情。
3. 考慮到中國新冠感染和重癥死亡的未來發展和控制情況,世衛組織不大可能在本月底會議上就決定終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況。張作風教授估計,如果中國的新冠感染和重癥死亡得到有效的控制,世衛組織會在今年內宣布結束。緊急狀態終將結束,但對新冠所致的可能的后遺癥需要繼續深入的研究,并采用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會在本月底宣布結束新冠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狀況嗎?
1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 將舉行會議,討論當前的新冠大流行是否仍將是突發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況。三年前的2020 年1 月30 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疫情稱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并發布了聯合國機構的最高警報級別。
根據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國際衛生條例》(IHR),面對符合三個標準的衛生事件,可以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突發、異常或意外;它有可能跨越國界傳播;它可能需要協調一致的國際反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每隔幾個月都會召開一次會議,討論新冠大流行是否符合稱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標準。該小組每次會后向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提供建議,讓他對這一指定做出最終決定。
▎圖/WHO總干事譚德塞在2022年12月中旬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在(2023年的)某個時候,能夠宣布新冠不再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針對新冠病毒的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是在2020年下半年宣布的,其目的在于警醒各國政府,敦促其采取防控措施并開展合作。具體的措施則依然由各國政府自行決策制訂。
目前世界新冠大流行總的趨勢如何,是否已經到到結束全球新冠緊急狀態的時機?
自2020年1月至今三年來,全世界共計報告6.73億新冠感染病人,占全球人口的8.53%;共報告死亡674萬,三年平均病死率是1%。2022年全世界新冠發病高峰在1月25日,七日平均每天342萬新冠感染者,截至2023年1月20日,七日平均每天2.888萬(288881)新冠感染者, 日平均新冠感染數下降了91.6%。
全世界2022年新冠死亡高峰在2月12日,七日平均每天10789新冠死亡者,截至2023年1月20日,七日平均每天2296新冠死亡者, 日平均新冠死亡數下降了78.7%。目前世界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呈穩定下降趨勢,并居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世界新冠發病前5位國家:美國、印度、法國、德國和巴西,從2022年到目前為止,新冠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顯下降。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南韓、新加坡、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和世界的下降趨勢相一致。有一值得注意的例外是日本的新冠發病和死亡均有所上升。日本計劃在春季將新冠從2級傳染病降級到與流行性感冒一類的5級傳染病。
▎圖/1月2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說,日本考慮最快于今年春季,把冠病下調為不是那么嚴重的疾病等級,并放寬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指引。他已指示有關部長考慮把冠病列入與季節性流感同一級別。日本目前把冠病列為第二類疾病。若把冠病列入與流感相同的第五類疾病,這將意味著感染冠病的人及冠病密切接觸者將無須再遵守隔離規定。目前日本政府要求所有人在室內公共場所都得戴上口罩。
如果按照目前對世界各國數據的分析,1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的會議,有很大可能會向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提供建議,結束新冠大流行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
但是,以上世界各國的數據,由于數據缺失,基本上沒有包含中國自從2022年12月7日至今50天的新冠數據。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疫情爆發狀況符合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三個條件:嚴重、突發、異常或意外;它有可能跨越國界傳播;它可能需要協調一致的國際反應,目前疫情會對1月27日的會議決定產生特別重大的影響。
中國目前疫情發展狀況和趨勢如何?吳尊友最近的估計,已經有接近80%中國人群被新冠感染
2022年12月7日中國政府決定放棄嚴格封堵限制性控制方法,不再進行民眾大規模核酸檢測,公共場所和旅行不再受電子健康通行證限制。七周多來,新冠在人群中傳播流行迅猛。
據中國疾控中心吳尊友博士最近的估計,已經有接近80%中國人群被新冠感染。中國疾控中心也報告了1月13日到19日一周醫院內新冠死亡數為12658人。開放后的50天的感染人數,已經大大超過全世界三年的感染人數的總和(6.68億),在世界新發傳染病史上前所未有。
▎圖/1月22日,中疾控發布1月13至19日在院新冠相關死亡病例:12658例。盡管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的毒力比以往的原始型和其他變種要弱很多,但是感染后還會有致命可能,尤其對未接種的老年和高危人群,傷害極大。
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間,新冠致死率是0.097%。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一年內的奧密克戎致死率分別為:香港地區:0.45%;臺灣地區:0.163%,日本0.15%,韓國:0.092%,新加坡:0.046%。中國周邊五個國家或地區的平均致死率是0.137%。
無論用上海或周邊任何國家和地區奧密克戎的致死率來估計,即便用最為保守的病死率(0.1%)來估計,由于感染人數的巨大,可能的新冠病死人數預估數字巨大,令人十分悲痛。由于春運帶來的大規模旅行,新冠疫情將會傳播到農村邊遠地區,造成嚴重的第二波疫情。
第二波疫情雖然人數不如第一波疫情基數大,但其危害性會比第一波嚴峻很多。
首先是農村老年比例較高(60歲以上人群占總人數的23.81%),其次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感染、控制、預防的認識比大中城市人群相對薄弱,更重要的是中國農村和邊遠地區的衛生和醫療體系、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村地區訓練有素的衛生和醫療專業人員、醫院床位和重癥監護病房比大中城市少很多。
農村人口可能沒有足夠的抗原檢測試劑盒,可能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擔負住院和重癥監護病房。這些會導致重癥率和病死率的大量升高。在如此嚴重的疫情中,回鄉探親要盡量避免訪問老年人和高危人群。
我們應該考慮努力采取社區緩和策略,盡量推后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峰值。盡力減少重癥和死亡,這才是挽救生命的善舉。考慮到目前中國疫情的傳播規模、估計的新感染人群和死亡人數,以及可能出現的第二波在農村和邊遠地區的疫情,世界衛生組織不大可能在本月底的會議上決定終止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況。如果中國的新冠感染和重癥死亡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估計世界衛生組織會在今年內宣布結束新冠感染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
雖然緊急狀態會結束,對新冠所致的可能的后遺癥會繼續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采用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
從長遠看,新冠會和人類共存,可以通過每年的疫苗接種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將新冠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一個類似流行性感冒的低水平,使之成為可控的地方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