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專欄的第60章。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父母跟孩子之間極容易產生沖突,所以父母會覺得孩子變得特別難以管教,特別叛逆了。但事實上,如果你對孩子足夠了解的話,你就會發現,不是孩子要叛逆,而是父母在逼著孩子叛逆。
要理解為什么說父母在逼孩子叛逆,我們首先要來認識一下那些父母覺得孩子特別叛逆的行為。
在青春期,父母跟孩子之間極容易爆發沖突的行為看似有很多,但是如果細分一下的話,我們會發現這些行為其實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學習、手機相關的重要行為;另一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我們分開討論一下。
第一類:與學習、手機相關的重要行為
在青春期,父母跟孩子之間極容易因為手機、學習等問題發生爭吵。
父母都重視孩子的學習,都不想孩子沉迷手機,但問題是孩子往往對學習沒有那么大的熱情,相反,對于玩手機卻很上癮,因此父母跟孩子就極容易因為這類事情產生沖突。在青春期之前,父母還可以用權力壓制孩子,逼著孩子去學習、逼著孩子放下手機,但是進入青春期之后,這種壓制就不管用了,于是父母就覺得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了。
但是我們深入分析一下,孩子反抗的是學習和控制手機嗎?并不是,他們其實反抗的是父母的管教手段。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其實也知道學習很重要,也知道不能過度沉迷手機,所以在價值觀上,孩子跟父母是統一的。只不過基于本能,他們就是容易逃避學習,就是容易沉迷手機,這不是他們能控制的。
這就像你父母也知道下班之后不要總玩手機,要多讀點書一樣,但你父母做到了嗎?不是也一樣做不到嗎?我們都是受本能控制的,是很難戰勝本能的,所以不是我們不想,而是我們實在做不到。
但父母看不到這一點,只覺得是孩子故意不學、故意沉迷手機,把問題產生的原因歸結為孩子主觀有問題,然后批評指責他們,試圖用武力控制他們,那孩子當然要反抗了。所以孩子反抗的其實不是學習、不是控制手機,而是反抗你父母的教育方法。
換句話說,是你父母在用錯誤的方法逼著孩子去叛逆。但凡你改變一下教育方法,孩子就不會反抗你。
至于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我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分享過課題分離、結果教育和肯定式教養,在上一章中我對三個教育理念進行了總結對比,大家可以學習運用。試試這些教育方法,你看看孩子還會叛逆不?
第二類:雞毛蒜皮的小事
第二種特別容易引發父母跟孩子之間沖突的是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比如說家務勞動、穿著、晚上幾點回家。
父母跟孩子之前爆發的沖突,其實更多的就是這樣一些小事。當然,父母可能覺得不是小事,但是這些事情遠不如學習、手機問題來的重要,而且如果深入思考一下的話,你會發現這類事情即使父母不管也沒有太大的關系,對孩子未來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就比如說孩子今天沒有做家務,于是父母看不眼去,就批評孩子。而孩子不愿意,于是就反駁父母,于是父母跟孩子就吵起來了。但是孩子今天不做家務很重要嗎?其實沒那么重要,即使今天不干又怎么了?所以我把這類事情稱之為雞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生活中,父母卻極容易跟孩子因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
那為什么父母就特別容易因為這類小事而跟孩子爭吵呢?這是因為青春期孩子與父母對這類小事性質的界定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